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史稿·交通志》卷一铁路篇的第一节是:“铁路创始于英吉利,各国踵而行之。同治季年,海防议起,直督李鸿章数为执政者陈铁路之利,不果行。”又查光绪三年六月一日李鸿章致郭嵩焘的信件,其中写道他在同治十三年(1874)“极陈铁路利益,请先试造清江至京,以便南北转输。”这不仅是清政府官员首次提出修筑铁路,而且于1874年提出的清江至京线也是中国铁路史上国人提出的第一条线路计划。  相似文献   

2.
公铁两用车     
前言“从公路到铁路”、“从铁路到公路”不用换乘这一梦想最初始于70年前。初次尝试是1932年在英国的LMS铁路上试行的,随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做过试验,日本也曾尝试过实用化,但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惊慌失措,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离北京到西安避难。1902年当得知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合约后,才放心从陕西回到北京,那时卢汉铁路已部分通车,当她经历磨难平安回到京城后,想到西陵祭拜。由于她有了第一次乘坐火车舒适、平稳、快速的初步感受,决定修建直达易县西陵的铁路,并委派袁世凯办理西陵铁路的修建事宜。  相似文献   

4.
"数字铁路"--21世纪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阮秋琦 《铁道学报》2000,22(3):96-101
“数字铁路”是“数字地球”概念的一个子集,也是“数字地球”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一个缩影。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铁路的“龙头”技术,是铁路挖潜增效的关键。在现有铁路设施下,向信息技术要效率、要运能、要安全、要服务质量是一项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举措。因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铁路”是21世纪铁路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数字铁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关键技术、研究的内容、现有基础及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简要回顾了铁路“十五”提速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十五”继续实施提速战略的必要性,介绍了“十五”提速计划的主要内 ,分析了“十五”提速的特点,重点阐述了铁路“十五”提速应遵循的技术路线。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选择提速线路,既有线改造和新建设要考虑提速的需要,既有设备改造和行车组织方式改进相结合实现列车提速,加强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连接通道和西部地区城际间线路的提速,积极修建客运专线,实现了确保铁路“十五”提速计划顺利实施的五条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6.
铁路“白贷”物流是铁路多经企业逐步由依靠运输能力和运输政策向依托干线运输和开展终端服务进行转变的主要服务产品,也是铁路多经企业实现延伸服务、货运代理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必然环节与过程。多角度分析发展铁路“白货”物流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提出发展铁路“白货”物流的效益最大化原则、规范管理原则和专业经营原则。通过组建铁路“白贷”物流的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流程与标准,建立协作管理机制,组建内蒙古铁路物流协会,促进铁路“白货”物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他以中国第一法律博士的身份踏入政界,参与领导了近代中国早期铁路的经营管理,被誉为中国铁路“行政的先驱”。由于其在外交和法学界的卓越贡献,当人们提起伍廷芳时,往往会遗忘其创办早期中国铁路的业绩,其实,1881年-1894年.他曾经参与经营了唐胥铁路(开平铁路)、津沽铁路、关东铁路,并将李鸿章描绘的铁路规划图部分地变成了现实,为中国铁路的奠基谱写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提出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应与其它运输方式建立一种“竞争--协作”机制,并分析了原因,指出通过协作可以实现“双赢”或“多赢”。根据铁路未来的发展,提出“横向联合”,“纵向一体化”及“战略联盟”的协作模式,在“竞争--协作”机制下,对铁路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许多特有“名词”,从这些名词就可以看出这条铁路的性质和管理,这也是中国铁路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我国第一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沙漠铁路建设的先河。早在建国初期包兰铁路即被列为华北通往西北的国家重要建设项目。1952年开始草测,1953年初测;1958年通车运营。该线是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腹地的铁路,也是世界上穿越高大流动沙丘的一条干线铁路,它的成功为沙漠铁路建设提供了经验.因此被联合国列为沙漠筑路范例。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是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政策上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中国铁路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原有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快铁路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铁路发展的新路子。铁路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合资铁路作为铁路立足于发展的改革产物,是目前中国铁路吸引社会资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合资铁路的重要成员,朔黄铁路是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合资铁路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一条合资铁路。朔黄铁路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在于它不但遵循铁路运输的一般规律,而且结合自身实际,在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朔黄模式”。“朔黄模式”作为合资铁路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的实践结晶,它的成功为合资铁路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借鉴,也为促进中国铁路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刊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给予阐述,以全面系统地挖掘“朔黄模式”的内涵和精髓,进一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希冀铁路企业能够从“典范”中寻求到更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在编纂《中国铁路通信史》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国的铁路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方使用的? 根据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铁路大事记》(1876-1995)记载:1876年吴淞铁路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这条铁路是外国侵略者未经中国允许而擅自修建的,开通后不久即被清朝政府拆除。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办铁路的开端。 李鸿章在处理吴淞铁路赎回、  相似文献   

13.
清代铁路自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筑路渐趋高潮之际,列强于1900年联合发动庚子之役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帝逃往西安。此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并应洋人要求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为外务部。铁路随之也归入外务部考工司辖署。(矿务铁路总局一度裁撤)  相似文献   

14.
本刊在总第二期上发表了铁三局报价合同科科长张德乐同志“铁路基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与招标承包制有关问题的探讨”文章,其中,谈到概预算综合工资等级的问题,我们读后,深有同感,也谈点看法。 铁路现行的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简称“1394”)中,计算基本工资的办法是采用按不同的工程类别综合确定工作物的工资等级。在此以前,也曾采用过按工作物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最多5年时间,南京人在芜湖等周边城市买房居住,每天搭乘半小时火车到南京上班将成为现实。”在日前召开的南京市有关会议上,代表们表达了南京立志成为长三角城际铁路中心的宏愿。“今年南京铁路建设总投资费用将超过100亿元。”南京交通集团负责人冯宝椿说。按照规划,南京确定的4条跨省城际轨道线是:合宁、宁芜、宁杭、沪宁4条线。目前,合宁客运专线铁路已建成通车,沪宁城际及京沪高速铁路也已经开工,南京至杭州的城际铁路沿线方案已确定,南京到安庆的沿江铁路也在积极准备之中,长三角交通圈在向西延伸的同时,南京也将成为城际铁路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万里迢迢为哪般 曾记得,1991年9月煤都大同市迎来了“第三届国际蒸汽机车节”。在众多的观光客中,由罗伯特先生率领的英国兰铃铁路维护者协会代表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万里迢迢特意赶来参观蒸汽机车的。 英国是蒸汽机车的发祥地,是铁路的故乡。早在1825年,英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蒂芬森因发明了蒸汽机车,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而享有“铁路之父”的殊荣。 提起铁路就引以为自豪的英国人,为什么还要特意来中国观看蒸汽机车呢?  相似文献   

17.
江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江西铁投集团”)做为铁路建设投资的主体,以“统筹协调江西省境内铁路建设发展,全面参与江西省境内铁路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为主要职责,经过6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铁路与城市的共同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拿到了WTO的入场券,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加入“经济联合国”后,将有利于加快中国铁路的改革和发展,但铁路企业也将直接面对世界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虽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因家因入世而衰亡,但也有30多个国家至今没有大的发展,这表明它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9.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开放门户。此后20年间,英美等国的商人“一半是为有投资的场所,一半是为深入内地市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而迫切希望中国进入铁路时代。这些商人们曾采取申请、劝说、威胁、实物展览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劝说清政府修建铁路;他们甚至打算在光绪皇帝大婚的前夕.送一条小铁路作为贺礼。  相似文献   

20.
世博会在昆明召开,广(通)大(理)铁路适时地开通运营,成为世博会一条主要的旅游干线。一条国家Ⅱ级铁路,开通后运营十分火爆,并不多见。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广大铁路公司王学彬董事长(下称王总)。王总原在铁二院工作,70年代曾亲自参加了广大铁路的勘测工作,后又亲自参加了设计、施工,建成后又担任领导管理这条铁路的企业法人。记者在60年代也曾亲自参加了这条铁路的规划研究工作。广大铁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见证人巧遇一起,真是难得。以下是记者采访王总的实录。参加采访座谈的还有副总经理李秋阳、办公室主任张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