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细颗粒含量较高的地层中掘进时泥水设备难以最大限度分离渣土,从而导致废浆量大、携渣不畅,严重制约掘进效率,这是当前泥水盾构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背景,系统介绍右线盾构隧道泥水分离设备改造方法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对设备原理与施工过程分析,提出两阶段改造措施,并针对性地改进二级旋流器等设备,使得废浆量大幅减少,盾构机在粉细砂地层的掘进效率由最初8 m/d提升至14~16 m/d,掘进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兰州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世纪大道区间段穿越黄河,基于对封闭式盾构机在高水压和饱和软黄土等地质条件下性能的比较,最终选择泥水式盾构机作为黄河段施工的机型。同时,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比较深浅埋两种施工方案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顶面沉降、管片应力,讨论适于穿越黄河段的施工方案,为后续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盾构隧道主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目的和内容1.1研究目的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是国内第一条在软土地质条件下采用大直径(11.97m)泥水盾构施工的城市地下铁路客运专线隧道,盾构隧道全长2146m,途经红桥、南开、河北3个城区,穿越海河、南运河、狮子林桥、金钢桥、慈海桥及  相似文献   

4.
长沙地铁3号线越江隧道穿越湘江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风险高。针对沿线砾岩夹泥质砂岩复合地层、断裂破碎带和复杂岩溶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考虑水下高水压等因素影响,对地铁盾构选型进行研究。考虑不同施工风险,对盾构各关键部分进行设计与改进;对岩溶地层进行注浆预加固处理,分析泥水盾构对穿越复杂岩溶地层的适应性。采用改进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掘进效果良好,表明泥水盾构选型对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隧道的施工环境是合理且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大型泥水盾构隧道下穿武九铁路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武汉越江盾构隧道穿越武九铁路的施工实际经验,介绍了盾构掘进模式的选取方法,泥水压力控制,掘进方向的控制与调整,掘进速度控制,同步注浆,施工监测,以及铺设道砟等降低铁路沉降的控制措施.施工结果表明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地面沉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铁路安全.对类似的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穿越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砂泥岩复合地层中的泥水盾构掘进面临堵仓、堵管的风险,对于控制沉降极为不利,尤其是近距离下穿既有成型隧道。以南宁地铁2号线火车站~明秀路区间(火明区间)泥水盾构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背景,首先分析了中砂泥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风险,然后介绍了盾构穿越既有隧道前的加固措施,穿越前盾构机的开仓及检修工作,穿越过程中的掘进参数控制,最后介绍了采用基于自动化监测的沉降反馈控制体系。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泥水盾构在含泥岩地层中极易发生堵仓堵管,对于控制开挖面稳定十分不利,有计划的开仓清理对于穿越重大风险源是必要的;对既有成型隧道的加固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穿越过程中要以控制开挖面泥水压力为目标,降低推进速度;穿越过程中沉降信息的实时反馈是实现微扰动施工控制的关键,通过上述措施,既有1号线隧道最大沉降控制在-5.7 mm。  相似文献   

7.
以京津城际延伸线项目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为背景,结合大直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严重损坏房屋(东顺旅馆建筑物)实例,提出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延线风险点的技术措施;总结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延线特级风险点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泥水盾构隧道渗漏机理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泥水盾构隧道的渗漏原因、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从洞口止水、管片防水、盾尾防渗漏和注浆防水4个方面分析泥水盾构隧道的渗漏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所得结论对于我国的越江、跨海隧道防水堵漏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托南京轨道交通盾构施工穿越禄口机场段工程,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层沉降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穿越机场前试验段地层沉降初步预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调整,用于穿越机场时地层沉降的地表沉降的计算;并提出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区间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横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范围在隧道两侧1.5D范围内;采用“欠土压推进”的模式,穿越重要构筑物区间时地面沉降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存在地下水丰富和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不利条件,目前越江隧道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及施工难题。南京长江隧道克服了诸多难题,成功贯通并投入运营,在建设过程形成了一套可靠高效的越江隧道施工技术体系。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针对该工程大、高、强、薄、长、险的特点,从盾构冷冻始发、超浅覆土掘进、大堤穿越和带压开舱换刀等方面,对大型泥水平衡盾构在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该技术体系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推广及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