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隧道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隧道交通安全问题多发等情况,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隧道交通事故情况及特征,对隧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隧道交通安全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找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确定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构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为顶层目标,提出一种基于AHP-DEMATEL和云模型的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组合评价方法。从交通流、交通工程设施、隧道条件、气候环境4方面构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在明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内容后,建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等级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考虑到各个安全评价指标间的影响,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分析各指标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并联合AHP-DEMATEL确定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综合影响度;最后采用云模型量化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生成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云图,得到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及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的最终结果。结果表明:车辆密度、行驶车速、大型车占比、曲线段长度占比、最大纵坡值、路面抗滑性是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四川省二峨山隧道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其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595,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等级为II级,符合现场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4)
高速公路隧道里程及事故逐年增长,急需对隧道提质升级,保障交通安全,但《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技术指南》对交通安全设施规定并不完善。阐述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提质升级的原则,指出现有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技术指南的不足之处,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提质升级的改善对策。总体而言,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应满足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符合驾驶人因与驾驶任务、保障路侧交通安全等原则;对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系统,如可变信息板、标志、彩色铺装路面、护栏、反光环、立面标记等设置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尚荣丽  张生瑞 《公路》2006,(12):127-130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对隧道交通安全运行环境的优化,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行车。本文以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为例,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探讨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从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并探讨了其运作模式,最后分析了该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以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的可靠性、先进性、实时性、可用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8)
依据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隧道交通安全水平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比较车流量增加前后的交通安全评估结果得到通行车辆激增对隧道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子江隧道内的通行车辆激增,隧道的交通安全等级由良好降为中等,隧道的交通事故风险增加。隧道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分流、车辆分类管理等手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5)
高速公路隧道内部环境单调封闭,视觉参照物较少。在低照度环境下,驾驶人视距不足、视野范围狭窄,发生撞壁、追尾等事故率较高。为解决当前高速公路隧道视线诱导系统设置混乱、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驾驶人视距和视区为评价指标,并建立高速公路隧道中部视线诱导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具体是将诱导系统的常用做法,按照诱导物高度、诱导物尺寸、低位诱导、轮廓诱导等分项指标分别划分为A、B、C、D等4个等级,并应用于贵州织普高速公路双山隧道的交通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低密度隧道反光环、中等密度隧道反光条,驾驶人的视距、视区得到了优化,交通安全评价等级由C级提高到A级,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隧道交通安全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风险评估,二是安全潜力评估。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隧道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找出可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减轻事故严重程度的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各种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分别给出了安全风险参数和安全潜力参数的评分标准,及隧道安全评估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代入隧道安全评估参数,对隧道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隧道里程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其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公路隧道已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公路隧道重、特大交通事故实例,归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在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在对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设施因素,从隧道平纵线形、洞口条件、路面状况、通风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编制了可对在役公路隧道开展定性安全性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基于风险的理念,围绕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隧道建立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高速公路隧道运营期内交通安全实时评估水平,以PIARC相关技术研究报告以及收集到的国内隧道事故数据为基础,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危险品泄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高速公路隧道的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危险品泄露的社会风险预期值计算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风险预期值,据此得出社会风险预期值Ev,并用于实时评估高速公路隧道运营期间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凡 《公路》2002,(B11):56-57,124
为高速公路隧道配备完善的、功能强大的监控系统,以保证隧道内的交通安全、畅通,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共有3处隧道-互通式立交紧密相接路段,其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介绍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施工图设计阶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重点对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保障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高效、畅通”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等级公路隧道事故多发,照明节能和交通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文中分析了蓄能自发光诱导系统在隧道交通安全改造中的应用原理及优势,并以郭家坝隧道诱导系统改善为例,从设置依据、评价指标等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相比传统照明方式,蓄能自发光诱导系统安全性高、运营维护少、能耗低,且布设成本、维护运营成本都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高速公路隧道段事故原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通过对全省高速公路隧道段事故调查,分析影响事故率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提出高速公路隧道段交通安全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分别从多角度多方面论述了隧道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5,(6)
一般地,公路隧道内行车道两侧并不设置护栏,两侧检修道的设置高度在设计速度为80km/h时采用30~40cm。怎样将作为交通安全设施的护栏和作为检修道(或人行道)的步道结合在一起,值得去尝试。以云南省保腾高速公路勐连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内设置防撞护墙做了详细论述:对护墙设置依据做简单说明;确定防撞护墙设置型式后拟定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并确定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对防撞护墙的断面、配筋、锚固,分段、设缝,以及车通口和进出口过渡段等部分的设计做了详细叙述;最后对防撞护墙设置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作为一种实践,防撞护墙的设置既能满足体现检修道基本功能的要求,同时完全符合其作为一种交通安全设施所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是一种能与隧道较好结合的构筑物。  相似文献   

19.
王乾  马非  夏杨于雨  刘鹏 《隧道建设》2018,38(Z2):169-175
为提高城市道路隧道的交通安全性,克服运营隧道安全评价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不足,根据改进的物元可拓学模型和变权理论,建立城市道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基于相关规范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定量分析标准。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实例隧道1的交通安全等级为“低/3级”,偏向等级“较高/2级”; 实例隧道2的交通安全等级为“较高/2级”,与2座隧道的实际运营状况比较相符。将所建模型与其他常用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实用性。从指标综合权重可以看出,路面亮度的均匀性和车型混杂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隧道入口段照明是保障隧道交通安全采取的措施.驾驶人员察觉目标的反应时间以及察觉相对运动的周边视觉是衡量隧道照明效果的重要指标.基于反应时间试验,将5种色温的LED光源与传统隧道照明光源高压钠灯(HPS)、金卤灯(MH)相比较,分析了光源色温对反应时间和周边视觉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水平下,高色温、光谱分布偏向蓝绿光的LED光源照明产生的反应时间最短,周边视觉功效最高.LED光源光效高,色温又可以人为调节,将其应用于隧道入口段的照明,可以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照明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