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根据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将40例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A组(肾小球炎症不明显或很轻微);B组(肾小球内有肯定的细胞增生);C组(以硬化为主的肾小球晚期病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球肾炎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①肾小球内ICAM-1的表达B组显著高于A组(P<0.005)及C组(P<0.001)。②肾小管ICAM-1的表达与间质炎细胞浸润有关。提示ICAM-1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织中IL-1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3在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75,0.291,0.231),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0.296)。结论IL-13参与PGN患者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肾小球新月体的形成过程,并与肾功能进展及尿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 (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超微结构和细胞表型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多重 PAP法研究 30例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结蛋白 ( desm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的表达及意义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的超微结构。结果  EHF肾脏仅 4例肾小球显示痕量的 α- SMA阳性表达 ,无 desmin和 PCNA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部分少尿期病例的个别肾小球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管腔内有嗜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 ,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充以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结论  EHF肾组织中肾小球主要表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而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仅表现不同程度的增生 ,肾小球无明显细胞表型的转化。作为全身毛细血管的一部分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可能在 EHF急性肾衰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组织中PCNA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 ,LN)肾组织内凋亡调控基因Bcl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探讨凋亡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PS(enhancedlabelled polymersystem)检测 2 9例LN肾穿刺活检组织PCNA和Bcl 2的表达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N组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LN组肾小球内Bcl 2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阳性表达细胞见于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性新月体内。LN组肾小球Bcl 2阳性细胞数与PCNA阳性细胞数、肾小球细胞总数有显著正性线性相关 (r =0 .70 1.P <0 .0 1;r =0 .5 5 0 ,P <0 .0 1)。结论 LN肾组织肾小球内细胞高增殖和Bcl 2高表达 ,提示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异常均参与了LN肾小球的增生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肾疾病患者的肾脏巨噬细胞(M_?)浸润情况,探讨肾脏M_?与肾功能损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取肾脏病临床患者的肾穿刺活检标本110例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用M_?标记物CD68免疫染色,随机选取视野,计算每例患者肾脏M_?浸润程度,并对肾脏M_?浸润程度与肾功能及肾组织纤维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肾疾病患者的肾组织均可见M_?浸润,主要发生在肾小管间质区,M_?浸润程度自高向低依次为狼疮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伴慢性间质或血管病变、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除系膜增生性肾炎外的其余各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类型肾疾病的肾脏M_?浸润程度与患者血液的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负相关,与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肾脏M_?浸润程度在不同类型肾疾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_?与肾疾病的类型和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分糖尿病维甲酸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维甲酸治疗组每天给予全反式维甲酸10 mg/kg体质量皮下注射,共7 d(n=6)。检测尿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排泄率、血清、尿液及肾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尿蛋白及TGFβ1排泄率、血清、尿液及肾组织NO水平和肾小球基质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则减轻了这些变化。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延缓糖尿病肾小球病变进展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和NO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青鱼胆中毒大鼠肾脏损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小球病变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鲍氏囊内有RBC的肾小球个烽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小球体积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图像分析技术能比较精确,客观地分析和测量肾小球结构参数的变化,有利于今后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后给予阿利吉仑,另设正常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ephri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小鼠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并伴有进行性肾功能下降,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损害;阿利吉仑可使蛋白尿状况显著改善,血清白蛋白上升,肾功能恶化得以延缓(P<0.05),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明显改善(P<0.05)。阿霉素肾病小鼠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利吉仑干预后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阿利吉仑对小鼠阿霉素肾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至少部分与其上调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以及由此引起的慢性肾衰.本文就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 (EO)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抗原包被竞争法检测 4 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EO浓度。结果 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E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O水平与肾小球疾病的病因、水肿、血尿及大量蛋白尿无关 ,与肾性高血压呈正相关 ,与肾功能减退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EO与肾小球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不同性别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形态间的差异。女性多位于胃中1/3处(43.6%),组织类型以印戒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为主(58.1%);男性多位于胃下1/3处(45.4%),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为主(51.5%)。粘膜下癌女性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男性(P<0.05)。且出现年龄较男性提前。但组织类型在胃内分布无性别差异。术后10年生存率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还不完全明确,如对具有病理蛋白尿的患者,进行肾活体组织检查,几乎所有病例均可在肾小球内看到免疫球蛋白的沉着,故认为在肾炎的发病中有免疫反应参与。免疫球蛋白的沉着呈颗粒分布,在血中或者在局部抗原与抗体反应而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内,通过各种介体引起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sSyndrome,INS),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水肿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包括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MC)、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Mes PGN)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其中 MC 约占 IKS 的52~78%,MesPGN 及 PSGS 两者共占9~15%。不同病理类型在发病初期所呈现的临床症状很难区别,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反应不同,以 MC 预后最好,而 FSGS 则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患者可进展至慢性肾衰及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 ESRD)。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是各自独立的疾病,还是一组具有共同发病机理但损害程度不同的疾病,相互间可否转化,促使转化的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 新近研究发现:在人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动物的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造成动物缺乏巨噬细胞的实验能防止肾小球内巨噬细胞浸润及肾小球病变的发生,说明了这些细胞在介导肾小球损伤方面的作用,但其渗出及堆积的机制仍不清楚。许多重要的生物现象,包括补体激活,免疫粘连是IgG分子经由Fc受体激发的。巨噬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加血栓通组(X组)、空白组(N组)。于实验12周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DN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小球球囊增大程度减轻,基底膜增厚有所减轻,肾小球系膜扩张程度下降。与B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病变明显改善。结论血栓通联合贝那普利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h-CRP、TNF-α的表达及抑制D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初始病变为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而细胞数目的稳态是通过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间的平衡维持的。既往在细胞增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增殖性肾小球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细胞凋亡在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进展及恢复中的作用 ,对进一步揭示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s等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出内皮素[1]以来,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内皮素(E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多肽,与人体多种疾病关系密切。我们观察了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ET含量与血尿素氮(BUN)、肌酐(Cr)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48例均为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6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男20例,女28例,年龄16~19岁,平均(35.2±14.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的肾小球疾病诊断标准诊断[2]。2方法患者晨起空腹从肘静脉取血,同时检测血ET、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素(EPO)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制模成功后4周和8周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HIF-1α及EPO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有HIF-1α及EPO的表达,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HIF-1α及EPO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糖尿病肾病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从而使HIF-1α及EPO的表达上调。这也是糖尿病肾病出现微血管结构异常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HBV标志物阳性组HBAg检出率较高 (71 .43 % ) ,肾小球内增生病变较重 ,但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和病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可能直接感染肾组织细胞导致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NF-κB)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Pro/24 h)的变化,同时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肾小管NF-κB及PD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Pro/24 h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Pro/24 h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且益肾胶囊可明显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益肾胶囊可明显降低MsPGN大鼠血脂及Pro/24 h,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