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传圣 《中国港口》2006,(11):41-41
2006年8月12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ller-Maersk)在丹麦奥登塞船厂将其载箱能力达11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命名为“Emma Maersk”。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不但从事航运业务,同时还涉足物流、船舶制造以及码头操作管理等领域。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公司,属下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 Terminal)经营着分布予全球各地的40多个集装箱码头,其中11个码头正在扩建,另有13个新码头正在建设中;2005年该公司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TEU。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09,20(6):13-13
日前,中港协集装箱分会向理事单位发出通知,开始进行2008--2009年港口集装箱码头评优活动。评优内容包括:(1)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强码头;(2)中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前5强码头;(3)中国港口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前5强码头;(4)中国港口杰出集装箱桥吊作业效率码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年吞吐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见图1),这使得全球集装箱港口码头普遍面临通过能力不足的压力。鉴于港口码头岸线和土地资源有限,而且规划建设新港口码头需要时间,不断提高现有集装箱港口码头通过能力成为解决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亚洲集装箱港口的生产率普遍高于欧美集装箱港口,长期以来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一直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位的大港,因此,两港常常成为国内外大型集装箱港口在设备配置、土地利用、作业效率评价等方面的标杆。例如上海港大型集装箱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配置密度看齐香港港:美国研究人员将洛杉矶和长滩港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新加坡港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找提高洛杉矶和长滩港通过能力的方法。但是这些比较没有注意到诸如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中转箱量比例特别大、香港港有很大一部分集装箱吞吐量不是在集装箱码头上完成等特点,在数据引用和结论上均有偏差。  相似文献   

4.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5):375-375
据报道,欧洲最大的码头经营商,德国汉堡Eurogate港口集团和汉堡港务局(HPA)将继续实施大规模港口扩建计划并已通过政府审批程序。据扩建规划,汉堡Eurogate集装箱码头岸线将向西拓展1095m,使港口年吞吐量从400万箱增加到600万箱。届时Eurogate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将超过其近邻德国汉堡港口仓储有限公司(HHLA)旗下Burchardkai集装箱码头(CTB)520万箱的吞吐量,成为汉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码头与内陆场站之间的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传圣 《中国港口》2005,(12):29-30
随着集装箱运输持续高速增长,加上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发展,全球大型集装箱港口普遍面临通过能力和堆场容量不足的压力。港区附近没有可供利用的土地,导致难以通过扩大码头面积的方法达到提高码头通过能力和堆场容量的目的。在远离码头的地方建设内陆场站(多式联运集装箱转运设施,所谓的ICTF)完成集装箱的存放和处理,并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将其与码头联接,构成“前港后场”的操作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变通方法。上海港规划洋山深水港码头和32.5km外的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协同运作;天津港设想东突堤北侧集装箱码头和3.5km外的临海路集装箱堆场协同运作,采用的也是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18日,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YRDICT)开业庆典在东龙国际码头隆重举行,标志着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步入港口集装箱运营行列。交通部、山东省、烟台市有关领导及菲律宾驻华使节参赞、国际集装箱集团(ICTSI)董事局主席等出席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7.
观察     
集装箱码头的变化趋势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集装箱运输市场经历了艰难时期,与之相比,码头业仍然保持高效的运营和较为稳定的盈利,其近几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超过40%。  相似文献   

8.
《港口科技》2008,(3):48-49
和记港口(HPH)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公司(PBC)签订了集装箱泊位(11、12号)用地的42年租赁合同。和记港口独资设立的布里斯班集装箱码头公司(BCT)将投资2亿澳元,建设和营运新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9.
京生 《港口科技》2008,(1):48-49
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研发的全球首个“无人码头——振华港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最近在上海长兴岛岸边揭开面纱:偌大的示范区里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一个个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特定的水平分配机构,再被神奇地自动运送到堆场任一指定位置,一切显得轻松而井然有序。据专家表示,这是全球首创的新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生产效率至少提高50%,且运行费用和污染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游勇 《世界海运》2008,31(2):4-6
集装箱海上“库化”运输系统揭示了一种自动集装箱运输船舶(船库)和一种自动集装箱存储装卸码头(港库)。船库和港库均可自动装卸存储集装箱,多方案配合使用可形成一个快捷、安全、准时、经济、无混错丢损箱的全球集装箱海上远洋“库化”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2007,18(8):32-32
2007年8月2日,全球第3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公司APM码头公司和安哥拉的1家养老基金公司,与安哥拉政府签署了1项为期20年的特许协议,两家公司将共同投资1家合资公司来合作运营安哥拉的大型集装箱港口——罗安达港(Luanda),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超能力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挖掘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分析上海港各个集装箱码头历年运营状况归结出超能力运营原因,结合当前实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生产能力:(1)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管理人员和一线大型机械技术人员的培养;(3)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合作,统一EDI标准。  相似文献   

13.
黄轶达 《水运管理》2011,33(5):36-39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集装箱海运业务严重下滑,厦门港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简称海天码头)的吞吐量也持续下滑。2010年经济形势好转,又引起新一轮的行业内竞争。在当前形势下,海天码头如何建立和发挥自身的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从1994年正式成立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来,中远太平洋主营业务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在集装箱租赁业务方面,公司拥有和管理的箱队规模达到160万标准箱,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在码头业务方面,公司先后成功参股或控股拥有海内外27家码头公司权益,码头泊位数达到146个,其中包括134个集装箱泊位,迅速成为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初步实现了中远码头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梅叶  曹金凤  梅竹 《集装箱化》2013,24(12):14-16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是隶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并由其与中远集团、铁行集团、A.P.穆勒.马十基集团合资开发经营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6.
《水运工程》2008,(5):92
4月22日,深圳大铲湾码头(一期)又迎来新一批共10台市电场桥,使该码头电动轮胎式场桥(市电场桥)达到30台,而成为全球首个全部采用市电场桥的集装箱码头。两批市电场桥为同一型号,  相似文献   

17.
傅红霞 《集装箱化》2007,18(4):21-22
1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的重要性 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是指在堆场总体安排原则指导下,以确保码头正常作业为前提、提高码头作业效率为目标的一系列堆场策划工作。它是码头生产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集装箱的交接(进提箱)、堆场整理以及装卸船等有关的堆场策划安排。  相似文献   

18.
《港口科技》2006,(11):F0004-F0004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GCT),是由广州港集团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经营的专业化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01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黄埔集箱公司。GCT管理和经营新港、新沙两大集装箱码头,共六个集装箱泊位。  相似文献   

19.
孙凯 《集装箱化》2013,24(7):17-19
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双40英尺岸桥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国内外大型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日臻完善,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提升码头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以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盛东码头)和高雄高明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高明码头)为例,分析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以期为集装箱码头成功应用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沈继平 《集装箱化》2007,18(3):12-14
(接上期第28页) 5 提高配载工作质量的设想 集装箱码头的配载工作是一项关键性业务,目前尽管许多集装箱码头(如SCT)均已采用计算机配载系统,但配载工作的质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快速递增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不尽理想,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