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具有的降雨资料已超过 30年 ,已具备了更新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的条件。更新暴雨强度公式时 ,应根据降雨资料的年数采用不同的选样方法。为提高公式的精度 ,宜采用数理统计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 ,且在推求公式时 ,宜采用分组平均法调整各重现期的b值  相似文献   

2.
搜索法推求单重现期暴雨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计雨量计记录的降雨资料 ,推求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暴雨强度公式时 ,需要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在图解法的基础上 ,作者给出了一种正确可靠、简单可行的电算方法。利用该方法编程求解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参数时 ,所得公式的平均绝对均方差可控制在 0 .0 5mm/min之内。  相似文献   

3.
暴雨强度在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分析暴雨强度的确定和透水沥青铺装层的渗透性,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杭州市新旧暴雨强度公式预测降雨强度的对比分析,提出新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杭州市透水沥青铺装层渗透性设计计算依据的合理性;并提出渗透性与混合料强度是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两个必须满足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完成于2015年,因国家监测站成都站2004年改址,该站点缺少近十年的降雨记录,而位于中心城区的其它三个区域气象监测站均有自2005年以来的完整降雨资料.现以国家监测站成都站暴雨样本为基础,通过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降雨特性相关性分析,叠加降水特性变化相似区域降雨统计的类比分析,优选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暴雨样本.论证结果表明国家监测站成都站续接金牛区税务局气象站的暴雨样本能较好地代表成都市区的降水规律,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最优暴雨样本.该方法对类似情况的暴雨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淄博市现行的暴雨强度公式为20世纪80年代初编制,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精神,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区域短历时强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2014年12月,由淄博市气象局、淄博市住建局审核,淄博市气象局编制的新一版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已开始应用.对比新旧公式和城市发展情况,结合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探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选取并计算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共11个时段逐年最大降雨量样本,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014版)技术要求,对贵阳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推求,得到以下结论:三种频率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耿贝尔分布曲线优于皮尔逊Ⅲ型和指数分布;在形式上分别给出了贵阳市暴雨强度总公式、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和区间(任意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和总公式重现期2~20 a暴雨强度平均绝对均方误差及平均相对均方误差,结果均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3006,2014版)提出的精度要求,但区间公式精度明显优于总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  相似文献   

7.
暴雨雨型研究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及评估的基础性支持工作之一。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降雨资料,应用PilgrimCordery法分别推求了60 min、180 min、360 min降雨历时的设计暴雨雨型。运用推求的雨型,对现有排水管网的理论积水量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调蓄池、雨水存储池容积的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毛斌 《国外公路》1997,17(6):17-19
文中叙述了以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路表坡度状况下公路路面降雨流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以三维紊流理论为基础分析推导出计算逆雨水深的经验公式。为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及路面抗滑性能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地铁两座区间洞口雨水泵站设计为例,分析了汇水面积、地面集流时间对雨水泵站设计流量的影响;指出线路坡度可直接影响雨水的地面集流时间,进而影响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即在相同重现期、相同暴雨强度公式的情况下,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结果也可能不一样;雨水排水泵站的设计规模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以确保暴雨工况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排水管渠系统计算机模型常需要采用设计雨型作为降雨量输入,其中基于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雨型是常用方法之一。研究中分析了均匀强度雨型、三角雨型、交替块状雨型和芝加哥雨型的构造方法;通过示例说明了这几种雨型的雨峰强度、降雨深度、雨峰位置系数的特点,以及在汇水面积中形成的峰值流量、总径流量、到达峰值流量时间等径流特征。其中芝加哥雨型在雨峰强度、降雨深度、引起的峰值径流量数值均较大,且到达峰值径流量时间较短,在基于风险的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其计算结果较为保守,因此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是城市雨水排除管道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执行;城市排涝流量计算是城市内部河渠、河道等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DL/5015-1996)执行。由于城市排(雨)水与城市排涝的重现期概念、设计标准、流量计算方法不同,导致对城市内部同一河渠按城市雨水公式计算的设计流量与按城市排涝公式计算设计流量不同,造成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中缺乏依据。该文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者的使用条件,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饱和土路基降雨渗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路基内部水运动原理,分析了降雨对路基的浸润作用,探讨了IEM和FDEM降雨模型雨水入渗路基机理,推导出降雨作用下雨水入渗路基深度公式;研究了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土路基的饱和-非饱和流,基于一般渗流方程的基础上,初步推出了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土路基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公式。结果表明,降雨主要通过雨水对路面裂缝、路堑边坡渗流作用及毛细作用来浸润路基;路基渗流深度受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土的吸水率等因素影响;最后,根据提出的公式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设计洪水是城市道桥、排水、防洪等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之一。对于短缺水文资料的小面积集雨区,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有充分暴雨资料的城市,一般都编制出本城市的暴雨公式,即重现期~暴雨强度~暴雨历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降雨初期10~20 min内,雨水径流产生的污染物含量约占本次降雨的80%左右。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降雨初期污染浓度大,伴随着降雨的增多,污水的浓度逐渐降低。针对城市初期雨水产生的过程及其特性,对城市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调蓄池的计算方法,为控制城市河道及受纳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城市雨水综合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控制指标.城镇径流存在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但由于降雨冲刷过程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初期径流弃流量至今仍是个难题.以河北雄安新区安州特色小城镇安置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为例,以安州特色小城镇初期雨水截留管网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研究成果:调蓄容积法、暴雨强度法、SWMM模型分析法,并通过对这三种方法计算的初期雨水弃流量结果进行比对互校,最终确定本地区的初期雨水弃流量.以此进一步研究初期雨水弃流量、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明确要求,现行苏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过程中重现期采用的年多个样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对现行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了明确的评估,分析对比了年多个样法与年最大值法两种不同重现期下暴雨强度公式的差别,得出如下结论: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偏安全,能够完全满足现行最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焦作市气象站1980年~2014年降水资料,在年最大值法选样的基础上,利用P-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对暴雨强度进行理论频率拟合分析,得到了降水强度-重现期-历时的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并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作为公式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曲线拟合理论频率得到的暴雨强度公式效果最好,新版公式暴雨强度较旧版公式偏小。通过分析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划定了新版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种植土-碎石绿化带是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入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种植土-碎石绿化带雨水入渗能力,将负孔隙水压力与相对渗透系数和体积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简化为指数函数,利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基于非饱和渗流方程和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绿化带雨水入渗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石家庄汇明路植被土-碎石绿化带雨水入渗特征,讨论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的特征和影响雨水入渗的因素。结果表明:(1)负孔隙水压力与有效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系数之间都呈指数函数关系,可以利用负孔隙水压力与有效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推测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2)随着雨水入渗,地表处的负孔隙水压力迅速减小,植被土的体积含水率逐渐增加,植被土逐渐从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过渡,雨水入渗也由非饱和入渗转变为饱和入渗;(3)随α增加,植被土上部的负孔隙水压力降低更快,表层土更快饱和,然而下部土体的负孔隙水压力降低反而趋缓;(4)降雨强度影响着植被土的设计入渗能力,降雨强度小时,雨水完全入渗,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设计入渗能力降低,雨量径流系数快速增加;(5)降雨强度和植被耐水湿时间是植被土设计入渗水量的重要参数,给出了植被土设计入渗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暴雨强度公式下现状排涝泵站无法满足现行排涝标准下防洪要求,需要对泵站的规模进行重新核算。在排涝泵站前端内河设置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措施,将大幅度增加地块的调蓄能力,从而削减排涝模数,降低泵站的设计规模,从而降低改扩建成本。二埠泵站原设计规模为8m3/s,根据南京市新的暴雨强度公式,该排涝泵站规模应达到16m3/s,由于安江河周边设置了下凹式绿地,增加了其蓄水量,使得排涝模数降低,经过计算泵站改扩建规模为10m3/s,在现状土建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其中两台轴流泵实现泵站排涝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路基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由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预估渗透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非饱和土入渗过程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计算原理,针对彭湖高速公路K26+150路基建立二维降雨渗流模型.设置中雨、大雨、暴雨3个降雨量,4种降雨历时进行计算,推出随着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变化,含水率、基质吸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