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4月26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这标志着秦皇岛港作为我国煤炭运输的主枢纽港,每年又增添了5000万t煤炭通过能力,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了2.17亿t,其中煤炭通过能力达到了1.87亿t。秦皇岛港作为我国煤炭运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重要任务,年输出煤炭量占全国沿海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满足大秦铁路扩能改造煤炭中转需要,提高秦皇岛港煤炭运输能力,国家核准建设秦皇岛港煤码头五期工程,工程的初设审定工期…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大港,运输货物主要以煤炭为主,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多年来,港口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3.
煤炭既是秦皇岛港的"起家"货种,也是秦皇岛港得以壮大的"发家"货种.过去,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每年经秦皇岛港下水的煤炭总量和外贸出口量均占全国北方沿海港口煤炭下水总量和外贸出口总量的70%以上.然而,在2000年,秦皇岛港下水煤炭总量和外煤两个市场占有率己分别滑至43%左右.面对残酷的竞争,秦皇岛港煤炭运输能否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本文拟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对秦皇岛港电煤运输市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肖明 《中国港口》2009,(2):58-58
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大港.运输货物主要以煤炭为主,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多年来,港口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港是以能源(主要是煤炭)中转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开放港口,同时也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枢纽。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秦皇岛港相继建成煤一、二、三、四、五期及相应扩容工程。目前秦皇岛港拥有19条现代化的大型装船线路,输煤皮带线延长118km,大型煤炭机械翻车机14座,输煤线转接塔56座、堆料机23台、取料机32台、装船机19台,这些机械既是煤炭运输的主要设备,也是易发生火灾的关键部位。因此,遏制和有效扑救输煤机械火灾,是本港公安消防保卫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秦皇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和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能源供给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一、秦皇岛港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做法1.将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作为提升港口服务的基础紧抓机遇,加快建设,不断提高吞吐能力,先  相似文献   

7.
正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洎位吨级已达到15万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秦皇岛港从抓质量和服务入手,在煤炭进港、出港、卸车、堆场以及装船作业等多个环节实行"一条龙"管理,实施了降低煤炭杂质的"零杂质港口"计划、降低煤炭含硫量的"绿色港口"工程,并首先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开展配煤业务,受到了货主  相似文献   

8.
正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泊位吨级已达到15万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  相似文献   

9.
正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泊位吨级已达到15万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泊位吨级已达到15万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煤炭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基础资源,为解决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更好做好"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服务国家能源运输,2004年12月22日,由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在环渤海湾布局6个煤炭装船港口,但是没有明确界定煤炭装船港的设计吞吐能力。随着中央企业和地方港口集团掀起煤码头投资建设的竞赛,环渤海湾煤码头运力过剩已经开始凸显,由于专业化煤码头的业务同质性很强,加上环渤海地区港口腹地交叉现象严重,甚至部分是完全重合,各大煤炭港口之间的市场竞争、政策竞争、投资竞争等进入白热化。  相似文献   

12.
<正>秦皇岛港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满足着东南沿海七省一市生产、生活用煤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去年完成煤炭运量达1.09亿吨,占该港总吞吐量87%,创历史新高,其煤炭吞吐量和外煤下水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总量和全国煤炭  相似文献   

13.
袁继革 《水运管理》2000,(7):16-17,7
1999年,秦皇岛港的运输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扭转了港口吞吐量持续两年下滑的被动局面,并且又一次越上8000万吨台阶。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今年秦皇岛港吞吐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煤炭的增长幅度较大;在其他货种方面,原油在持续几年下滑的情况下又大幅度下滑;杂货运输基本持平。煤炭吞吐量的大幅度增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秦皇岛港近两年所采取的煤炭分堆、控硫、配煤、过衡和质量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提高竞争力的措施开始逐步显效: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部市场环境有所好转,尤为重要的是国家在制定鼓励煤炭…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而目前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能源运输格局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基于成本和安全等考虑,煤炭运输由铁路和海运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而大部分电煤都在港口中转,这样一来,港口在煤炭供应链中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煤炭港  相似文献   

15.
正秦皇岛港建于1898年,位于东北、华北咽喉地带的天然不冻港,为我国北方首个自开口岸。从简陋的自然泊岸,到智能、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综合大港,120年岁月流转,秦皇岛港始终激流勇进,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主要任务,目前年输出煤炭仍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三分之一有余,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秦皇岛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崛起。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同年,作为我国"六五"期间108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秦皇岛煤码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213亿元。1984年,秦皇岛成为我国首批  相似文献   

16.
一、秦皇岛港基本情况 秦皇岛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被国务院列为512家国有重点企业,在国有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6位,并首批实行国家稽查特派员制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2001年末,秦皇岛港下放地方管理。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港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满足着东南沿海7省1市生产、生活用煤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去年,港口完成煤炭运量1.09亿吨,占该港总吞吐量87%,创历史新高,其煤炭吞吐量和外煤下水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总量和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近50%。展望未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能源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秦皇岛港(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运》2010,(10):4-4
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泊位吨级已达到15万吨。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到249.8万平方米。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保证着我国沿海地区电力、化工、冶金和社会用煤,同时也为扩大煤炭出口、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1997 年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运煤港口竞争激烈的影响,秦皇岛港煤炭下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港以煤炭运输为主,这决定了煤尘防治是港口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湿法除尘是抑制煤炭起尘、控制煤尘污染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秦皇岛港煤一、二、三、四期专业化煤炭码头集中在秦皇岛市东港区,处于城市供水管网末梢,供水压力不足,导致煤炭堆场的洒水除尘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缺水,成了制约秦皇岛湿法除尘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