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再生沥青混凝土在旧料用量较高时,常出现拌合困难的现象,因此探讨温拌添加剂应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有其重要性。针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在较高路面旧料添加量与较低试件压实温度时,评估其工作性表现,以了解温拌添加剂对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影响。搜集国内外温拌沥青混凝土与再生沥青混凝土相关文献,以旧料添加量与试件压实温度为变量,采用车辙试验的车辙试件滚压设备,模拟现场沥青混凝土压路机的滚压过程,评估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性,可为国内推动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常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SMA)的拌和工艺为将集料与纤维拌和后与沥青进行拌和,再与矿粉拌和。采用HON7686添加剂改善SMA混合料性能时,涉及到其添加时机问题。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添加工艺,如集料+纤维+添加剂+沥青、集料+添加剂+纤维+沥青、集料+纤维+HON7686改性沥青等进行拌和,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对不同拌和工艺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拌和工艺对混合料性能影响显著,集料+添加剂+纤维+沥青,最后再与矿粉进行拌和是其最佳拌和工艺。  相似文献   

3.
采用废旧塑料和增粘剂合成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MPE,改性剂采用后添加工艺,即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直接投入,不需要经过加工厂对沥青的改性。在不同MPE改性添加剂掺量下,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及劈裂强度试验,得出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随MPE掺量变化的曲线图;进行车辙试验,得出不同MPE掺量下的动稳定度曲线,改变拌和工艺,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现场取样MPE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最终得出适宜的MPE掺量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并运用高倍显微镜从微观结构上对其改性原理进行了解释。该工艺既简单易行,又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4.
传统厂拌热再生是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经过铣刨、翻挖,回收集中到再生拌合厂,通过添加专用设备拌合后,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运至摊铺现场,经摊铺碾压后形成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直投式厂拌热再生是通过提升机将路面回收材料直接投放至拌缸与新骨料及沥青进行干拌,再通过向沥青储存罐里添加沥青再生剂加速骨料与新沥青的融合。本文介绍了直投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评价方法及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模量沥青混凝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沥青混凝土塑性变形,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和城市交叉口路段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通过对北京六环快速路大修工程中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分析。指出高模量混合料的级配可遵循我国常用的A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并通过添加高模量添加剂的方式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PRM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室内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加0.7%PRM添加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其高温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工程试验路的检测结果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表明掺加PRM添加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能够适应当前道路交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郑晨晖  梁龙玲 《公路》2005,(3):76-79
路面车辙是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行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宁杭高速公路常州段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层采用了PR PLAST.S添加剂,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抵抗车辙的性能。本文介绍了PR PLAST.S添加剂的性能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2种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软纤维加强筋.通过对不同类型软纤维的比较,以及纤维混凝土和纤维沥青混凝土在实践中的应用阐述了软纤维加强筋作为新型路面添加材料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学良  刘伯莹 《公路》2007,(10):89-95
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及相关的使用经验,在此基础上按照基层材料类别进行归类,概括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的3大类别。使用AASHTO2002、AI、Shell和South Africa等4种国外设计方法对归纳的典型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的使用特性和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梁高荣  何立平 《公路》2008,(3):173-175
广西南友高速公路路面加铺工程中沥青混凝土添加剂"路福莱"使用情况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针对QLHB1000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在拌和过程中存在拌和温度不稳定、振动筛润滑油添加困难、纤维添加剂投料难度大等缺点,对该拌和机的导热油加热系统、燃油系统、振动仓总承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介绍改造的范围、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文中依托喀麦隆雅杜高速一期工程,对PR FLEX20抗车辙剂和使用该添加剂的BBME面层材料的性能按照法国标准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RFLEX20添加剂能够对沥青进行改性,提高沥青黏度的同时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并增强沥青的弹性恢复能力。通过对3种不同抗车辙剂制备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试验发现,PR FLEX20型抗车辙混合料具有更高的动态模量和更加优越的抗车辙和抗水损能力。掺入PR FLEX20抗车辙剂的BBME混合料的复数模量高达10 592 MPa,其车辙变形率仅为2.77%。通过现场施工和应用效果分析,BBME混凝土面层相比普通混凝土面层,不仅能较好地满足路面结构使用性能要求,还能大幅度节约路面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熊亮  马翔  黄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40-143,14,13
该文对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CA-10摊铺厚度为2.5 cm,使用易密实添加剂,保证了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其特有的级配满足了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表面层的抗滑要求。2.5 cm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作为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性能优良、造价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使用WR2500冷再生机及其相关设备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就地冷再生翻新,添加适量的水、水泥、乳化沥青和热沥青形成半柔性高强路基.本文就施工中设备的准备、配置、冷再生机施工参数、工序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首先分析了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产生车辙的机理,然后提出了向泡沫沥青中添加一种H添加剂。通过室内沥青性能试验,H添加剂能够减小针入度和提高软化点,同时在60℃、70℃和80℃温度条件下,黏度均迅速增大。而在150℃、160℃和170℃温度条件下,加入H添加剂后,沥青黏度增加幅度不大。此外,添加H添加剂会对沥青的发泡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即膨胀率和半衰期都有所减小,但影响幅度较小,能够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最后通过冷再生混合料车辙试验,加入H添加剂对冷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地区解决公路和高速公路低温开裂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的技术难题。如果不及时补缝就会导致进水造成水侵害现象。高强度(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在河北黄骅市307国道改建工程中使用情况跟踪结果,说明通过添加一定含量的添加剂来改善路面低温性能的做法是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改善路面高温和低温性能应用做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选用了4类纤维,分别采用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选用沥青混凝土AC-16I型,客观的分析了不同类型纤维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研究表明:聚合物类纤维对混凝土各项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矿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并且添加纤维的普通沥青混凝土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改性沥青的性能,改性沥青再添加纤维性能将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17.
尹万辉  曾梦澜  田华  刘涛 《公路》2007,(4):154-158
掺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但马歇尔试验的结果可能因此改变。本文以AC-13F型沥青混凝土为对象,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探讨消石灰、水泥、石灰 水泥等无机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各种添加剂的掺入将使最佳沥青用量增加约0.4%;同时,不同添加剂对密度、稳定度、矿料间隙率和流值可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沥青与集料界面接触时,除有润湿作用发生外,还会在固液界面上产生吸附作用,用微量热法研究集料-沥青的相互作用。最后分析了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及其添加工艺对沥青混凝土强度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抗车辙添加剂对比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蒙新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试验研究了多种抗车辙添加剂,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及自身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广应用,并采取了不同添加剂的合理组合应用,体现了全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改性理念.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北环高速公路加铺层试验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广州市北环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试验段工程旧路评价方法,反射裂缝防治措施,提高反射裂缝抵抗能力的加铺层沥青混凝土特殊级配设计及试验段结构设计,现场检验了各种结构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的效果与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