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蒙 《驾驶园》2012,(1):84-84
反差强烈的公车、校车 2010年中国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长超100亿元;中国现有公车约为200多万辆,以一辆公车年消费10万元计,每年公车消费至少为2000亿元;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83010亿元,2011年前10月,财政收入就超过去年总和,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突然对汽车实行限购政策,让自主品牌汽车厂商们心中先是一惊,后是一凉。据相关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数据,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一个劲地下滑,自主品牌的市场前景不很乐观,要知道,他们销售的可都是低端产品,销售价格低得不能再低了,往往卖好几辆都顶不上合资厂家的一辆车。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干不过合资品牌有  相似文献   

3.
程远 《时代汽车》2012,(7):16-16
在中国有两件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很难办:一是轿车的自主研发,二是公车改革。两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密切相关。因为自主研发落后,导致公务用车长期采购国外品牌车型,而这又反过来造成自主品牌销量不好,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上不去,难以满足公务用车需求,甚至成为官员不坐自主品牌的借口。"自主研发"在汽车业开始合资时就明确提出来了,30年过去,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毕竟还是有所进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合资股比暂时不放开,但政府要求,自主品牌必须尽快培养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国有汽车企业必然会加快合资自主品牌的落地进程。新诞生的合资自主品牌则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而这个市场目前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令人质疑发展合资自主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5.
饶达 《轿车情报》2006,(11):66-67
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约为2-3%,自1996年开始,平均每年汽车价格下降为5%左右。但是汽车不会无止境地降价。明年自主品牌汽车平均价格降幅不会超过1.5%,而合资品牌的价格平均降幅也很难超过4%。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16日,2011年度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卡思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奥迪、进口大众、众泰汽车分别成为合资品牌、进口品牌、自主品牌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第一名。汽车行业在经历几年井喷式的销售增长之后,所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是要为急速提升的汽车保有量提供相匹配的高品质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7.
null 《时代汽车》2011,(12):82-82
当一汽奥迪(合资品牌)被封为官车多年后,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的呼声变浓。此前,来自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消息称,自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不明底细者开始欢呼——"千亿元大采购50%倾向自主品牌汽车"了!据新华信2008年整理的数据显示,200...  相似文献   

8.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热门话题,并不等于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只能说主张“自主”的人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自主了,眼下不必担心被讥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守旧”,“不赞成改革开放”等,但这仅仅只是在舆论上取得暂时的优势,一些人从心里并不赞成自主,因为有合资引进的巨大利益摆在那里,谁舍得白白放弃?而且舆论这玩意,保不准什么时候又来个180度。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汽车杂志》2009,(9):10-10
在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品牌汽车横行中国乘用国市场七八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可以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的新兴力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企业由于不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特别是在与外企合资的过程中,造成自有品牌、汽车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缺失,使得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步履维艰.现在急需加强对汽车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以使我国汽车产业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培育出强大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在海马汽车从合资品牌完全蜕变成自主品牌的过程中,我想海马人一定有不少的辛酸。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他们身上的自信与执着……  相似文献   

13.
数字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一个主题为“传承与突围”的自主品牌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乘用车市场还将以10%的速度再增长10年,汽车消费升级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10%的增长对自主品牌的好处大于对合资品牌的好处,因为多数合资品牌目前生存没有问题,而中国品牌以现在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其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方针指导下,近几年,汽车自主开发能力、自主品牌汽车有了长足进步。汽车自主品牌数、市场销量、美誉度等,都有了较大提高。由于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倡导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在政府及  相似文献   

15.
依据品牌的三个属性,确定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归己所有且又在中国注册的品牌,就是合资自主品牌。推动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有利于中国汽车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合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品牌建设,合资企业才能有效培养研发能力和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和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可以扫除原来合资企业遇到的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障碍,有利于其实施海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3,(13):24-25
<正>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驱动下,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年轻汽车消费者,他们对于品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面对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等,似乎“阵营之分”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看到,整个行业正在从汽车产品、技术的“内卷”转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外卷”。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热闹与危机共存。在中国汽车整体销量高歌猛进的时候,来自自主汽车的统计数字刺痛了很多人,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0万辆。事实上,我们不能为中国汽车2007年突破900万辆过早地欢呼,因为自主品牌汽车依旧处在转折点上,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丧失低价优势后,自主品牌汽车靠什么来发力?  相似文献   

18.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6,(6):32-32
一汽汽车集团总经理 竺延风: 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达到500万-1000万辆时,会产生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品牌汽车也会获得自己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答     
《汽车导购》2006,(1):14
制造成本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 我朋友说,汽车就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一样,关键看对你的用处有多大,但我想汽车带给我们生活质量的价值远远超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你说对吗。那么普通家用汽车的价格到底多少算合适呢?就拿伊兰特、凯越、福美来、赛拉图举例吧,我朋友说它们的生产成本最多不超过5万元,不就是一堆铁和塑料吗,那汽车生产厂和经销商需要那么多利润吗?现在买车是不是较好的时机吗?我决定在几天之内出手买赛拉图,不知到明年这时他会降多少钱呢?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合资车企或合资品牌面临来自中国车企或自主品牌的直接竞争压力,如果不作出改变,可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合资车企需要深入思考这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往合资车企或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车企或自主品牌一直处于追赶之势。但现在中国车企或自主品牌终于呈现从追赶走向超越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