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6年7月20日,公安部传出消息:为切实加强客运车辆源头管理,公安机关将建立驾驶人"黑名单"制度,即:向交通运管部门通报有多次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的客运企业、车辆和驾驶人;1年内有2次超员20%以上或1次超员50%以上违法行为记录的驾驶人,当年不得再驾驶客运车辆;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驾驶员,2年内不得驾驶长途客运车辆。据介绍,2006年5月中旬,公安部部署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公路客运车辆集中排查工作。截至7月10日第1阶段排查工作结束,各地公安机关基本掌握了公路客运车辆、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运营线路等基本情况,共排查出公路客运企业1…  相似文献   

2.
攻击性驾驶行为选择模型及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行为学理论和非集计方法,以160名驾驶人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影响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变量及取值方法,建立了攻击性驾驶行为选择模型(多项Logit模型)。运用弹性值理论进行各变量对攻击性驾驶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与过程敏感度分析;最后选取58名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数据进行计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驾驶人人格和其他车辆违法情况2个因素对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较大,起决定性作用;该模型计算值与量表判定值相对误差在10%左右,模型精度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态势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在设计构建和实践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买分卖分、满分降级等社会热点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违法记分管理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动态记分周期、安全驾驶记录、车险关联机制等改进对策建议,为我国驾驶人交通违法查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现实生活中,一些驾驶人包括行人,认为交通违法是"小事",交通违法无大碍,无视交通法规,导致交通陋习随处可见,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尤其是"飙车"、醉酒驾驶、假牌假证、遮档号牌、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更是冲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交通违法行为,侵害的是道德、法律,危害的是人身安全,损害的是公众利益,并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实行机动车交强险费率与道路交通事故以及酒驾违法行为挂钩机制,但与酒驾以外的其他影响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却并未挂钩。那么实行交强险费率与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双挂钩"机制是否有其必要性?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多年来,通过总结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及事故损害程度的原因,追踪调查发生事故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信息,发现每起交通事故背后都不少于一个违法行为,每起重大交通事故背后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1,(12):53-53
目前唐山市正在开展治理“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但从11月1日至6日,唐山市交警测速抓拍超速50%以下交通违法高达7589车次,超速违法现象仍然突出。为了警醒驾驶人,保障交通安全,唐已山市交警对部分超速违法车辆进行曝光,同时再次提示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应遵守道路限速规定,杜绝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交警还提醒大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下的,将被罚款100元,记3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现交通违法监控对职业与非职业驾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不同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321份关于这2类驾驶人在有无交通违法监控下的驾驶心理与驾驶行为选择、对安装交通违法监控的态度等11个题目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卡方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非职业驾驶人与职业驾驶人通过有监控和无监控2种交叉口时的心理存在不同;交通违法监控对非职业驾驶人的影响大于职业驾驶人,无交通违法监控下,非职业驾驶人的冒险行为倾向大于职业驾驶人冒险行为倾向;非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选择差异不显著;无论是非职业驾驶人还是职业驾驶人,大多数都支持和认可安装交通违法监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交通道路安全,公安部交管局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纳入个人征信。公安机关将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责任事故信息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对各类失信行为驾驶人、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根据信用评定差异予以相应的激励、警示或惩戒。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和造成后果的恶劣程度,对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做出相应信用评价,实现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运用信用约束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人占道行驶被视为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交通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机动车驾驶人占道行驶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并根据国内外对于驾驶行为的相关研究,设计TPB问卷,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通过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分析结论.结果表示,不同性别的驾驶人的占道行为没有差异,而驾龄较大和年龄越大的驾驶人发生占道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交通管理者今后治理该类违法行为提供相关资料,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复杂的组合线形设计更为常见,例如直线与平曲线间组合或不同平曲线间组合。驾驶人在相邻组合路段行驶时会感知到线形的变化,引起驾驶行为的改变,最终车辆的纵向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频繁的加减速行为会引起驾驶人不适,甚至形成安全隐患。目前针对相邻组合路段驾驶行为的研究中,关于加速度的研究主要基于路段特殊点进行计算。随着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为高速公路的设计评估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及试验条件支撑。在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中,基于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环境参数,构建山区高速公路的三维虚拟模型,以山区高速公路中的相邻组合路段为研究对象,获取山区高速公路组合线形路段的车辆纵向加速度数据,提取加减速事件后,基于驾驶人的加减速行为,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别判定道路线形层和驾驶人层的影响,研究组合线形对驾驶人纵向加减速选择的具体影响变量以及变量的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下游路段最大曲率、上游路段圆曲线段比例、下游路段变坡点数量、下游路段曲线数量、上游路段平均曲率和当前位置曲率等对驾驶人加减速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比混合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指出驾驶人层面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山区高速公路连续纵向加减速行为的建模方案,并可为研究驾驶人在复杂线形条件下的纵向加速度选择行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大力压减军车交通违法抄告起数,努力实现“零抄告”,近日,北京军区空军所属93653部队制订了5条刚性措施,狠抓军车交通违法行为治理。一是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由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军车交通安全责任书:二是对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和所在单位分别进行为期5天和7天的集中整训整治:三是坚持每月组织军车交通违法讲评会,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安全宣讲和警示教育,且要求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骂驶员签订杜绝交通违法保证书和承诺书:四是对连续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强制要求复训和视情调离:五是将交通违法与单位评先和个人评优挂钩。5条刚性措施的制订,进一步明确了军车交通安全责任、标准和具体要求,促进了全体军车驾驶员遵章守纪观念的不断增强,为切实有效遏制军车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不文明驾驶行为及交通违法行为的频发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的安全与效率.基于采集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相关数据,对高速公路典型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度的分级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以从恶劣天气、道路线形、违法类型的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与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确定进行分级预警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在气象条件、交通状况、道路线形及各类违法行为,提出了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高速公路违法行为危险性的分级预警模型,并用实际案例数据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建立的分级预警模型可以为高速公路的主动交通预警及管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4月7日,公安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新《规定》重点在6个方面作了修改:一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按照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14.
王树盛  黄卫  葛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22-125,146
Mixed Logit模型参数的分布形式的选择对模型物理意义的阐释和模型的实际应用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代表性分布函数进行分析,以Daganzo1979年应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标定所采用的原始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Logit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性更好;3种分布函数分别适应于不同特点的参数;Mixed Logit具有更为丰富的物理意义,对个人选择交通方式的偏好信息表达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5.
交宣 《汽车与安全》2014,(12):18-19
<正>2014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七类违法: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七类违法行为多发,社会危害较大这七类违法行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违反法律、野蛮驾驶、背弃文明。目前,我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任务艰巨。与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现状相比,我国汽车文明滞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西安市城市道路驾驶人对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的使用率,采用行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RP)调查方法,对私家车和出租车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征、VMS发布形式和VMS发布内容与驾驶人对VMS信息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构建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度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对比两个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驾龄(6年及以上)、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VMS发布形式(图文混合)和VMS发布内容(拥堵原因)5个自变量显著影响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程度;在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其他)2个变量违反了平行假设;6年及以上驾龄、职业为个体经营者和图文混合信息3个变量有助于增加驾驶人对VMS信息偶尔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可能性,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拥堵原因信息2个变量有助于减少驾驶人对VMS信息比较关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深城际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城际运输通道中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传统的多项式Logi(tMNL)模型具有无关方案独立性,无法对不同出行者的选择偏好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故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分析城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选取城际出行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心理潜变量(对交通方式舒适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心理感受)、城际出行方式特征变量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34份问卷,基于此建立并求解随机系数Logit模型。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结果的伪R2为0.17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旅客的收入、职业、私家车保有情况、家庭儿童数量以及对出行方式便捷性的感知对其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可靠性对城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改善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对提升城际出行方式的吸引力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城际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对城际交通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B分布函数的分布特性,发现SB分布比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能更好地表达单向偏好因子的参数,结合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和两种约束条件的SB分布Mixed 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MIXED1和MIXED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MIXED2模型对原始数据解释更合理,且更能体现出行者对出行时间认识上的差异性,文章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公交出行时间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实施公交优先后,公交客流转移量主要来源于自行车使用者。基于SB分布Mixed Logit模型不存在Logit模型的IIA缺陷,且能体现出行者对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差异性,其更适合于交通方式分担建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伤害的影响机理,探究头部损伤致因关系中存在的模式差异与异质性,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的2 806起两轮车事故,建立潜类别Logit模型。以骑行者头部伤害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将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和事故碰撞特征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取显著水平为0.05,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拟合优度指标确定最优分组数并构建出潜类别Logi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将事故样本划分为2个类别群体,2个群体在参数、变量分布特征和预测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事故样本具有“两轮车初始速度>30 km/h”、“骑行者碰撞后抛出距离>10 m”等特征时易被归类到类别1,且类别1对应于更严重的头部伤害;骑行者年龄>50岁、汽车类型为商用货车、两轮车类型为摩托车、事故发生在市区外、两轮车初始速度>30 km/h、头部碰撞玻璃和抛出距离>5 m都会增加头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汽车驾驶人行驶意图为停车或变道时,存在造成严重两轮车事故的风险;佩戴头盔会减弱骑行者头部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11月16日晚,山东莒南交警大队组织民警在城区开展酒驾毒驾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21时许,在县城隆山路与嵋山路交汇处,民警在对一红色普桑轿车驾驶人进行检查时,经酒精呼气测试,该驾驶人盛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酒后驾驶标准,就在民警对盛某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一辆黑色别克轿车在驶近交警检查点时停了下来,一位年轻男子从驾驶位上下来后直奔向民警为盛某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