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游 《公路与汽运》2021,(4):101-104
公路扩建改造中,由于新老路基、地基性质存在差异,新老路基结合部会产生差异沉降,造成路面病害,有效控制新老路基沉降事关公路扩建工程的质量.文中以某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为背景,对新老路基拼接中高速液压夯实机补强技术及土工格室应用技术进行现场试验,通过沉降差异观测,验证新老路基拼接的施工效果,证明高速液压夯实机补强技术及土工格室...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公路拓宽的主要型式及其特点,在用地紧张情况下一般选用拼接式拓宽方法。分析了路基拓宽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软土基础对拓宽的影响,其主要难点是新老路基连接处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软土路基拓宽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包括拓宽型式的设计、软土基础的加固处置及新老道路连接处施工等方面,保障公路拓宽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保障运营安全与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结合参加实施的"四改二"项目思茅至江城二级公路建设,探讨由四级公路改建二级公路沿老路展线出现大量拼宽路基,如何通过施工工艺、处治措施、技术管理等方法,减小新拼宽路基的沉降量,缩小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同时加强新老路基的拼接,保证拼宽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减小新老路基性质差异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新老路基拼接处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以及纵向裂缝问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对新老路面结合部的路床进行加固处理。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施工实例,简要探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老结合部路床加固施工技术,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旧路扩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结合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实例,着重对山前平原区新老高速公路路基拼接施工关键点进行了研究。主要施工措施包括边沟处理、开挖台阶、重型压路机强振补强、液压夯实机强夯、铺设高强土工格室及铺设钢塑格栅、堆载预压等,通车两年来未出现路面纵向开裂,证明了该路基拼宽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完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其技术措施可以为其他山前平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老路基的拼接处是改扩建公路的薄弱部位,最容易沿着结合面出现破裂面,为此钢塑格栅加筋技术在新老路基拼接工程中应用广泛。为研究钢塑格栅加筋拓宽路基的处治方案及效果,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对钢塑格栅在新老路基拼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塑格栅加筋拓宽路基可以改善新老路基拼接部位受力状况,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新老路基拼接处合理铺设钢塑格栅,可以有效抑制拓宽路基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优化钢塑格栅的加筋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公路拓宽改建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及叶信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建施工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地选择新老路基拼接处理措施,供路基拓宽改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老路基拼接中差异沉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扩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为实例,运用FLAC3D程序对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拼接中所产生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拼接路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特征以及差异沉降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路基的变形发展及应力的集中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新老路基的拼接部位是整个拓宽公路最薄弱的环节,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都在拼接部位发生应力集中,最大沉降发生在新拓宽路基形心位置下方,采用台阶式拼接是一种控制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余常俊 《路基工程》2007,(1):110-112
针对新老路基拼接施工中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新老路面结合部易产生的纵向裂缝,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老路面结合部的处理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路床加固实例,总结了深层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施工中关键部位的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堤路拼接工程中,既要考虑到新老路堤的变形协调性,又要不影响到老堤的防洪作用,因此合理的台阶尺寸选择非常重要。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尺寸拼接台阶对于堤路拼接质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设置拼接台阶能够有效改善拼接处的剪应力分布情况,缓解坡脚的应力集中,使新老路基更加有效衔接,但过大的台阶尺寸也会降低拼接质量,应控制开挖台阶尺寸。合理的台阶尺寸应同时考虑拼接处与两侧路基的变形协调性,同时也应考虑对既有老堤稳定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各不同断面设置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最优的拼接台阶尺寸为0.8×1.85m。研究结果将为堤路结合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8,38(9):1416-1422
铁路隧道对运营安全性要求极高,特别是高速铁路隧道。通过系统研究分析隧道衬砌典型病害(仰拱上拱、涌水、拱顶掉块风险)的原因,提出设计施工需改进的工程技术措施建议: 1)仰拱上拱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构造应力、膨胀力、施工质量、结构刚度不足等,建议采取加强隧底防排水、加大仰拱矢跨比、加强仰拱结构刚度和强度、确保仰拱施工质量等措施; 2)涌水的主要原因是岩溶等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排水设施未充分发挥作用、施工质量缺陷等,建议采取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评估、优化排水设计、提高衬砌施工质量、加强运营维护管理等措施; 3)拱顶掉块风险的主要原因是拱部衬砌存在空洞、厚度不足、施工缝缺陷等,建议采取优化施工缝结构设计、加强开挖和防水板铺设质量控制、配备先进工装设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年的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对常见桥型—钢筋混凝土系杆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拱坐、端梁及系杆等施工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同类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方平  殷颖 《公路》2003,(1):148-150
针对高速公路工程中涵洞构造物易发生施工质量的问题,简述施工全过程和管理与监控。提出从施工前的水系调查、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按施工工序划分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平行交叉施工等措施,以提高涵洞构造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兰新铁路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标准和耐久性要求高的特点,结合兰新铁路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介绍了系梁现浇、拱肋加工及安装、钢管混凝土顶升、吊杆施工等几个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在施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精心组织,就能够保证桥梁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蒙古茂力格尔大桥基础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坍塌断柱、扩孔系数偏大、岩层硬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大桥钻孔桩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云南省新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监控实践中,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指标如油石比、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压实度等进行监控,收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另外,在沥青路面竣工验收和付款中采用统计方法,根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计算付款系数,做到真正的“优质优价”,有力地保证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混凝土施工经验,从模板、配合比、施工工艺3个方面介绍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林春刚 《隧道建设》2022,42(4):554-569
为提升铁路隧道拱墙衬砌、底部衬砌、水沟电缆槽衬砌结构实体品质,解决隧道整体衬砌质量缺陷难题,采用拱墙衬砌智能化模筑、底部衬砌一体化浇筑、水沟电缆槽同步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结合混凝土自动喷雾养护施工工艺,有效减少或消除衬砌空洞、裂缝、不密实、渗漏水、止水带偏位、施工缝压溃、开裂掉块等质量缺陷问题; 通过成套装备研发,创新施工缝质量控制技术、拱顶浇筑饱满度控制技术、拱墙衬砌预防空洞施工技术、仰拱与边模一体化施工技术、水沟电缆槽机械化施工技术、喷雾养护温度及湿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施工标准,辅以信息化手段和自动监测技术,达到衬砌全过程质量可控。结果表明: 该施工技术与成套装备创新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衬砌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衬砌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减少衬砌质量缺陷,提升衬砌施工品质,确保隧道衬砌满足设计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抽样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惠敏  沙爱民 《公路》2006,(8):172-175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通过对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做出质量等级或合格与否的判断。技术指标试验检测的抽样方案,直接影响判断的结论。本文根据抽样检验理论并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特性分析压实度、混合料级配等关键指标的抽样方案,其结果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浦东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强  张罗利  魏征 《路基工程》2010,(6):193-195
结合上海浦东机场跑道施工工程中的成功经验,针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板每道施工工序,就如何避免平整度超标、收缩裂缝、表面不均匀及强度不足等质量通病作了探讨,提出了涵盖从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到工程施工各阶段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对解决水泥混凝土道面板质量通病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