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电气化铁路27.5kV电缆及附件标准的技术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中,牵引变电所27.5kV侧的设备间连接及馈出线大量采用电缆方式。为此,就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标准制定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便于使用者了解标准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1接触网电分相结构及断/合电要求我国电气化铁路一般采用27.5kV单相工频交流供电制式,为平衡三相供电负荷,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牵引变电所采用轮换接线、换相分段供电方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部分区段采用“二合一”的模式,即牵引网与10 kV信号网合一,在变电所采用牵引变电所与10kV配电所合二为一;同时,10 kV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一路电源由牵引网55 kV或27.5 kV经动力变变为10 kV供给配电电源;另一路则由地方35 kV变电站供给10 kV电源,所内经过断路器、母线再分别给自闭、贯通线及站场设备供电。就引自牵引网的电源即由动力变供给的电源质量不稳定问题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10kV电力线路迁改作为三电迁改的重难点,严重制约着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的进度。本文通过对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中10kV电力线路迁改施工风险点及应对措施进行分类汇总,以期为同类电力迁改提供参考借鉴,保障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安全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基本要求是:200km/h及以下采用户内空气绝缘开关设备(27.5kV单相单极居多),200~250km/h采用户外敞开式开关设备(2×27.5kV和55kV单相双极居多),250km/h以上采用户内气体绝缘开关设备(2×27.5kV单相双极居多)。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标准中规定使用的电气化铁道开关设备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气化铁路是指设有一套特殊的牵引供电系统,并向作为牵引动力的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供电的铁路。 世界上,首条准轨直流电气化铁路和首条准轨单相16(2/3)Hz15kV交流电气化铁路,分别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叶建成开通,而首条单相50Hz25kV交流电气化铁路,则是1954年才由法国建成开通。百余年来,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截止1995年,总里程已达22.2万公里,电气化率为20%,承担铁路运量的4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解放前铁路牵引动力全部都是蒸汽机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铁道部门在50年代  相似文献   

7.
电气化铁路因27.5 kV电力牵引接触网周围形成工频(50 Hz)电磁场广泛存在于铁路运营的多个环节(场所),对电气化铁路职工造成职业危害。本文就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遗传毒作用及其与肿瘤和白血病的关系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提出电气化铁路职工的工频电磁场防护对策、开展电气化铁路职业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昆线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27.5kV电压互感器故障及保护投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断路器保护动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技术改进、设备管理措施,以确保电气化铁路运输的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9.
铁路电气化供电电源电压等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压器容量、接线形式以及综合投资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明确了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选择 110kV和 2 2 0kV电源电压等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非电气化铁路采用110 kV/220 kV强网传统方案构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储能的以风、光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分别从储能技术类别、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和典型应用等方面对新型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总结,阐明适配新型牵引供电系统的储能技术属性,阐述新型牵引供电系统内涵、特征和形态,并建立新型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气拓扑、测控平台、监控网络和管控逻辑架构;面向新型牵引供电系统源-荷随机强波动特征,从整体视角论述组分相互作用机理、系统稳定运行机制、能量流均衡机制和系统效能涌现机理,以及规划与优化配置、电能高效变换、能量自洽调度、效能评估和性能保持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建立基于储能的非电气化铁路新型牵引供电系统,可实现非电气化铁路的绿色低碳、弹性自洽、经济高效的电气化升级;为后续开展“理论研究-仿真验证-试验验证-评估优化”循环迭代的闭环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机车和动车组25 kV电压互感器过热烧损情况,设计了可对25 kV电压互感器进行直流偏磁性能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国产和进口型号25 kV电压互感器直流偏磁性能试验,获得了它们的抗直流偏磁性能数据。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表明,接触网最高可能发生4 kV直流偏磁电压,按统计学计算,产品的抗直流偏磁水平应达到2.5 kV,而目前多数产品的抗直流偏磁水平一般只能达到1.5 kV,这是造成25 kV电压互感器运行中过热烧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抗直流偏磁的参数大小。通过试验对比可知,采用部分磁路气隙设计的产品比采用降低额定工作磁密设计的产品有更好的抗直流偏磁性能,可以满足抗直流偏磁水平2.5 kV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采用27.5 kV单相供电,由于线路负荷的多样性,按牵引容量及供电线路长度要求,主要采用AT或BT供电方式,牵引变压器接线主要以V/v、V/x、Scott或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接线为主。本文通过对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适应接触网不同供电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了多模式下的适应性,并对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的电压耐受能力提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分为两类,即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针对这两类故障重点讨论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220kV单相牵引供电系统为例)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应采取的故障恢复处理方法,提出了故障状态下的事故恢复策略,并提出了减少故障发生和故障恢复时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建设高速电气化铁路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的发展 ,针对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现状 ,在施工技术体系上 ,讨论了不同阶段接触网的悬挂方式。另一方面 ,结合我国近年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提出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可能采用的供电方式和接触网的基本悬挂方式 ,并如何建立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体系 ,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京沪线牵引变电所的设计实践,从主接线及运行方式、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等几个方面对电气化铁路的220kV牵引变电所设计问题进行了研讨,从而确定京沪线220kV牵引变电所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干线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3,(1):12-14
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稳居世界首位 从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获悉,随着哈大高铁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不舍港澳台地区电气化铁路里程),超越了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为世界第一位。其中,我国高速铁路已达8600余公里,稳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中国铁路》2006,(11):70-71
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二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顺利竣工,标志着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突破2.4万km,电气化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强、运营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较小等特点。我国从1958年开始修建电气化铁路(宝鸡—凤州段),到1978年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km。“九五”期间,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km。“十五”  相似文献   

18.
广深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时速为2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也是我国铁路走向高速化的试验基地。 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拉的多跑的快,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采用电力机车牵引。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接触网技术。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设计与常速电气化铁路有着本质的不同。要保证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电力机车有良好的受流.必须提高接触网的设计精度,正确选择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匹配参数。对此,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只有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层面上解析27.5kV专用电缆的构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5 kV电气化铁道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是电气化铁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对电缆导体的材质、截面、绝缘、金属屏蔽的选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国外电气化铁路工程中,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外部电网电压等级与中国不同,相关电压等级的相关电气参数无法从国内规范中查询,海外牵引变电所工程中的安全净距和导线相间距等关键参数需重新计算、校验.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Sebeta-Mieso段)牵引变电所的外部进线电源电压等级为132 kV/230 kV,结合该项目,本文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