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京沈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是客运专线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需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论证.通过对既有铁路现状及国内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分析,考虑路网建设及本线功能定位,结合项目的建设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合理确定速度目标值.参考国内外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结合路网规划,从路网适应性分析,本线速度目标值选择300 km/h及以上是合理的;根据区域客流特点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分析,本线定位为进出关快速铁路通道,速度目标值选择300 km/h及其以上是合适的;通过对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350 km/h方案综合效益最优.因此,综合比选后,推荐速度目标值为350 km/h.  相似文献   

2.
甬台温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炳清 《铁道勘察》2009,35(4):72-74
根据甬台温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项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从路网建设发展、市场竞争对速度目标值的需求、工程建设标准及投资等方面,分段对该项目速度目标值进行了研究.推荐宁波至宁波东段速度目标值为160 km/h;宁波东至温州段速度目标值为200 km/h,预留进一步提速250km/h以上条件方案.推荐的方案着眼发展,具有前瞻性,符合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和沿海通道功能定位要求,更有利于吸引客流,对繁荣沿线地方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该速度目标值与相邻铁路速度目标值相近,便于机车类型统一,减少机车换挂,延长机车交路,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新建北京至霸州铁路速度目标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线路的路网功能定位,从时间目标值需求、工程技术、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比选确定京霸铁路的速度目标值,以期为在上述因素方面与该线具有类似特点的城际铁路的速度目标值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根据本线的路网功能定位、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并结合客运网各线建设标准,京霸铁路北京至北京新机场段速度目标值宜为200~350 km/h之间,北京新机场至霸州段速度目标值宜为250~350 km/h之间;(2)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京霸铁路北京至北京新机场段新建线暂推荐2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北京新机场至霸州段推荐3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4.
铁路技术标准决定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土建标准、建设及运营成本、运营效率及效益等.文章以淮北—宿州—蚌埠铁路为例介绍了主要技术标准方案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项目功能定位和客流特点,提出250 km/h、250 km/h预留350 km/h(有砟)、350 km/h三个速度目标值方案.然后从时间目标值适应性、路网协调匹配、车站...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对时间目标值、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以及列车运行速度目标值三者的选择;从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以及我国铁路技术的长远发展角度分析,来确定合理的速度目标值.研究结论:结合本线功能定位,从客流构成、不同运输方式旅行时间及时间目标值的选择角度分析,建议时间目标值应控制在5 h以内,需采用200 km/h及以上的速度方案;根据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及相邻路网的速度目标值并结合沿线地形条件,从工程投资及经济效益角度分析250 km/h投资效益最优.结合我国客货共线铁路速度目标值发展趋势、不同速度目标值对线路能力、运输组织的影响分析及我国机车车辆对250 km/h速度适应性分析,200 km/h(基础设施预留250 km/h)方案较200 km/h方案工程投资增加不多,且线路平面条件较高,所以推荐本线采用200 km/h(基础设施预留2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沿江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应采用的速度目标值,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在分析项目客流特征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从相关规划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客流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等方面,研究并确定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的时间目标值宜为2 h内,上海至南京段的时间目标值宜为1.5 h内;进而从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路网协调性以及经济效益分析4个部分对250,250 km/h预留350,300 km/h(有砟)、300 km/h(无砟)、350 km/h五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推荐采用350 km/h的速度目标值方案。研究结论有力地支撑了本项目选择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同时为整个高标准沿江通道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铁路速度目标值,分别从功能定位、列车旅行时间、客运量影响、工程投资、财务效益影响等方面对250km/h线路方案和350km/h线路方案进行研究,最终推荐采用250Km/h线路方案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石(门)—长(沙)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从路网建设,以及相邻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结合项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建设标准,从客车构成及运营时间要求,提出增建第二线可能的速度目标值200 km/h、160 km/h预留200 km/h和160 km/h三个比较方案。经过综合比较和线路输送能力分析,按时速160 km增建二线可满足路网规划近、远期客货运量需求,并考虑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减少废弃工程,节省工程用地和投资,推荐160 km/h方案为本线合理的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9.
杭州至衢州铁路(以下简称杭衢铁路)是浙江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其中建德至衢州段(以下简称建衢段)同时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线路。论文结合客流特点,根据区域铁路发展规划及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性分析,提出合理的时间目标值;在满足时间目标值、与路网相关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相协调、符合本线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250 km/h、300 km/h、350 km/h的速度目标值方案;通过对各速度目标值方案在建设标准、技术经济指标、运行时分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推荐路网协调性、时间效益较好的3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速度目标值是高速铁路技术的核心指标,速度目标值方案关系到线形设计、土建标准、建设及运营成本、运营效率及效益等方面。以沿江高速铁路合肥至上海段速度目标值方案为例,通过系统分析250km/h、300km/h及350km/h三个速度目标值方案下的客流特点、功能定位、路网协调匹配、旅行时间适应性、达速比、主要技术标准、工程经济、客流影响及财务等,比选出路网协调匹配高、达速比合理、综合效益佳的速度目标值方案。推荐沿江高速铁路合肥至上海段采用350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桥上无缝道岔轨下基础“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道床板、底座纵连式道岔板5种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桥上3种无砟轨道结构的无缝道岔模型,提出计算参数,分析3种无砟轨道结构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影响,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上底座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无缝道岔与桥梁的纵向相互作用力较小,是一种受力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驼峰超速连挂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线路、调速设备和车辆等因素,考虑到贝叶斯网络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可以双向推理的特点,建立驼峰超速连挂事故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超速连挂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纵断面、调速设备制动能力以及新型重载车辆三方面。进一步考虑新型重载车辆的共因失效问题,建立贝叶斯共因失效混合网络,计算并分析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遮挡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检测、跟踪和识别时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的遮挡,以车辆常用的矩形模板为先验知识,首先对存在车辆遮挡的连通区域提取边缘轮廓,然后获取轮廓上的4类特征拐点,最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拐点的车辆分离算法,将相互遮挡的车辆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对车辆的跟踪、匹配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存在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系统仿真、负荷预测、能量管理、故障诊断、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综述了ANN在暖通空调(HVAC)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研究领域引入ANN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寒地区机车的运用状况,指出电力机车在低温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机车的低温试验、关键部件、相关材料以及防寒加热等方面,提出电力机车防寒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为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等事故及时提供信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本文以作者在八盘岭隧道和长梁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着重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本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及内容、预报的各种方法、预报成果的输出形式和方式、预报时间安排和过程、探讨和研究的结论等,侧重介绍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各种方法。研究结论: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纳入施工工序,可以指导施工,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缤辉  赵明华  张玲  雷勇 《铁道学报》2012,34(4):94-100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考虑梁与地基底面摩阻效应的不足,在地基与梁底接触面上引入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水平弹簧,假定弹簧反力即切向摩阻力与梁底和地基间的切向相对位移成正比,从能量角度出发,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底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能量方程,并引入位移形函数进行求解,导出对称载荷条件下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地基梁位移及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地基梁计算实例分析,验证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关计算参数进行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沿梁长呈非线性分布,其对地基梁挠度及弯矩计算的影响较大,而对剪力的影响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浙赣线CTC系统的建设实际,提出了在繁忙干线中列车运行控制和调车运行控制的冲突问题,CTC区段与非CTC区段的衔接问题,阐述了解决并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LabVIEW软件.实现在音频信号中嵌入文本信息水印,实现既有嵌入程序又有提取程序的完整音须水印系统.其嵌入水印的能量大,隐蔽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