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公路》1960,(10)
随着我省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我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在学习祖国建筑石拱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近年又有一些发展。这就是在新建公路上修建了大量的干砌块石涵洞、石拱桥以及石台墩工程等,其中有跨径为5米、8米(拱矢度1/3.5)及10米(拱矢度1/4)的石拱桥共五座,均经1959年常年洪水的考验,证明质量良好。在修建过程中,随着砌作工艺的提高,建成的桥梁逐渐达到整齐美观,拆除拱架后拱圈的沉落值较之用白灰砂浆砌的拱桥,情况反而良好。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桥梁大量修建,现有桥梁总长达三百多万米,成绩是十分显著的。我国桥梁建筑,历史悠久,公元610年建成的赵州石拱桥,技术精湛,闻名于世。解放后,我国桥梁建筑技术有了更大的进展。拱桥有双曲拱、箱型拱等形式;其他新结构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斜张桥等也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改造既有公路以及改渡为桥等工程项目中,必然遇到选择桥型问题。如果当地藏有合格的石料,充分地利用当地天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修建石拱桥,就当前来说,不仅在技术上和使用效果上是极其合理的,同时也是很经济的。为了说明它的经济性,现就具有可比性的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和两座石拱桥对比,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4.
《公路》1960,(3)
姚江桥是一座修建在粘土地基上的石拱桥,位在浙江余姚县城区西门姚江上,桥的结构为三孔10米跨径的半圆式拱桥,全长43.18米,宽8.7米。姚江为甬江的支流,潮水河,河床土质经用手钻钻取河底9米深的扰动土样和挖取基坑底(河底下2米深)的原状土样进行实验,土质为均匀的砂质粘土。在粘土地基上修建石拱桥,必须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和地基不均匀沉陷及大问题。为了克服没有钢筋水泥的情况,在县委和交通厅重视支持下,依靠群众,吸取以前的经验,从观察民间的老石拱桥着手,利用附近旧牌坊坟墓石料,在粘土地基上修建了石拱桥,从沉陷观测情况看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有悠久的石拱桥桥梁建筑史,因之往往在公路选定路线时,特别是地方道路要考虑充分利用它。通过养护的长期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基础的保护问题。浙江宁波地区老石拱桥受当时施工条件限制,一般基础砌置不是很深,我们在不少水毁修复及残路上看到这个实际情况。当位于砾卵石河床上的桥梁,更因重复冲刷而桥孔下淘空最深,严重者即致坍塌。利用基础较浅、冲刷较甚的老石拱桥,加铺护底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我区某路有一座中型多孔石拱桥,高且长,在新辟公路时已经发现桥下有块石护底,但已残缺。经核定通过能力决定利用该桥时,根  相似文献   

6.
《公路》1960,(3)
湖南省石(门)清(官渡)公路上的黄虎港桥已于1959年12月20日正式通车了。这是一座主孔跨径60米、全长103米、桥高52米的石拱大桥。从全国范围来说,是目前跨径最大、桥孔最高的石拱桥。石拱桥具有坚固、耐久、美观、载重潜力大、养护费用省等优点,材料到处有,技术工种少,而且这种施工技术早已为我国劳动人民所熟悉,因此具有大量推广的价值。特别在当前钢材、水泥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值得我们重视。黄虎港桥从设计到施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出色地完  相似文献   

7.
修建地方道路时,有时遇到老石拱桥因其存在某些问题,而未能得到利用;这是很可惜的。因为加固一座老石拱桥,无论如何要比新建一座同长度的任何类型桥梁便宜得多,甚至比新建一座临时性木桥的费用还要少些。从材料方面来比较,当然节约建筑材料很多,从施工方面来比较,也比新建任何类型桥梁快得多。一经加固之后,即成了永久式桥,不仅建桥经费得到了大大的节约,而且使用能力还和新桥一样。因此,我们在测设公路路线工作中,遇到老石拱桥,必须详细研究其利用和加固,才是符合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河南信阳专区现有公路中县社公路占总里程的65.4%,县社公路上桥梁占桥梁总数的57%。由此看来县社公路在整个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中的比重可以说是大的。这个地区1964年在县社公路上共新修、改建石、砖台钢筋混凝土小桥涵200多座。一部分是根据地方性建设的特点,从经济适用出发,桥面宽度采用4~4.5米,每米造价1,000元~2,000元之间。一部分是套用公路桥梁标准图,桥面宽度采用6米,每米造价高达4,000元。在同地区修建同类型结构的桥梁,宽度4米要比6米少用料、款25%左右,亦即每建五座桥可以多修桥一座,国家在公路建设上的投资能更加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特别是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曾较多地采用了石拱桥这种桥型,修建了相当数量规模宏伟、结构新颖的大中型桥梁。这些桥梁的建成,不仅对完善公路设拖,保证运输畅通发挥了极大作用,而且在石拱桥建筑的技艺上也有相当创新和发展。进入70年代之后,随着双曲拱、箱形拱等新型桥型的出现,以及施工设备的逐步完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较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型,相对来说,石拱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特别是近年  相似文献   

10.
《公路》1990,(8)
我省地处祖国南方,属亚热带雨林地区,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省内河道纵横,在1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九百多条江河水道,因而桥梁众多,全省54000多公里通车公路上就横跨着10930座大大小小的桥梁,总长达到32.5万多延米,平均每公里就有桥梁6米。  相似文献   

11.
石拱桥加宽与提高承载力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省道1932线揭西段五经富大桥等四座石拱桥采用大II型极加宽新方法,用该方法不仅在一定宽度范围加宽了桥面,而且可提高旧石拱桥的承载力,省时、省料、省工,经济效益较明显。对山区公路改建扩建工程和公路养护中的桥梁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照片是某工程中的一座三孔十五米石拱桥。它采用的是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拱圈。用小石子混凝土代替沙浆的圬工砌体,是近年釆国内石拱桥施工中发展的一项先进经验。它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13.
序言     
成渝高速公路上的中梁山、给云山两座隧道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公路隧道建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两座双车道单洞总长11000多米的隧道,所处地段水文地质情况复杂,L程难度较大。但在参加建设的设计、施工、科研、监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协作配合下,战胜重重困难,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谱写了新的一章。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的国家,山区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过去修筑低等级公路,大都采用盘山绕行或高填深挖的作法,很少考虑修建隧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  相似文献   

14.
《公路》1960,(3)
黄虎港大跨径石拱桥已于1959年12月20日竣工通车了。这座大桥位于湖南省石(门)清(清官渡)公路距石门县城108公里处,桥位处于深溪狭谷中,两岸悬岩绝壁,山势自然坡度达80度,高耸200余米,工程异常艰险。现将该桥修建情况,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筑石拱桥历史悠久、为数很多,不论在结构型式上,或在设计技巧上,均有其独特的优点。江南一带的旧石拱桥更以其结构轻巧、造型美观而闻名。近年来,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修建了大量的圬工拱桥,为国家节约了大批钢材。同时还改造、利用了不少旧石拱桥;在旧桥利用的过程中,发现拱圈单薄的旧拱桥,其安全通过能力大大超过用现行设计方法所求得的吨位。为了探明实腹拱桥承载潜力的所在,以便改进设计方  相似文献   

16.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7,(11):140-145
从拉萨出发,行走了2400km到达兰州后,从海拨3700米开始翻越公路最高5231米的青藏高原。当驾车爬过一座座雪山,在可可西里高速飞越青藏公路上突然出的的大坑时,当你在海拨4500米的地方过夜时,考验的不仅仅是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有人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17.
林杉 《公路》1984,(12)
河北境内太行山区,有二十几个县市,物产丰富,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开发太行区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该区公路建设一向很重视,公路交通面貌变化很大。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行山区社队道路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截至1983年末累计投资1,353万元,修建道路2,056公里,其中新建道路1,501公里。完成土石方1,260万方,修建大、中、小桥276座,总长4,800多米,涵管1,595道及隧道2,363  相似文献   

18.
我县1977年和1979年先后建成两座一孔九十米等截面悬链线石拱桥,拱圈厚1.3米,由于在普通平板震捣器上安装两根插钎(如照片1所示),对拱石2-4厘米宽的灰缝,进行震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65,(7)
(一) 简便锥具(群众称火箭锥)钻孔灌注桩,是公路桥梁建筑上一种多快好省的施工方法,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1964年以来,我队全体职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结合,采用这种新工艺施工,修建了几座大桥,总长1020.58米。共钻159个钻孔,累计深度3123.5米。碰到过粘土、硬粘土、粉砂、细砂、粗砂、姜石、砾石和卵石等各种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全国公路交通部门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建设服务,为开发能源和发展农村经济做贡献,积极修建公路和桥梁,取得了好成绩。一年来新建、改建公路1万多公里,新建、改建公路桥梁3,500多座,总长12万延米。通往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改建工程,在海拨4,000米以上的多年冻土地区铺筑沥青路面,取得了初步经验;施工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