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刺激蟾蜍肌神经、皮神经和穴位区均能引起DRP。皮神经DRP主要由Ⅱ类纤维引起,肌神经DRP和穴位DRP主要由Ⅲ类纤维引起。肌神经和皮神经Ⅲ类纤维引起的DRP均为负DRP,肌神经的Ⅲ—DRP大于皮神经的Ⅲ-DRP。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牛蛙和蟾蜍,以背根电位(DRP)和腹根电位(VRP)为指标,观察分析了牵拉肌肉引起的肌梭传入在中枢的效应。结果表明:肌肉制动后,牵拉半腱肌的同时在背根上所记录到的时相DRP为肌梭传入放电所致,本文命名为肌梭DRP并详细讨论了肌梭DRP的性质。同时发现;持续性肌梭传入能加强电刺激腓神经诱发的DRP,能抑制神经VRP。提示肌梭传入参与针刺镇痛可能是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起作用的。本文为突触前抑制理论及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穴位电针剌激参数与大白鼠背根电位(Dorsal Root Potential简称DRP)的关系。结果提示,当电针刺激强度为4T~10T、频率为40~80Hz时,穴位电针引起的DRP振幅较大、时程较长。此时Ⅱ类纤维大部分或全部兴奋、Ⅲ类纤维部分或大部分兴奋。用不同间隔的双刺激实验结果对频率剌激引起的DRP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穴位电针剌激参数、DRP峰值和时程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及电针镇痛的传入纤维类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各类纤维传入的兴奋进入脊髓,都可以造成初级传入纤维末稍的去极化(PAD)。该PAD在脊髓背表面呈现为DRP。根据不同纤维引起不同的DRP的特点,将A类纤维和C类纤维兴奋时的DRP分别称为A-DRP和C-DRP~4。janig~5研究确认,粗、细神经纤维在脊髓水平有明显的会聚现象。这样以来,在脊髓内部究竟哪一类神经元接受了各类纤维传入的冲动而产生DRP,就不能仅仅根据外周神经干中哪一类纤维兴奋末判断。为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Zn~(2+)对大鼠离体膈神经膈肌标本和小鸡颈二腹肌标本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Zn~(2+)对间接刺激神经诱发大鼠膈肌的收缩,诱发小鸡颈二腹肌的收缩均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Zn~(2+)不影响膈神经的兴奋和传导,对直接刺激诱发膈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弱于对间接刺激神经诱发膈肌收缩的抑制。Zn~(2+)不影响小鸡颈二腹肌对Ach的敏感性。说明Zn~(2+)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阻滞神经肌接头的传递。Ca~(2+)、L—半胱氨酸可拮抗Zn~(2+)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我室近几年对引起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兹综述如下一 60年代初就已公认,DRP的主波DRV可作为突触前抑制的客观指标。此后,各国学者以猫为对象,相继对引起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对粗的有髓传入纤维(Ⅰ、Ⅱ类)引起的是负DRP,其幅度随刺激增强、纤维的参与增多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自制的针电极和改进的方法,记录了50例正常人在分别刺激胫后神经和节段性(根性)皮神经(腓肠和腓浅)时的腰髓电位(LP)和皮层电位(CP);接着又记录和观察了48例单侧L_5或S_1神经根受压患者上述神经受刺激时的LP和CP。结果发现: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达85%,其CP为48%;胫后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为33%,其CP仅为8%。  相似文献   

12.
ASA ~ 级上腹部手术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静注组 ( 组 )、肌注组 ( 组 )和氟哌啶组 ( 组 ) ,观察用药前后 5、1 5和 30 min MV、RF、SBP、DBP、HR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组 MV显著降低 ( P <0 .0 5 ) , 、 组 MV无显著降低。 组用药后 BP、HR显著降低 ( P <0 .0 5 )。三组血气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表明咪唑安定可用作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 ,肌肉注射较安全 ,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72只),将一侧L5背根分成4~5条细束,记录每条细束的电反应。刺激同侧及对侧承山穴记录到背根反射电位(Dorsalrootreflex,DRR)116例。根据引起DRR的传入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传出的纤维类别分为6类,分别为∶C-C·DRR(n=46)、Aδ-Aδ·DRR(n=24)、Aαβ-Aαβ·DRR(n=25)、Aβ-Αδ·DRR(n=9)、Aδ-Aαβ·DRR(n=8)、Aδ-C·DRR(n=4)。结果说明∶刺激承山穴可在背根细束上记录到细纤维传出的DRR电位。这为穴位刺激通过细纤维DRR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DRR参与经络形成提供了神经生理学证据;为穴位刺激能引起细纤维传入终末的突触前抑制建立了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Erythromycin(EM),amacrolideantibiotic,is widelyusedintreatingmanyinfectiousdiseases.Administrationofthisdrugeitherorallyorintrave nouslyiscapableofcausinggastrointestinalside effects,suchasnausea,vomiting.Ithasbeenrepor tedrecentlythatEMhadstimulatoryfunc…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传入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C-DRP的性质。实验中发现,阈刺激时,背根即可记录到一慢的负波A-DRP。随刺激强度增加,A-DRP幅度增大,在20T达到其最大幅值。在70T刺激强度下,在A-D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负波。该波在300T达最大值。用普鲁卡因阻滞及三角波选择性刺激的方法均证明,该波是Ⅳ类传入引起的C-DRP。实验结果表明:牛蛙坐骨神经各类传人纤维均能引起负的背根电位。即各类纤维均能在脊髓节段引起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16.
17.
Thecorrelationofmeridian visceraisthecoreofthemeridian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Someresearchersthinkthatthemorphologicalstructurebasisofthecorrelationofmeridian visceraisthenervesegmentarrangementofthesomatictissuesandvisceralorgans .However ,t…  相似文献   

18.
实验记录并分析了蟾蜍坐骨神经上的复合动作电位;计算了各类纤维的传导速度。记录了分级刺激所引起的DRPs,分析了粗纤维传入在引起DRPs上的作用。实验证明了Ⅲ、Ⅳ类纤维传入均引起的负的DRP,并着重分析了Ⅳ类纤维兴奋引起的C—DRP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给大鼠静脉注射Evans蓝溶液,切断L1 以下所有腹根,保留背根,横断脊髓,同心针电极刺激承山穴30m in,记录并测定皮肤及内脏组织Evans 蓝的含量。结果表明:连续电刺激右侧承山穴,于左、右侧腰部以下皮肤出现似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蓝色渗出。测定其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旁开10m m 处( P< 0.01),亦显著高于上背部及异体对照组( P< 0.01)。同时测定内脏组织的Evans蓝含量发现,膀胱、输尿管及生殖系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对照组( P< 0.01),穴位刺激经背根反射(Dorsalroot reflex,DRR)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皮肤及皮下组织跨脊髓节段的似循经走行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同时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相关内脏组织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