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张祖棠  赵亮 《公路》2012,(4):199-206
采用两种不同等级的粉煤灰,按不同的掺量加入到沥青中,通过研究掺加粉煤灰后的沥青的化学性质、黏附性、三大指标、低温性能的变化,以探索粉煤灰对沥青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粉煤灰在沥青中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分散,作为无机粉状填料与沥青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粉煤灰沥青胶浆,而不是对沥青进行了改性,且3种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结果也表明,将粉煤灰作改性剂的观点多有不妥。同时发现,掺加粉煤灰后,传统沥青延度指标已经不能科学反映其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利用粉煤灰,从道路原材料应用视角,探讨了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粉煤灰作为填料的可行性。先对粉煤灰进行预处理,得到了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后利用热分析TG-DSC、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方法对预处理粉煤灰FMHs和矿粉GF的微观作用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研究了添加20%、40%、60%、80%等不同质量分数FMHs的沥青胶浆性能,同时与GF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GF相比,加入不同质量分数FMHs的沥青胶浆的针入度会降低,软化点、粘度和中温性能会提高; FMHs与GF具有相近的热稳定性,当FMHs掺量为20%~40%时,沥青胶浆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施工和易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电厂的废料粉煤灰加入到沥青混凝土中,既降低工程造价,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减少环境污染,文章通过在国道304线舍伯吐-霍林河01#标段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在沥青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以替代外购部分矿粉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4.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祝龙  梁乃兴 《公路》2001,(11):117-120
针对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探讨其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期能在公路工程中应用。分析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水泥终凝的滞缓作用、改性水泥砂浆的减水作用及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同时分析了乳化沥青的性质及掺加顺序对抗折强度的影响,并简单分析了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代替石灰石矿粉作填料拌制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室内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代替石灰石矿粉作填料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规范要求。因此,从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角度出发,将粉煤灰作填料应用到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DUROFLEX对沥青混合料改性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乐(DUROFLEX)改性剂作为一种新型改性剂,改善了沥青混合料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界面。文章阐述了DUROFLEX对沥青与集料界面的改性机理,以及DUROFLEX对沥青进行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粉煤灰、矿粉、消石灰、水泥4种矿物填料组成的沥青胶浆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和稳态流动试验,对4种不同矿物填料、不同粉胶比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沥青胶浆的线粘弹范围小于沥青的线粘弹性范围;掺加4种矿物填料的沥青胶浆在代表胶浆的低温状态的高频区域内复合模量的增长趋向一致,在代表胶浆的高温状态的低频区域复合模量的差别变大;相同粉胶比下消石灰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最显著,其他依次为粉煤灰、水泥、矿粉,但后三者对沥青的影响差别不大;粉胶比的增加与复合模量、粘度的增加并不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8.
应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填料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邹桂莲  张肖宁  袁燕 《公路》2004,(3):94-97
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性能,使用各种填料是工程中常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本文主要利用流变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矿粉、水泥和纤维等填料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混合料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碱渣用作沥青混合料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运用多种物化分析方法对碱渣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等性质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对碱渣开展了浸出试验和混合料模拟溢出试验以封闭碱渣中的可溶盐成分和氯离子。通过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碱渣的改性,提高了碱渣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能。最后,对碱渣沥青胶浆、碱渣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宏观性能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碱渣作为沥青混合料填料是可行的和安全的,除了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之外,还可以明显改善抗剥落性能。  相似文献   

10.
湖沥青中地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组分分析法对国内常用基质沥青品种和湖沥青中地沥青的组分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号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小,原油种类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大;湖沥青中地沥青饱和酚含量明显低于基质沥青,沥青质含量明显高于基质沥青,造成湖沥青粘度增大。由胶体结构理论可知,湖沥青中地沥青C/H较大,沥青质沉淀析出,结构稳定,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不易被溶解,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普通小梁和复合小梁的应力分布规律,设计并实施了室内重复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小梁的疲劳寿命,运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小梁疲劳方程,研究表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对沥青混合料小梁的疲劳性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石墨烯存在成本高、与基质沥青相容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石墨烯进行处理,基于针入度分级体系、PG分级体系与黏度分级体系指标,评价研究PVP修饰石墨烯(PVP-G)复合SBS改性沥青的常规针入度指标性能、流变特性、黏度特性,优化了适宜的PVP-G掺配比例。在此基础上,采用3大路用性能试验、浸水APA试验、SCB弯拉疲劳试验与室内MMLS1/3试验,探讨了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疲劳性能与长期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VP-G改善了SBS改性沥青高温、低温和抗老化特性,增强了沥青胶结料的弹性恢复性能与抗变形性能,改善了低温抗断裂性能与应力释放性能。1.5%PVP-G/4%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有优异的高温抗永久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在高温长期荷载及高温浸水综合作用下,1.5%PVP-G/4%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比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6种高模量沥青,分别通过针入度分级体系、粘度体系、SHRP体系对其感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沥青软化点、粘度、DSR试验的G*/sinδ指标以及重复蠕变试验的累计变形指标综合评价得出的6种不同高模量沥青中,高温稳定性能较好的是橡胶沥青、湖沥青+SBS复合改性沥青、岩沥青+SBS复合改性沥青。同时,通过DSR试验对6种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其性能排序与沥青试验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弥补BRA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能方面的技术缺陷,提出采用SBR与BRA复配方案对其进行改善。通过对不同BRA掺量下的BRA与SBR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以及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RA掺量在10%~15%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最佳,BRA与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可达到甚至超过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用Malvern MS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几种不同细度粉煤灰的粒度分布,以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粉煤灰粒度分布与相应粉煤灰-水泥胶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细度粉煤灰对其胶砂的强度、流动度等技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粒度分布明显影响其胶砂力学性能;分布在0~20μm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对胶砂力学性能有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研制的锥入度试验方法评价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由低温弯曲试验方法评价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对于相同粉油比纤维胶浆的高温性能,加纤维的胶浆比不加纤维的胶浆其锥入度值变小、抗剪强度增大、高温性能提高,粉油比不宜低于0.8;对于纤维胶浆的低温性能,粉油比高于1.5后,低温劲度模量显著增大,即粉油比不宜高于1.5。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提高,在粉油比为0.73~1.59范围内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较好。全面考虑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当粉油比在0.95~1.59时,性能较好,应根据地域气候要求在此范围调整选用。  相似文献   

17.
固化粉煤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加入固化剂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配比、龄期、养护温度以及掺入水泥对固化粉煤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配比、龄期对固化粉煤灰的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配比的固化粉煤灰进行抗冻试验,研究了固化粉煤灰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固化粉煤灰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稳定性,浇注后强度稳定增长,尤其中、后期强度较高,对于工程是有益的。因此,固化粉煤灰作为三背回填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使用5种不同剂量的粉煤灰和钢渣来取代部分水泥,研究其对混合料相关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替代量为25%时,其马歇尔强度有所提升,其余路用性能均有所下降,建议控制量在25%以内;2)添加钢渣后,混合料的所有性能均有所下降,要严格控制钢渣的替代量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