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志安 《造船技术》1995,(10):31-33,17
本文分析了轴对称反应鳍在具有浆轴倾斜的船舶上应用之不合理性,并指出对于这类船应该采用不对称反应鳍。同时对其设计提出了基本公式和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2.
京生 《港口科技》2006,(11):46-46
目前国内最轻、最小的减摇鳍装置日前在七0四所在其专利产品——轻小型减摇鳍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结构上采用一台机组控制一对鳍,应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鳍组设计上,摒弃了以往的非收放式减摇鳍的鳍轴主轴套筒镶嵌在鳍的外板中,而采用了主轴套筒与鳍外板焊接为一体,鳍外板与主轴套筒线型一致,解决了因鳍面积小而无法装配鳍轴的难题,具有航行阻力小、减摇效果好、升力大、功率小、抗污染强的优点,更适用于公务艇、游艇、巡逻艇等高速小型船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研究了鳍的动态水动力在升力鳍实验装置上的应用.在分析升力鳍实验装置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并成功应用神经网络BP算法逼近鳍的动态水动力曲线,然后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作为该实验装置施力系统升力函数发生器,实现对实验装置中鳍的施力,该研究也进一步完善了该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在提出装有两对鳍的减摇鳍船舶横摇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前后鳍水动力干扰影响的存在,提出了前后鳍耦合系数,然后通过应用离散涡格法来计算前后鳍鳍上耦合系数,并由装有两对鳍的船舶横摇模型,考虑到前后鳍耦合系数,对船舶进行减横摇仿真。  相似文献   

5.
以线翎电鳗为仿生对象,设计一款鳍条驱动的波动长鳍,建立其运动学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三维非定常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进行求解,研究波动鳍的水动特性并分析波动鳍摆动角度、摆动频率等运动参数对波动鳍推进性能的影响。针对波动鳍需要经常贴近水底工作的情况,研究波动鳍与底面距离的变化对推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波动鳍运动时,鳍面两侧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卡门涡街,从而在波动鳍的尾部形成一股射流,产生向前的推力;波动鳍的推力和横向力都随着摆动角度、摆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个时间周期内,推力的波动次数大约是横向力的2倍;波动鳍与底面距离的变化对波动鳍的推力影响很小,但当波动鳍与底面距离小于波动鳍宽度的1/5时,波动鳍的横向力明显增大。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该研究可为高性能波动鳍推进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云翔  殷铁成 《船舶》2003,(6):10-14
本文介绍了双艉鳍线型在两型登陆运输船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具有较大船宽与吃水比的船型,采用纵流消波与双艉鳍组合式线型,可有效地提高船身效率、减小阻力、改善伴流分布,从而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某型船用收放鳍的工作原理和锁紧原理,探讨了该型鳍锁紧装置中的机械锁紧装置和液压锁紧装置可能失效的原因,阐述了鳍自动滑出的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使用、维护和改进中提高其锁紧可靠性,防止鳍自动滑出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引起螺旋桨毂帽鳍系统推进性能变化的细节及流动本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毂帽鳍的节能机理产生新的认识,并为改进该系统的推进性能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模型试验和大涡模拟方法对螺旋桨毂帽鳍系统进行了力的测量及精细流场的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毂帽鳍节能机理。数值模拟显示,在毂帽鳍的作用下,在紧邻桨毂后方区域的流速比无毂帽鳍时小且低速区域更广,桨毂后方流体轴向和横向动能均有所减小。由此可知,毂帽鳍通过回收一部分螺旋桨释放在尾流中的动能实现节能;在桨毂后安装一种圆锥形导流帽可避免流动分离,能进一步提高推进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保持SWATH船纵向运动稳定鳍的结构尺寸难以确定的特点,从实船对鳍的展长和弦长取值的约束条件出发,利用计算机仿真出SWATH船在40kn的航速范围内保持纵向运动稳定的鳍结构尺寸的变化范围,然后,从这一范围内确定出不同航速且具有一定运动性能要求的鳍尺寸变化范围。以此为基础仿真出了对应于不同航速SWATH船在静水中的升沉和纵摇运动性能指标的变化范围。结果表明,此方法直观、有效,能初步确定稳定鳍尺寸并分析静水中鳍尺寸对SWATH船运动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毂帽鳍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节能装置,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在归纳已有的毂帽鳍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螺旋桨毂帽鳍设计新方法,给出一例设计结果,并与经验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结合RNG湍流模型和动参考系计算模型(MRF),对普通桨和桨+毂帽鳍的敞水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通过对毂帽鳍及螺旋桨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普通桨和桨+毂帽鳍2种情况的桨后尾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桨后毂帽鳍上产生的推力和扭矩有限,桨+毂帽鳍的节能机理主要是利用毂帽鳍削弱了毂涡,改善了桨后流场周向速度,提高了前桨的推力,从而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升力反馈控制减摇鳍可屏蔽鳍角反馈控制减摇鳍在鳍角与升力计算中的映射误差,但在实际应用中,升力鳍系统的升力检测问题和传感器的安装问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减摇效果。升力/鳍角综合控制减摇鳍系统应用了信息融合技术,综合了升力和鳍角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信息,消除信息之间的冗余和矛盾,利用信息之间的互补来获得对升力信号的相对完整一致的描述。建立了系统的模型,并用该控制方法对系统的融合和减摇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系统在各种海况下都能达到减摇要求,而且减摇性能也好于单独使用鳍角反馈和升力反馈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结合 RNG湍流模型和动参考系计算模型(MRF),对普通桨和桨+毂帽鳍的敞水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通过对毂帽鳍及螺旋桨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普通桨和桨+毂帽鳍2种情况的桨后尾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桨后毂帽鳍上产生的推力和扭矩有限,桨+毂帽鳍的节能机理主要是利用毂帽鳍削弱了毂涡,改善了桨后流场周向速度,提高了前桨的推力,从而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船舶非线性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厂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性以及航行中的舒适性.设计了舵鳍联合减摇控制器。分析了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得到了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把非线性船舶鳍联合控制模型转化为可控正则型;将船舶运动模型看作是由横摇、艏摇、横荡3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进行了舵鳍联合控制,设计了分散变结构控制器,最后针对这类控制器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舵鳍联合控制器能够很好的抑制船舶的横摇和艏摇,并能尽可能大的减小横荡。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调查船应用升降鳍板系统的发展动向,详细论述了基于国内设计建造最先进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升降鳍板系统底部科研调查仪器换能器布置和总体围井布局情况,描述了在设计过程中搭载升降鳍板系统的点滴考虑,可以为未来同类型船舶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强  梁利华  吉明  李国斌 《船舶力学》2008,12(2):197-203
针对稳定鳍的各参数对SWATH船纵向运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点,建立了稳定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基于Pareto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求解.然后,以SWATH-6A为例对稳定鳍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仿真结果来看,在相同条件下优化得到的稳定鳍能使SWATH船具有更好的纵向运动性能.因此,本文的优化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兆一 《航海》2008,(2):42-42
据英《简氏海军周刊》报道,英国蓝鳍公司设计了定位浅水区域的“蓝鳍9号”水雷探测机器人,旨在用来保卫本土的港口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客滚船防摇鳍的结构、T作原理,提出放出、运行、收起等的操作和日常管理要点,每年坞修时的维修项目.以及防摇鳍放不出、风浪稍大就低油压报警且油温偏高、防摇鳍折板连接销挡板脱焊、无漏泄运行高置油柜油位异常减少、单侧防摇鳍鳍角变化缓慢等说明书未列出的常见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节能阔鳍船     
李有观 《航海》2009,(3):26-26
美国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船舶。这种船利用刚性阔鳍代替传统的螺旋桨,通过模仿企鹅的划动方式向前航行。与螺旋桨船相比,这种船的“鳍”引起的紊流要小一些,因此,较多的“鳍能”可用于驱动船只前进。在一定的速度下,该船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同样大小的螺旋桨船少17%左右。  相似文献   

20.
徐军  邓启亮  王艳春 《船舶工程》2012,(Z2):299-301
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收放式减摇鳍装置转鳍机构形式,提供了NACA鳍型的转鳍力矩水池试验曲线,分析各种转鳍机构的转鳍力矩,就重量、外形尺寸、工艺、外部接口、对鳍轴及轴承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