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深线典型顺层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及处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深高铁沿线分布有较多的顺层路堑边坡。以杭深线K1455+600~+855下行左侧顺层路堑边坡为例,采用地质调绘、病害调查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顺层堑坡的病害情况及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处治对策,为运营期间高速铁路顺层路堑边坡的病害处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
盐渍土地层隧道在运营期间底部结构产生的病害层出不穷,隧底的病害缺陷直接影响衬砌结构承载力。在全面调查新疆某隧道底部病害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建立“荷载-结构”模型,改变隧底不同位置的衬砌厚度值,模拟衬砌厚度缺陷,分析典型截面安全系数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墙脚作为应力集中的部位,是隧道衬砌受力的最不利部位;隧底厚度缺陷值,围岩条件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能。拱顶安全系数随隧底厚度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左墙脚、右墙脚同时发生厚度缺陷时,拱顶安全系数上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南阳山隧道路面底鼓病害进行整治,在充分查阅原设计、施工、养护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专项检测、实时变形监测等方法对隧底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表明,隧道病害是隧底围岩劣化、自身结构缺陷叠加所致;监测数据揭示了隧道既有病害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微型钢管桩与型钢混凝土底板仰拱加固整治措施。后期追踪表明,该措施实施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路面底鼓病害。  相似文献   

4.
喜口池隧道运营4年后出现路面及电缆沟严重变形开裂、衬砌渗漏水及开裂等病害现象,引起行车不适。为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和路面行车舒适度,确保隧道运营安全,需对隧道结构和路面病害进行检测和处治维修。为查清隧道病害现状,通过查阅隧道设计图纸、竣工文件等资料以及开展现场专项检测,结果表明,该隧道存在初支与二衬间脱空、二衬欠厚、仰拱填充不规范等未按设计图施作等行为,据此制定了隧道病害维修加固的工程措施,并已应用于隧道病害处治施工现场,取得了较好处治效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穿越顺层坡发生病害频次越来越多,文章以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隧道正交穿越顺层坡病害处治为例,分析隧道口坡体病害形成的原因并观察其空间位置、地质情况、变形特征、地形条件,研究显示此类病害分为滑坡变形及隧道开挖的协调变形,并有区别的提出处治方案和处治措施.研究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某隧道内路面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外观检查、地质雷达探测、现场探坑等手段对该路段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同时结合原破坏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比选得出合理的病害处治方案,为国内同类型隧道病害处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当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易发生衬砌开裂、底鼓及渗水等灾害。为探索隧道底鼓变形演化机理,建立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变形控制体系,采用现场测试、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德江隧道高压富水段底鼓病害成因及孕育过程。研究发现:围岩中大型隐伏溶腔通过地层中复杂的岩溶管道网络与上伏暗河水源连通,导致隧道结构承受高达2.1 MPa外水压力;隧底基岩在水岩作用下劣化严重,饱和状态下基岩抗压强度仅为27.7 MPa,且其强度随浸泡时长增加而显著降低。数值计算揭示了高水压力是诱发隧道底鼓破坏的主要因素;基岩软化对隧底变形存在一定影响,但与高水压叠加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总结提出以“限排、泄压”为主,“主动加固”为辅的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底鼓防控基本思路,具体为“预留控制砼室+集水管引排+注浆加固基底围岩”的联合控制程序。实现深部溶腔岩溶水的可控排放,消解隧底水压力,辅以注浆重塑隧底基岩,从而改善隧道结构应力环境。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较处治前减少了97%,隧道结构稳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底鼓病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八里关隧道衬砌裂缝、隧道渗漏水、衬砌脱空等病害进行整治,对隧道病害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方案制定,提出了采用衬砌病害治理及结构补强处治、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隧道衬砌后空洞注浆处治、非施工缝渗漏水处治、砌裂缝处治和点状渗漏水处治等方案,对隧道进行整治加固。施工完成后隧道外观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实践证明,实施整治方案后,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严寒地区隧道衬砌因季节变化,在冻胀作用下极易破坏。东北某铁路隧道在确保运营和列车安全通行的条件下,对隧道衬砌进行了补强处理和保温处治,以避免隧道衬砌冻胀破坏。通过研究隧道病害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了已损二次衬砌加强和增设防寒保温措施的处治方案,采用脚手架快速施工技术、波纹板滑道安装技术、波纹板固定安全措施、波纹板+自发泡聚氨酯表层处理技术,有效保证了在列车通行条件下,对隧道衬砌的补强保温施工。隧道运营效果表明:处治施工方法和工艺合理、措施得当,补强保温技术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各地运营隧道的病害种类及其诱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石膏岩地区的隧道工程而言,受人们认识程度所限,对隧道运营中的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和病害处治等方面的经验尚少。本文以某石膏岩隧道工程的病害为例,分析了石膏岩地区隧道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及其病害处治建议措施,供今后石膏岩地区隧道的病害处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衬砌劣化作为运营隧道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对隧道二衬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隧道运营期间的结构整体稳定性。根据重庆某运营高速公路隧道二衬劣化并急需处治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应专项检测报告及水质分析,发现造成隧道衬砌劣化的主因是衬砌背后地下水中所含硫酸盐和碳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为此,基于混凝土腐蚀破坏的模式及机理,并结合隧道具体病害情况及原设计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处治效果,可供类似隧道病害处治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浩  祝志恒  李林毅 《隧道建设》2020,40(5):747-754
针对降雨引发的岩溶地区隧道水害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问题,以京珠高速公路洋碰隧道为例,通过地质勘探与水连通试验,探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与水连通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探究雨后高水压下隧道结构应力场、渗流场的特征规律,并结合病害情况提出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1)地表强降雨、地层岩溶发育、灌入式雨水下渗通道是此次水害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综合导致的隧道外水压力过高是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2)由于排水能力相对不足,地层高水头下隧道结构(尤其是隧底和拱顶)仍承受较高水压力,大幅削弱了衬砌结构安全性,易引发边墙、隧底的裂损问题; 3)采取“增设泄水廊道+地表封堵及引流+增设边墙泄水孔”的整治措施后,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隧道营运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变形、开裂、断板,严重的地方引起衬砌结构开裂,影响行车安全.根据国内部分隧道路面变形、破坏特征,探讨对隧道路面变形病害的检测及处治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不少高速公路隧道都进行过路面白改黑工程,由于高速公路车流量大,重载车辆比例高,复合路面极易出现反射裂缝等病害;且隧道内空间相对封闭,给路面改造方案和施工带来较多限制和困难。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经病害调查统计和现场试验检测深入分析了复合路面病害成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沥青加铺层最小厚度,并针对反射裂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最后结合实际施工条件提出了适宜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G312线六盘山公路隧道洞内坍塌、结构开裂、衬砌劣化和背后空洞等病害进行处治,通过隧道检测、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充分掌握隧址区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维修处治资料的基础上,对隧道病害原因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套拱加固和换拱加固2种处治方案,并从技术标准、施工安全、造价和环保角度进行加固方案论证。结果表明:隧道套拱加固方案在施工安全、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优于换拱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八盘山隧道在震后运营中出现的病害,通过查询资料、走访养护人员和对隧道进行专项检测,查明隧道的主要病害为洞身渗(漏)水、衬砌开裂、路面破损、洞身下沉等.分析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病害制定紧急防治措施和维修处治方案,及时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达上百座,其中多座隧道因地质、设计、施工等原因出现渗漏水病害,对隧道运营造成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处治措施。文中以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蛟岭隧道为例,对隧道渗漏病害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不同处治方案,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渗漏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海省国道227线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类型、分布等特征,设计隧道病害检测方案,并进行病害检查和检测。在专项病害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隧道运营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候特征,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和隧道运营状态评定,并给出隧道养护和处治建议。为类似隧道工程病害检测和状态评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胡胜强 《路基工程》2015,(3):238-242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仰拱底鼓破坏等病害,从地质因素、支护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仰拱底鼓等病害的原因。提出了全面疏通排水设施,采用注浆+锁脚+锚杆加固措施,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固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价处治方案的可行性,为隧道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