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静  荆建康 《江苏船舶》2006,23(3):39-41
在分析长江镇江段航道危险性的基础上,从突发性船舶污染事故原因、发生概率以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性三个方面对船舶污染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长江镇江段存在较大的突发性船舶污染风险,从加强监管、科学研究以及应急预案制定方面提出了降低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狭水道航行旋回余地小,而偏偏旋回余地小的狭水道,航行船舶的密度反而高。这对船舶操纵者来说航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长江口上海港区32#~24#浮之间的航道是狭水道中船舶航行密度相对高的航段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发生在该航道上的海事不少。如:A轮长江下水与上水N轮在32#浮附近发生  相似文献   

3.
夜空,繁星闪烁;大地,黯然沉睡。此时的长江窑监水道汽笛声声,马达轰鸣,长江海事的巡逻艇和执法人员正夜以继日奋战枯水,帮助超吃水船舶卸载,为来往船舶护航,保驾着一艘又一艘船舶安全通过浅水狭窄航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和、忧乐、坚韧"的长江  相似文献   

4.
江苏江砂禁采已达10年。但自2006年以来,长江镇江段非法采砂回潮,非法采砂船占据深水航道作业,不仅扰乱正常的水上交通秩序、影响长江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而且还严重妨碍了沿江企业码头大型船舶的安全靠离泊作业和横江汽渡的航行安全,如非法采砂船与日渐增多的危险化学品船舶相撞,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航道养护费能否列入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刘一展 《世界海运》2005,28(1):45-47
船舶优先权作为海商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海事清求相关人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一则新的司法解释将航道养护费列入产生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范围。本文通过对船舶优先权概念、法律特征的分析,从船舶优先.权适用的地域范围和船舶优先权的客体两方面,对航道养护费的缴付清求能否适用船舶优先权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李海兴 《江苏船舶》2009,26(6):33-34
深入开展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为辖区水上安全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已成为海事船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镇江海事局所属船舶基本概况,重点叙述了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的主要做法。通过船舶管用养护工作的开展,船舶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船舶良好的技术状态得到保持,素质得到提高,水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望作信  刘烈振 《中国海事》2008,(9):F0003-F0003
今年8月中旬,三峡库区迎来最大一次洪水,入库流量达到41000立方米/秒,洪水涨势猛、出现漂浮物大量积聚的情况,三峡库区投入清漂船只110多艘,600多人投入清漂工作,确保三峡水域清洁与航道畅通。同时,长江海事部门加大清漂船作业安全监管,做到清漂打捞与船舶航行两不误。在北京奥运会间,有2855艘船舶安全通过三峡库区,没有因漂浮物影响碍航或发生船舶险情。  相似文献   

8.
朱慜  张鸣鸣  王珍宁 《航海》2020,(1):16-18
随着海事信息收集、整合、交换和分析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以及E航海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海事服务精细化趋势越发明显。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基础性数据的不准确阻碍着精细化海事服务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上海段南槽航道防止船舶搁浅的海事服务实际为例,梳理利用船舶AIS信息中吃水数据来甄别搁浅风险的阻碍,通过拟合模型探索船舶实际吃水和船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利用船长作为替代指标来甄别搁浅风险,进而通过报警临界值的设定筛选出高风险搁浅船舶并提供防止船舶搁浅的海事服务,以期为优化E航海背景下的海事服务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每个去镇江大港的人,都要看一眼雄伟的五峰山大桥。在大桥下游北岸,有一个海事趸船,一群海事人战斗在那里。他们不光护航大桥,也维护着长江航道的畅通和行船的安全。这群海事人就是镇江海事局大港海事处的海事执法人员,他们的领头人叫刘建业。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28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承建的国内最大的40米长江及沿海航道铺排船正式开工。益阳市副市长肖彬,长江航道局、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长江船舶设计院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工典礼。  相似文献   

11.
吴桐林 《中国水运》2009,(11):56-56
船舶定线制作为先进海事管理模式引入长江水域是对长江船舶航行习惯及其规律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改变了通航环境,规范了船舶操纵行为,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由于长江干线港口呈点线布局,且线长、点多,港口水域与通航水域相互覆盖,长江水道仍处于自然状态,无法满足定线制中对分道通航制中长度短、交叉、连接水域应设置圆形避航区和通航分道没符合标准宽度等的要求。这就需要海事交管部门的组织者和船舶驾引人员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定线制提供的空间,发挥定线制效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船舶操纵技能、科学管理、遵守规章、  相似文献   

12.
匡冠生 《中国水运》2009,(12):52-53
长江部分航段实行船舶定线制后,把原来的混合交叉型航道改为深水航道、推荐航道和特定航道,在深水航道上由分隔带(线)分隔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设立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航路,在同向行驶的上、下行航路外侧设立供小型船舶行驶的推荐航道,  相似文献   

13.
《水上消防》2009,(4):42-43
从今年7月1日起,长江海事局在辖区全线设立246个船舶签证点,对航行在辖区内长江干线航道上的所有船舶全部实行智能IC卡刷卡签证。据长江海事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实行船舶一卡通刷卡签证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既方便船员又保证相关证书安全。船员只需携带IC卡.避免了丢失相关证书的风险。二是减轻了海事执法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办事效率。办理船舶签证时间由原来的20至30分钟缩短为10至15分钟。三是实现了相关海事管理部门横向、纵向的有效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14.
《水运工程》2008,(1):67-67
2007年12月26日,交通部科技项目《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研究》在武汉通过验收,这标志着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正式出台后,在长江上行驶的船舶将使用相同的电子航道图。该研究参照国际航运标准,结合长江航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在国内电子航道图领域属于开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储雁飞  周志寅 《中国水运》2010,334(5):54-55
有人说,只有在长江镇江段进行过大型海轮引航的引航员才算是“长江引水”,否则只能算是“海港引水”,因为长江镇江段历来是大型海轮进江的咽喉、瓶颈地段,镇江段的尹公洲水域更是被人称作“长江百慕大”。镇江海事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至2004年间,镇江水域共发生一百余起水上事故,造成40余艘船舶沉没,37人遇难。该水域具有航道窄、水情复杂、船舶多的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所造成的航行困难都是其它任何水道所无法比拟的,由此产生的引航安全风险之大也是其它水道所远远不及的。  相似文献   

16.
船员履职能力和行为是保障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海事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虽然初见成效,但仍无法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对长江江苏段及下辖镇江段事故险情情况统计,对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中的船员行为因素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志辉 《世界海运》2009,32(5):55-55
海事船舶是执行现场海事监管任务的基础装备,是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的主要工具和基本物质手段,其机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船舶的可用率和费用控制。目前,长江海事系统正处在船舶更新、建造的重要时期。由于点多线长,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各单位船舶管理和船技术状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8.
实时获取准确的长江在航船舶的交通流状态信息是长江海事监管智能化的基础。在分析长江流域航运监管交通流信息采集需求基础上,设计了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Interated Circuitcard)卡子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子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子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同时,分析了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采集船舶交通流信息关键技术,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毛邦国 《中国水运》2004,2(4):112-1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抵港或经过长江镇江段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货物品种也呈现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镇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振兴.船舶的安全与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长江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结合海事防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镇江港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镇江港船舶防污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防污对策,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和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海事部门提出的"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5,(6):26-28
船舶签证作为海事机构管理船舶的有效抓手,承担着船舶适航性和船舶动态信息获取两大核心职能,一旦取消船舶签证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将会对长江水上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提高船舶签证取消后海事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海事安全监管模式的转变,在对船舶签证取消前后利弊分析、船舶签证取消后对海事安全监管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取消船舶签证后的内河海事安全监管相关对策,为船舶签证取消后的内河海事安全监管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