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降雨条件下道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雨是影响道路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强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降雨过程中边坡地下水压力水头、总水头变化、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K171+140~+361段滑坡治理与K171+361~+440段边坡预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过程及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及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及预加固措施,并基于理正岩土数值分析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及预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采用北斗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对治理全过程及治理、预加固成果进行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深挖路堑陡立边坡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开挖坡面防护不及时,经历冬冻春融、连续强降雨后,地下水下渗浸泡使坡脚砂质泥岩饱和软化并致使边坡垮塌,采用桩板墙、挡土墙、护面墙、截排水相结合的护坡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而强降雨作用也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对坡顶荷载和强降雨综合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析因分析非常必要。通过Midas-GTS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重复试验的双因素析因试验,对滑坡稳定性的进行分析。其结果直观表明:降雨条件不变时,施加坡顶荷载,其安全性系数降低16%~21%;坡顶荷载不变,施加强降雨,其安全性系数下降10%~19%。方差分析表明:坡顶荷载和降雨及其综合作用对边坡最大剪切应变影响非常显著;坡顶荷载对边坡水平方向最大位移的影响为不显著,强降雨对边坡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的影响非常显著,坡顶荷载和降雨的综合作用对边坡水平方向最大位移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以浙江省58省道K15+200滑坡为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反分析方法,计算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和分析该滑坡的稳定性以及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在降雨作用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滑坡体各部位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不一致和塑性应变的不断发展引起的;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及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K159+850~K160+080)在建设过程中线路旁出现的不稳定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查明了该滑坡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其变形情况,对滑坡的成因、变形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定量评价。经稳定性计算后,发现该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037,0.925,在降雨的情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为治理该滑坡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牵引式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之一。K7滑坡为一发生于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境内的中型滑坡,是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牵引式滑坡。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影响因数及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定量地评价开挖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该滑坡在开挖及降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开挖和降雨都会对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该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排水、封闭坡体裂缝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通过监测表明,K7滑坡原因分析正确,综合治理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3)
香丽高速公路K38+955~K39+095段,主要以高陡路堑方式从斜坡坡脚通过,受雨季连续的强降雨影响,坡体出现不同程度变形滑动的现象。现场对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详细勘察,并对其滑坡性质、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运用不平衡推力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仍处在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仍有可能继续变形破坏。因此,根据滑坡推力的计算结果,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整治措施,可为当地同类滑坡防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锋  陈俊  吴银亮 《路基工程》2020,(2):206-210,221
由于突发性罕见降雨,位于巴东县境内G318公路K1421+500处的边坡发生滑塌。道路外侧挡墙及墙外山坡浅表层土体整体滑移至坡脚的冲沟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通过对滑坡段进行地质勘探及监测,运用北京理正软件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该边坡工程在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085~1.396,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013~1.102。为避免发生进一步滑塌,需要对该边坡进行防护治理。经综合对比分析,选定桩板墙+局部护面墙+综合引排水作为治理方案,经后期监测表明治理方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宏图 《路基工程》2018,(4):249-253
以风积沙路堤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降雨类型下,土体的体积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渗透规律。采用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的有限元软件,考虑基质吸力对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对坡体在不同降雨类型下的渗透规律和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边坡表层体积含水量逐渐增大,基质吸力逐渐降低,在强降雨下边坡表层形成一个暂态饱和区,容易发生浅层滑动;连续降雨的边坡表层没有暂态饱和区,雨水全部下渗,在相同降雨量下连续降雨的渗入量和渗透深度都要大于短时强降雨;连续降雨相比短时强降雨对  相似文献   

10.
梅河高速公路程江至华城段K28+360~+860段边坡病害为典型的路堤边坡病害。由于填土堵塞原地下水排泄通道,地表水下渗,填土加载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使边坡发生变形。通过对边坡迹象、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边坡滑动面位置。根据变形严重程度将边坡区分为三个区,对各区采用针对性地防治措施。治理工程采用加固与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对该滑坡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以资对同类滑坡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博峰  梁玺  周坤 《路基工程》2021,(2):231-236
针对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ZK174+730~ZK175+110段修建期间边坡出现滑坡,结合地质调绘及勘察,查清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发育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通过稳定性计算表明:该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状态下为不稳定状态;采取治理措施后,保证了该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国道G212线鲁班崖滑坡特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班崖滑坡位于国道G212线K365-b832~K366+140处,威胁着国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实地调查,对鲁班崖滑坡的结构特征、成因特征及活动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和降雨为一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各因素等级标准和权重.鲁班崖滑坡的评价等级为基本稳定,与折线法的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受强降雨影响,在开挖过程中坡面及坡顶地表出现开裂、坡脚局部有流态泥土和地下水渗出,诱发路堑滑坡。为此,从滑坡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滑坡形态等方面对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天然工况和极端暴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基于滑坡易损性分析,以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为原则提出了综合处治措施。该高速公路已通车运行多年,处治后的边坡安全稳定,其处治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的改扩建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文中针对壶大(壶瓶山—大京竹)改扩建公路K16+640—700段边坡滑坡灾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分析边坡滑坡失稳机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后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锚索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方案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某高速公路煤系地层滑坡成因及稳定性,通过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等手段查明滑坡基本特征,采用定量计算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是引发滑坡失稳的关键诱因,滑坡稳定性系数随降雨持时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在后期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据此制定了以清方+抗滑支档为主的处治措施,经过后期监测显示,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17.
秦龙  廖俊 《交通科技》2015,(1):80-82
为了探讨边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渗流情况和稳定性,采用Geostudio中的SEEP/W模块对边坡在降雨作用下渗流情况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再与SEEP/W模块进行耦合分析,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边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并分析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大永高速公路老南瓜塘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该边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并确定雨水入渗导致坡体强度软化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老南瓜塘边坡在降雨、地震、降雨+地震等工况下的工程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状态选取了抗滑桩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并复核加固坡的工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边坡稳定性随降雨持续而降低存在一定滞后,边坡最不稳定状态在降雨结束后一段时间,并非对应降雨结束时。②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破坏显著,地震工况下老南瓜塘边坡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③前期降雨会加剧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曾阳益  邓辉  乔鹏 《路基工程》2015,(4):213-217
大量的事实表明,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对夹江县某土质浅层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该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稳定性随时间逐渐降低,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山区气候多雨,强降雨和河流水位快速上升等现象时常发生,在复杂多变的降雨及河流水位作用下路基边坡极易发生失稳破坏。为了掌握降雨和河流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确保沿河公路的安全运营,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针对3种不同降雨工况和2种坡前水位上升速率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提出坡面防渗措施。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坡前河流水位上升速率与边坡的稳定性呈负相关;2)在坡面铺设防水层可有效减少雨水渗入,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