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于传统交通适用性评价过程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提出一种组合赋权—云模型的高速公路路网交通适应性评价方法。首先,从路网结构性能和路网运行效率两方面,选取路网密度、饱和度等8个定量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分析法,将适应性划分为4个等级后,依次确定各等级区间范围;其次,基于逆向云模型理论,得到各评价指标隶属各等级的确定度,利用组合赋权所得权重对各个指标确定度进行加权平均。最后,根据确定度最大原则,综合得到交通适应性等级。以四川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和网络拓扑数据为基础,构建评价模型,最终结果为不适应,为今后高速公路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交通状态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基于北京市快速路检测线圈数据,引入了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系统来评价快速路交通状态。在充分分析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状态划分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以及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算法流程。为实施交通信息发布以及后期交通状态的改善提供依据。最后,以北京市快速路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明  吴波  李春芳 《隧道建设》2018,38(10):1674-1679
针对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评价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基于云模型理论处理地质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定量指标为区间数的云模型确定方法。分析归纳福建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构建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评价体系及各指标的量化标准,将各评价等级划分为“简单”、 “一般”、 “较复杂”、 “复杂”,将其映射到区间[0,2.5)、[2.5,5.0)、[5.0,7.5)、[7.5,10.0]上,并确定对应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将所提理论及方法应用于福州地铁2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中,基于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地下水、软土等的处理方案,工程实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因素众多,仅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已无法反映判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优选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决策评价,并提出了分层模糊优化决策模型.该模型通过多人专家的决策,将各个因素层次化,并且构建模糊矩阵,并计算出各层的权重,采用归一法,经过模糊化运算,最终得出结果,并应用到实例验证了采用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1,66(10):235-242
针对公路枢纽城市载体竞争力评价过程存在依赖反馈性和模糊随机性等问题,以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工程建设条件、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运营条件等4个角度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NP-可拓云综合模型进行公路枢纽城市载体竞争力评价。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各项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可拓云模型计算待评价物元与标准正态云模型之间的云关联度,根据指标权重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竞争力评价等级,应用置信度因子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新疆重要公路枢纽县市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根据模型竞争力评价等级结果给出改善竞争力等级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层模糊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优化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因素众多,仅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已无法反映判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优选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行决策评价,并提出了分层模糊优化决策模型。该模型通过多人专家的决策,将各个因素层次化,并且构建模糊矩阵,并计算出各层的权重,采用归一法,经过模糊化运算,最终得出结果,并应用到实例验证了采用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道路安全水平等级进行了划分。以云理论为基础,利用云发生器算法构建了道路安全评价的云模型。选取高速公路作为评价对象,分析其整体安全水平。实例表明,基于云理论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公路网适应性进行评价,在固定时间内判断公路网结构是否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交通需求,本文从交通性能的角度出发,选取机动车行驶速度为评价指标,基于FCM进行适应性水平分类,并依据道路的技术等级,建立了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模型。以河北省某市地区公路网为例,共选取了67085条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某一时刻的公路网适应性评价结果,通过GIS专题图进行表示,最终得出以速度为评价指标可以清晰的划分出道路的适应性等级并且该地区的公路适应性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12)
为对区域公路网交通运行的适应性进行科学测评,基于公路网拓扑结构及各等级公路的功能,构建了微观路段级、中观通道级和区县级、宏观路网级三层交通运行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公路网的道路特征、交通流特征、服务水平以及通达深度建立了适应性五级评估标准,并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路网交通运行适应性评估方法。以宁波市公路网为例,给出了交通运行适应性的系统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构的连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公路网的连通度评价指标反映了网络中各节点的连通状况,体现了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分析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构的特点,评述现有的公路网连通度评价指标,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路网加权模糊连通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效体现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构评价中存在的节点重要度的差异性和线路连通度的模糊性。最后给出计算示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DEA方法在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辉  隽志才 《公路》2005,(6):111-116
以提高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灵活性、针对性、客观性、可靠性为目的,以公路网方案的技术性能特征与其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的适应程度为标准,对公路网规划方案进行优劣判断,从公路网提供的设施条件、便利程度和规划区域对公路交通需求两方面建立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DEA方法在公路网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根据实际数据,应用DEA法对吉林省各地区2002年现状公路网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是可行有效的,并且,与基于最优化原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其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日辉  王首绪 《公路》2006,(4):182-185
提出将交通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应用到公路网交通量预测中,提出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从环境系统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模型出发,构建基于大气污染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数学模型,实现基于大气环境的交通量控制目标,为交通规划部门制定可持续的交通发展规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经济圈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微分进化算法对经济圈公路网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探讨经济圈公路网优化目标、优化原则和优化意义的基础上,以经济圈交通效率、运营成本、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出行时间等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经济圈公路网优化的双层模型,并采用微分进化算法求解。经济圈公路网双层优化模型是利用生成的初始路径点集,经过提炼处理来提高经济圈公路网交通效率,并得到最佳优化路网,相对于传统的优化模型更能结合经济圈交通系统与经济特性,结论更加符合经济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圈交通需求,而且能够满足经济圈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目标、促进经济圈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区域内分析高等级路网交通状态,建立了一种区域高等级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路网结构并对路段的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分类,建立在实时交通状态下的区域高等级路网模型;然后基于路网模型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法建立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根据不同交通状态分析需求得到不同的交通状态可达矩阵,并对可达矩阵分层分析。通过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别路网中节点的可达性和连通性,描述路网的交通状态时空变化规律,若通过及时发布信息,出行者可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来选择最优路径,避免大范围拥挤,从而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元分析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问题.基于道路条件筛选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构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建立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云南某1级公路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物元模型可较好地给出交通安全等级评定结果,且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公路交通安全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动态分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普通国道网为例,将里程桩号作为路线系统的量测M值的校正参考依据,并把年度交调数据中路段交通流量观测值作为线事件引入国道网的路线系统中,实现了路段交通流量与空间矢量地图的匹配,为路网的进一步网络分析及研究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盐渍土盐胀性进行评价,是盐胀病害治理的首要任务。规范及传统的评价方法中,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机性)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为此,综合考虑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基于组合赋权的云模型评价法。以工程实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组合赋权云模型进行盐胀性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勇  雷红尧  高波 《公路》2008,(3):132-138
在综合运输网络中,公路与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日益复杂。而传统公路项目交通量预测往往从公路交通系统自身的角度出发,割裂了公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麻城至武汉段为例,站在综合运输的全局角度,在全面分析公路、铁路运输特性及其对综合运输分担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运输网络下的公路项目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方法,并在方式分担预测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了LOGIT模型修正系数以提高其可靠性,从而保证了交通量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以利于客观反映出公路项目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客货运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