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口岸是过境通道系统的咽喉,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口岸设计参数是口岸设计的基础,决定了口岸的查验通道数量、口岸的用地规模、口岸的总体布局等多个方面,是口岸交通效能的直接体现.利用交通工程原理,针对"一地两检"口岸的交通特质,研究"一地两检"口岸的关键设计参数,提出科学系统的技术指标,将指导国家重点工程深港西部通道口岸的实施,更为其他同类口岸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口岸是国家对外贸易往来的门户和通道,当前陆地口岸已从贸易通商通道升级为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区域。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交通组织设计为例,分析大型陆地口岸交通特性,并对口岸动态交通组织、静态交通设施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从而为大型陆地口岸的综合交通组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广东交通》2006,(3):24-26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外贸进出口的通道。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不断增长的外贸总量。促使我国口岸物流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口岸物流仍将会有较快发展。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编按]  相似文献   

4.
12月12日,珠海横琴口岸二期扩建工程竣工仪式在横琴口岸举行。历时两年、总投资逾亿元的客货车通道扩建工程,将横琴口岸车辆通关能力提高了1.5倍,可满足未来15至30年的通关需求。  相似文献   

5.
商勾 《广东交通》2006,(4):41-41
港深口岸跨境三桥工程日前竣工,竣工的三项工程包括落马洲一皇岗公路二桥、罗湖人行通道桥和沙头角公路新桥,其建设分别历经数月至一年不等,总耗资逾2.7亿港元,是两地克服困难,通力合作的成果。三桥工程完成投入使用,必然有助提高各个口岸的通关能力,令车辆及旅客过境更加快速畅顺,减少混乱情况,缩短轮候时间,也可以纾缓口岸工作人员的压力。与此同时,三条跨境桥梁工程的完成,把两地合作改善口岸的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开启了两地跨境工程建设的新纪元,也标志着港深、港粤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一带一路影响下腹地-口岸可达性演化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构建腹地-口岸可达性测算模型,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腹地-口岸可达性高值区沿主要运输通道延伸并呈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和城市群为中心的群状集聚现象。腹地-口岸可达性逐年优化,高值区向一带一路沿线扩散趋势明显;腹地-口岸可达性空间差异呈现以2013年为界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变化特征,东部和西部可达性空间非均衡程度大于中部和东北部;高可达性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可达性城市与高可达性城市相邻时其类型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与中、低可达性城市相邻概率,且一带一路之后,类型向上转 移概率高于一带一路之前;腹地-口岸可达性形成以最短旅行时间为主导、路网密度为支撑的时空演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贯穿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直至南山区,所经各站包括罗湖、华强北商业区、福田中心区、华侨城旅游商住区等多个香港访深必到之处,地铁1、4号线都连接了口岸,罗湖口岸与香港九广铁路对接,皇岗口岸与香港西铁相接,形成双方人员交往的主要通道。解决过境人流问题,实现两地交通一票换乘。亦成为市民期盼的事情。[编按]  相似文献   

8.
<正>珠海边检总站拱北边检站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连接广东省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拱北口岸,2018年客流总数达134亿人次。拱北口岸是连接内地与澳门的主要通道,经拱北口岸旅客仅需步行约10分钟就能到达澳门。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旅客前往澳门的首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跨境物流,粤港将有一连串新措施出台。广东省将于2006年底前启用东莞寮步车检场,该车检场采用快速通关模式,将使查验更有效、快捷,通关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双方会在2007年上半年开通九广铁路落马洲支线和深圳福田之间的新口岸;粤港合作发行“快易通&粤通卡”,争取香港车辆2006年8月底前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实现非现金缴费,配合电子标签还可享受电子不停车缴费服务。  相似文献   

10.
顾力 《广东交通》2006,(3):22-23
口岸物流,是指口岸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口岸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口岸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口岸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口岸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口岸综合服务体系。随着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增加,我国口岸物流发展形势良好,已经形成沿海、沿江水运、航空和内陆边境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化口岸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交 《广东交通》2010,(5):57-57
9月7日,中韩签订《陆海联运汽车运输协定》及第一阶段实施议定书,威海港将于年内开通我国首个陆海联运汽车甩挂运输口岸通道。同时,中韩两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推动中韩自贸协定(FTA)的进程。目前,威海港对韩航线的集聚效应初现,一些浙江、广东的货源纷纷转到威海发船,外地货源已占到对韩货运的30%,该港今年吞吐量将达2030万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各国的航运、贸易和金融界人士在中国的口岸地区能方便、高效、有序地从事国际商务,我国的口岸物流就应努力营造、优化综合环境。如何营造、优化口岸物流综合环境?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我国口岸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上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规划超前,注重持续发展”“口岸服务高效化、便捷化”“口岸运作信息化、网络化”和“口岸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等,并结合本地区口岸物流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研究和确立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推进口岸物流软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1):F0002-F0002,F0003,F0004
双鸭山(集贤)至佳木斯段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同三公路在黑龙江省的重要区段,是我省“十一五”公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连接我省东部工业重镇佳木斯市和煤炭工业基地双鸭山市的重要通道。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促进我省东部三江经济区的持续发展,对开发我省东部地区矿产、旅游资源和促进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县五大边贸口岸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系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需求,梳理了现阶段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存在运输通道瓶颈制约、集疏运设施建设不足、物流枢纽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提出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策略:一是贯通交通运输通道,尽快打通并提升通道干线铁路、适时推进境内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完善物流枢纽体系,包括明确枢纽定位和功能,加强集疏运设施建设,统筹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三是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包括口岸通关便利化,运输组织精细化,运输方式协同化。最后,提出构建"通道+枢纽+服务"物流体系,并对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网络建设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2日,蚌埠公交信息化系统启用仪式在蚌埠公交集团信息化大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总投资850多万元的蚌埠市公交信息化系统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连云港口岸集装箱运输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2003年连云港口岸集装箱运输首次突破30万标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连云港集装箱运输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省口岸如同交通运输战线一样,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改造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一个水陆空俱备,客货运齐全,省、市、县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格局已在全省形成。  相似文献   

18.
据深圳湾边检站透露,原定有效期至2008年9月30日的非营运粤港小汽车试用深圳湾口岸期限延长到2009年9月30日,并不必办理交通管理等部门的批准手续,仅提供准行皇岗、文锦渡、沙头角口岸的有效资料并办理车辆快捷通行资料变更手续后,便可在批文有效期内选择深圳湾口岸出入境。  相似文献   

19.
深港西部通道工程项目参与主体众多,管理工作繁杂,且深方需管理和协调港方口岸设施的设计建造工作。运用大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在项目的决策、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依据项目目标和工作内容,采用了最适宜的组织结构。实践表明,将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用于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病.对确保工程总目标如期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交通标准化》2009,(24):65-65
日前,西安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这座交通指挥中心以智能交通管理体系为框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综合集成了各种科技手段,全面整合了交通信息资源,其启用标志着西安交通管理迈入了智能化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