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条件较差时,洞口开挖施工易引发边、仰坡的滑坡变形。该文以贵州省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中寨隧道出口滑坡为例,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滑坡变形特征,从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及水的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滑坡特征及场区环境,采用综合工程治理措施,确保了滑坡的稳定及隧道结构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监测资料也表明:采取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西地区某高速公路滑坡整治工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地质环境基础,并受到坡脚开挖、降雨等外在因素的诱发,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根据滑坡发生的原因、变形破坏形成机制和滑坡推力大小,并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抗滑支挡+排水工程治理方案,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K171+140~+361段滑坡治理与K171+361~+440段边坡预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过程及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及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及预加固措施,并基于理正岩土数值分析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及预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采用北斗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对治理全过程及治理、预加固成果进行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深挖路堑陡立边坡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开挖坡面防护不及时,经历冬冻春融、连续强降雨后,地下水下渗浸泡使坡脚砂质泥岩饱和软化并致使边坡垮塌,采用桩板墙、挡土墙、护面墙、截排水相结合的护坡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惠兴高速公路K115段工程滑坡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滑坡自然形态、变形破坏现象及滑坡变形特征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对滑坡的地质作用机理,依据二维刚体极限平衡原理进行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开展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敏感性分析。通过影响比例的数值分布规律分析,实现各外部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等级化归类,为滑坡稳定分析、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铜黄公路地质背景条件入手,通过对滑坡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的总结,分析了滑坡的成灾机理与变形破坏特征,对今后公路建设中的滑坡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高边坡常因施工改变了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导致开挖边坡滑坡现象。文中以厦蓉高速公路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该滑坡的形成是由于坡体前部施工开挖,牵引后部坡体产生了变形,在降雨作用下,变形逐渐加剧,发展成为工程滑坡。通过分析与计算,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永川-江津2级公路K20+780~K20+900段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滑坡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滑坡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加固处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2)
由于突发性强降雨,佛山市广明高速公路西樵~更楼段,路堑右侧边坡发生滑坡病害。针对此工程问题,通过开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绘、钻探、水文观测等勘察工作,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基本特征;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室内试验,全面掌握滑坡土体的物理状态特征及其强度、变形指标值,并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所得数据成果可以为相似工况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某一高速公路由于原设计右线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便道开挖引起的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红岩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特征,认为该滑坡系坡脚开挖致使坡体失衡,并形成开挖临空面,在降雨及地下水等的作用下,导致坡体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移破坏。运用Plaxis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对红岩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使用滑坡监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滑坡是由于坡脚开挖和强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坡体开挖卸载及坡脚抗滑桩、坡面锚杆等支护措施设置后,边坡的安全系数达到1.256,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滑坡治理中除施加必要的支护外,还应重视排水工程,以便有效控制坡体地下水位的抬升。  相似文献   

12.
从裂缝的位置、形状等变形特征入手,研究裂缝的发展及其类别,分析了裂缝与滑坡的成因,探究了两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质、降水及引水隧道自身、地表下沉牵引等因素是裂缝产生的原因;青峰断裂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引水渠道的渗流,以及持续强降雨等因素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裂缝的类型和发展是影响滑坡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思南东互通管理区滑坡发生后,进行了多种手段的地质勘察工作,但勘察结果似有多处矛盾,难以对这一危害巨大的滑坡做出准确定性和评价。对此,全面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机理,指出看似矛盾的数据其实是该滑坡变形过程和机理的真实反映,是掌握该滑坡特点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证明:在分析滑坡变形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滑坡的措施,治理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滑坡的勘察评价及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永宁高速公路A13标K106+270~+570右侧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的监测,迅速查明滑坡的滑面深度及滑坡规模,验证了地质勘查查明的滑坡体滑面的深度,为该滑坡治理提供设计依据,同时通过对滑坡变形的监测,为施工的安全起到预警作用,确保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以某山区高速公路所在的缓坡堆积体滑坡治理为例,结合地质勘察及倾斜摄影、深部位移监测等手段综合分析滑坡范围、变形特性及滑面位置,再结合室内试验和工程类比,综合分析岩土体的参数,利用不平衡推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推力计算,最终通过分期治理,使滑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的高边坡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绘、勘察、监测等措施综合确定:该滑坡体属于具有多层滑面的复合型滑坡,裂缝包括后缘裂缝和侧缘裂缝,滑坡范围全长为300m且滑面均为弧形。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强降雨和地表水下渗导致滑坡体内静水压力提高和抵抗力降低是该滑坡发育的直接原因,滑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边坡变形和边坡整体失稳两个阶段。据此,利用抗剪强度试验指标、力学指标反算和已有工程经验取值确定抗剪强度指标,以滑面的最大剩余下滑力为主要依据,提出采用设置抗滑桩为主体支挡结构并辅以深层排水盲洞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天(津)汕(尾)高速公路新铺互通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变形迹象,对滑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坡体结构、大面积地表水、基岩承压水和边坡开挖是导致滑动的主要原因。根据变形程度的不同将滑坡划分为三个区,治理工程分清主次,对这三个区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综合运用抗滑桩、钢花管注浆、锚杆框架与排水工程措施治理该滑坡,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近三年来长深高速公路某滑坡的坡体变形监测数据,结合滑坡体地质情况,分析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发展性状,发现该特大型滑坡的变形机理研究及治理方案的论证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深思,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京新高速公路韩集段K51滑坡为一发生在不良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程滑坡,是一中型牵引式顺层滑坡。以京新高速公路K51滑坡为例,对该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疏排地表(下)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变形得到控制,保证了京新高速公路韩集段的如期通车。  相似文献   

20.
赵杰  廖小平 《路基工程》2012,(6):122-126
介绍了箭丰尾滑坡灾害,分析了箭丰尾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根据滑坡发生、发展和前期治理过程以及滑坡的动态变形监测的结果:工程活动是触发箭丰尾山体滑坡的主因,地下水活动及强降水为诱因。针对滑坡的病害特征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滑坡推力计算,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后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坡体已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