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国鑫  罗石贵  苗聪 《公路》2012,(5):239-243
信息一体化是现代综合客运枢纽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借鉴国外枢纽信息系统的发展经验,从旅客、管理者、运营主体等用户群角度,对我国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的需求及功能进行分析,界定了枢纽信息系统与各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枢纽信息系统作为"共享、协调、服务"(SCS)信息平台的内涵和定位,从而提出了枢纽信息系统"一个平台、两大应用、三个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由上海、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既沿江地区)的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这一区域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作为长三角"北翼"的江苏省一直在为加快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而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进一步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江苏交通仍将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综合客运枢纽在上版综合客运规划的指导下已经部分建成,但是面对轨道网络客流快速增长、郊区新城镇的快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增长等趋势,既有规划枢纽和已经建成枢纽亟待新一轮的规划调整.从近10年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评价、对上版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进行评估入手,分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下,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目标、策略,提出适应未来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格局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层次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城市肩负着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重任,其交通发展必须顺应新时代、选择新战略、构建新格局.为此,剖析了长三角县域城市当前存在的典型交通问题,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外力驱动下,县域的空间和交通要素面临的对外联系和内在组织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围绕区域关系、城乡交通、短板破解、绿色示范、动态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县域城市今后一个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路径选择,以支撑"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连接上海嘉定区和江苏太仓市的城北路于6月28日正式开通。这是继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市打通省际断头路项目的首条通车项目。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上海与江浙两省之间的对接道路系统完善工程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崇明区位处于上海北部边际发挥着重要的联系作用。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崇明区所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扩大视角研究崇北地区路网形态,解析崇北地区对接外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崇北地区崇海通道与陈高枢纽的工程方案进行预研分析。研究表明:北部崇海通道既是崇明本岛重要的东西向干道,也是上海主城以外对接江苏的主要廊道,无论对长三角层面还是崇明自身发展层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方案上受制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建议北部崇海通道按照公路形式自由选线定线  相似文献   

7.
瞭望台     
《上海公路》2020,(3):97-98
上海全力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交通网按照《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实施了17项交通建设项目,其中,3项铁路工程、11项省际公路工程、3项航道工程;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打通长三角9座城市轨道交通壁垒,全力推进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路》2008,(2):193-193
2008年1月12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快速通道——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该路段的通车,使苏州吴江南部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从1.5 h缩短为1 h,对加快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地区整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东起吴江芦虚镇北苏沪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18-118
<正>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长三角省市正积极谋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省一市主要领导近日在此间举行座谈会强调,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要加强与国家区域规划的对接,促进长三角地区整合资源和发挥优势,实现新的发展。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一年一次,在区域内被称作"巨头会议",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一个核心层面,是长三角二省一市及泛长三角范围内的安徽省最高层确定每年区域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更加方便快捷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合作事项。会议总结了"十二五"以来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的主要成就。交通运输方面,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了区域间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衔接,还将航道建设、民  相似文献   

11.
交通一体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其完成情况的好坏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是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升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京津冀之间存在着发展差异大、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以及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等问题.因此文章对京津冀及长三角的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京津冀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平湖市与上海市金山区接壤,两地共有58.6公里边界线,平湖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右先锋、第一站、桥头堡。目前,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客运一体化已成为客运发展的必然趋势,省际毗邻公交也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城市间实现高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枢纽信息化服务是支撑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和保证旅客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总结了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信息服务需求,剖析了枢纽信息服务发展路径,梳理了现阶段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状况,探索了枢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建设成中国"第四极",这给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首先分析当前成渝地区公路水路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2025年初步实现4个"1小时"、3个"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在新背景下的公路水路一体化发展构想与具体建议,推动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提出了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等要求,我国基于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客运枢纽开发建设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某市高铁新城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重点研究枢纽内外交通一体化、交通设施布局、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与衔接、站区主要交通动线组织等,探讨高铁新城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9):120-120
<正>上海举办世博会时,嘉兴市民可在本地办理一张"一卡通",市民持卡后不仅可在本地公交车、出租车上使用,而且可以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十几个长三角城市异地使用,而且,行驶在长三角高速公路上也不用停车缴费了。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正在加速,嘉兴与长三角城市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独特的山谷型带状地理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交通瓶颈,限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布局.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兰州市交通对内对外链接能力不足、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城区枢纽与功能区耦合不足等现状;其次,在对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最后,提出了强化兰州多向通达的枢纽优势、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推进快速化和网络化及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兰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未来能继续带动城市经济的腾飞,同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城市内外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促进整个交通系统一体化是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模式受城市路网形态、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模式等因素影响.文中在分析河南省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现状和衔接需求的基础上,从城市内外交通方式选择和枢纽场站布局层面提出了河南省不同规模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布局模式,以指导河南省构建有效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尤其是与长三角周边"四省一市"联网运行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应用。采用应用测试的方式对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性能进行全面、有效评价,总结经验并指导后续工作,改善用户体验,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应用推广做充分准备,最终达到进一步提升安徽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和通行效率,促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144-144
<正>"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将投入约3 400亿元,推进266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和完善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增强辐射能力。预计"十二五"期末,广州市高快速路将达1 419 km、城市道路5 700 km、轨道交通50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