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倾角的破碎带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末  尚岳全  王迎超  王智磊 《公路工程》2010,35(3):36-40,48
针对工程中具有破碎带的隧道存在饱水的实际情况,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对含有破碎带的隧道围岩在饱水条件下的开挖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得到不同倾角的破碎带在开挖前后的渗流场特性、主应力特性和塑性区特性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的存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破碎带倾角的增大,使围岩加速破坏,塑性区的范围也逐渐扩展,说明形成不稳定围岩的区域也在扩大。通过渗水模型试验对存在破碎带的围岩在饱水情况下隧道失稳的过程进行演示,揭示围岩破坏的机理。研究成果可为富水地层条件下含破碎带的隧道工程开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小间距隧道围岩的变形稳定性,进行稳定安全的净距设计,基于地下洞室围岩的容许变形规定或规范,以及大量的现场监测信息和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围岩为石灰岩和千枚岩的小间距隧道建立了容许变形控制方程,该方程综合考虑了小间距隧道跨度、间距大小、埋深、围岩变形规律及强度特性等影响因素。依据该方程对围岩为石灰岩和千枚岩的小间距隧道工程的稳定安全性进行了检验分析,并与现场实测位移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可用于中硬岩和硬岩小间距隧道围岩周边水平容许位移和拱顶垂直容许下沉位移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超大跨度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变形演化规律,获取施工全过程支护体系内力、变形等力学性态,从而对稳定性做出评价,本文依托十堰市武十高铁十堰北站至武当山机场公路工程李家院隧道,开展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监测,介绍了李家院隧道现场监测项目、手段和方法,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李家院隧道围岩变形、围岩压力和二衬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拱顶沉降稳定在6mm,洞周收敛稳定在4mm,围岩变形的稳定时间在1个月左右;依托工程存在明显的偏压现象,钢拱架左侧发生局部屈服。  相似文献   

4.
郭时安 《隧道建设》2011,31(2):166-170
为对隧道不同级别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及对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机提供依据,基于深圳莲盐6座3车道NATM高速公路隧道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方法,绘出Ⅱ~Ⅴ级围岩收敛变形与拱顶下沉变形稳定时间、稳定距离的散点图和直方图,并拟合出其正态分布函数。经统计分析得出:隧道围岩从开挖到变形稳定时间、稳定距离与围岩级别有关,随着围岩级别的增大,其变形稳定距离与稳定时间大体呈相应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隧道围岩模糊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隧道稳定性为基础,全面考虑影响围岩稳定的各类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隧道围岩分类进行定量化划分。总结了几种容易在洞顶和侧壁造成掉块的不利节理组合。建立了公路隧道模糊评判模型,对诸永高速公路西华岭隧道的围岩类别进行了评判。结果证明比以往的仅靠经验定性判断或仅以几个物性指标来对围岩好坏进行定量判别,更能准确无误的评判,能够很好的指导施工,保证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再现了不同条件下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发展演变过程,对层厚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模式是拱顶和拱肩在重力作用下的离层变形破坏,隧道围岩的整体破坏不是瞬时发生的,层厚对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岩层越厚,围岩越稳定,岩层越薄,越容易变形、破坏,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水平层状隧道围岩的加固措施建议,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阿家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边界元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隧道工程围岩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钷喷支护参数,本文对阿家岭隧道用边界元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该隧道的锚喷支护参数是合理的,隧道围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依托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小漩隧道,针对不同围岩段的特点,对隧道地表沉降、洞内收敛变形及拱顶下沉等项目进行了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不同级别围岩变形时程曲线和纵向分布曲线的基本规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不同围岩级别隧道开挖过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分析围岩级别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围岩级别越高,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下沉和洞内变形越大,变形稳定的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9.
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工作非常必要。本文以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4标王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隧道右线Ⅴ级围岩深埋段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测试结果表明:在王村隧道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上台阶CD法进行施工,能够保证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公路隧道围岩级别判定的准确性,以围岩位移作为围岩自稳能力的评价依据,探讨洞室跨度对公路隧道围岩级别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公路隧道两车道、三车道和四车道3种断面尺寸,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和Ⅵ级6种围岩级别进行了模拟开挖,以围岩位移值增加幅度作为围岩稳定降低程度的评价依据,探讨不同围岩质量下跨度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火车岭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回归分析和模糊概率计算,给出隧道围岩稳定的概率,以指导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2.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蠕变效应显著,给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带来巨大的挑战,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二郎山隧道蠕变特性。结果表明:隧道的埋深越大,围岩初期的变形速率越大,隧道围岩在开挖完成后2~3个月变形趋于稳定,在埋深为1 500 m和2 000 m时,开挖完成后180天,隧道围岩有加速蠕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绿汁江大桥为主跨780 m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玉溪岸隧道锚处围岩条件较差且左、右幅锚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将左、右幅锚设计优化为非对称方案,将右幅锚前锚室与部分锚塞体底面改为弧形,右幅锚塞体长度增加5 m,锚碇中部截面突变处理。为研究优化后隧道锚及围岩的稳定性,采用简化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优化后隧道锚拉拔稳定系数和围岩稳定系数,以及隧道施工对隧道锚和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2种方法计算的隧道锚拉拔稳定系数均大于2.0,围岩稳定系数大于4.0,均满足规范要求;隧道施工对右幅锚各剖面计算点位移影响很小,右幅锚围岩未出现拉应力,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边坡开挖的工作面和锚碇后锚室后方,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的安全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刘苗  孙洋  左昌群  袁宗征 《公路》2015,(3):209-213
隧道围岩分级的准确与否对隧道建设有着重大意义,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安全与稳定。针对大断裂区深埋特长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断层带、褶皱区、高地应力区以及软弱夹层带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BQ围岩分级方法中的结构面及地应力影响因子进行了修正和细化,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中出现的软弱夹层的工程问题,新增加了软弱夹层影响因素K4这一修正指标,并据此修正BQ围岩分级方法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以郧十高速公路上的大华山隧道作为实例,利用修正后的围岩分级方法对其进行围岩分级,得到了与实际开挖较相符的结果,为相关隧道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净距偏压公路隧道开挖顺序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小净距偏压隧道合理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结合净距4.0m、偏压25°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以及对空间围岩体塑性破坏和位移的影响,得到了先开挖浅埋侧隧道优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的结论,为小净距偏压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依据新奥法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基于新奥法的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方法。为了实时掌控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各种测量仪器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洞内拱顶下沉量的现场监测,研究隧道的围岩动态变化,并预测其最终的稳定时间。这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时间安排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围岩定量分类系统研究设想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了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现状。从高速公路隧道具体特点出发,在系统分析各工程地质要素对隧道稳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定量分类系统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北某下穿高速公路的新建隧道工程,对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及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围岩参数、围岩、覆盖层厚度、施工方法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各种计算工况表明支护结构和围岩稳定,能满足结构受力和围岩稳定的要求;采用三台阶法能能达到结构受力和围岩稳定的要求。随着开挖的不断增加,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随之增加,开挖时各台阶均有急骤增加趋势。围岩最小主应力和最大主应力随埋深的增大而上升,但是影响程度不大;初期支护最小和最大主应力均随埋深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围岩塑性区范围也随之增大,在埋深大于305 m后趋于稳定。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工作状态及时掌握,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及安全,现场监测表明隧道结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郝哲  刘庆恩  刘斌 《公路》2004,(8):197-203
建立了新的隧道工程开挖围岩位移预测和稳定性预报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现有各种位移预测模型进行了评述 ;建立了适宜的围岩位移预测模型和稳定性预报模型 ;建立了不同变形特征下相应的围岩稳定性判断准则 ,提出了不同预测模型的选取标准 ;给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报方法和长期稳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介绍了自编的 DPSF程序 ;据此对现场隧道工程进行了位移预测和稳定性预报 ,对预报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9)
如何保证上软下硬岩质大跨隧道拱顶围岩的稳定,进而控制上覆地层的变形是浅埋暗挖大跨隧道研究热点。依托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03标段兴工街站,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在不进行注浆加固和不施加任何支护措施的情况下隧道与围岩的变形规律,详细分析总结了围岩位移场、地层沉降、地表沉降、水平位移等方面的相关结论,揭示隧道与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工序。研究成果可以为此类隧道修建积累实践经验,为控制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