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 2017-8th Edition”的基础上,采用美国本土桥梁设计软件CSI Bridge,从强度极限状态、使用极限状态、疲劳极限状态等方面介绍了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验算.  相似文献   

2.
任春  严国香  殷海军 《上海公路》2009,2(2):39-41,55
铁岭新区天水河四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景观桥。该桥采用小比例边跨的非常规跨径布置,获得了较好的桥梁整体造型景观视觉效果。运用桥梁有限元计算软件“桥梁博士V3.0”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桥梁边支点在荷载标准值组合下出现负反力,须进行桥头抗拉设计。采用端横梁加宽等压重与设置支座抗拉装置相结合的抗拉设计方法,可供同类桥梁设计作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桥梁结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评估缺乏确实可行的方法,给桥梁结构的承载力评估带来了不便。基于可靠度理论和单一系数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评估方法,将目标可靠度指标转换为易被工程设计人员所接受的极限荷载安全系数,并给出了不同安全等级的桥梁结构在不同状态及破坏模式下的相应安全系数容许取值,为桥梁结构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评估提供了依据。并采用此方法对东江大桥-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桥的最大悬臂阶段及成桥阶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桥在两阶段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桥梁达到设计寿命的关键之一是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对比美国、英国、欧盟和日本规范中钢结构桥梁疲劳设计核心得出:疲劳安全判定准则相同;基本分析计算的标准疲劳动载车型数量上有不同,但无实质区别;均采用米诺累积损伤准则进行多峰值载荷循环条件下的疲劳设计;均进行疲劳强度等级划分,并给出相对应的S~N曲线修正;载荷阻力因子设计通过采用精细的安全系数使疲劳破坏概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对疲劳设计准则:英国对公路桥采用三级循序渐进、疲劳应力和使用年限控制相结合法;美国采用分别对应常规、极限工况强度的准则Ⅰ、Ⅱ;欧盟采用绝对安全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法;与美欧不同之处是日本采用带有2个疲劳稳定极限的S~N曲线.提出需对拉伸平均应力效应、疲劳稳定极限、定量的低周疲劳计算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桥梁承载力检算系数的综合评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梁承载力评定受主客观模糊性和随机性诸因素的错综影响,本文采用极限状态设计原理,并通过模糊评判与随机分析的综合,确定桥梁承载力计算中Z1(检算系数)的评定方法,给出桥梁承载力的安全范围及数值,从而为利用、改造旧桥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钟金全  李国平 《上海公路》2001,(12):121-124
按照规范设计准则进行公路桥梁结构设计,只保证了公路桥梁结构件极限状态的可靠度对目标可靠度的最小偏离,实际上无法得知构件的状态窨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并且由于规范仅仅采用一次二阶矩的方法来确定分项系数,对于多设计点的问题,分项系数的合理性就难以保证了。为此从结构设计中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出发,对设计过程进行了几何描述,阐述了设计参数确定的途径,指出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得到的设计参数并一定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对结构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通过对算例的分析说明了按可靠度进行结构设计的设计参数的确定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桥梁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的评价与分析,选取与试验结果相比计算准确度较高且便于应用的计算模式;参考中国公路桥梁建设行业相关标准和准则,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正,提出一种简捷、实用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加固设计中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3个计算示例。结果表明:采用所建议的公式计算体外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所建议的公式已纳入现行《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可用于桥梁体外预应力法加固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跨越京杭大运河地面老桥龙凤桥,采用跨径布置为65 m+95 m+65 m的大跨径钢-UHPC连续组合梁方案,该方案在设计、施工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较显著的优势。采用Midas Civil 2021软件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各项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某高速公路匝道桥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原桥梁设计设计合理;即使活载增大1倍,桥梁上部结构仍能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但部分截面开裂,裂缝宽度不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通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反推活载可以看出,当活载增大到原设计活载的1.27倍时,9号墩顶最先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说明桥梁检测中发现的裂缝有可能是由超载车辆引起;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两种加固方案均可行,综合两种加固方案的分析结果,粘贴钢板加固方案较为合理,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方案,加固以后结构承载能力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成果出发,以实现混凝土桥梁设计使用寿命作为耐久性设计的目标,结合混凝土桥梁的结构设计特点,提出了一套实用耐久性设计方法.通过相关内容的文献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确定了引起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耐久性作用及其极限状态,系统总结了现有耐久性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分项安全系数的耐久性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将环境作用的影响作为荷载,采用结构设计规范常用的荷载与抗力的关系式,引入分项安全系数,针对影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能的主要环境作用建立了对应的极限状态方程,进行耐久性极限状态的验算,并详细论述了相关安全参数的意义和取值范围.最后以碳化作用为例进行了耐久性验算.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设计融入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设计单纯的功能要求,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城市现代化要求,把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融入城市道路设计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该文根据实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客车色彩设计与图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色彩设计、色彩构成理论在客车色彩和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超  潘铎 《时代汽车》2022,(4):124-125
随着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造型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造型的设计可以体现其内在的情怀与深远意义,为汽车品牌争取到更多客户,优秀的汽车造型也可以引起顾客的情感共鸣。本文基于现有的一些现代汽车造型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汽车制造提供设计的灵感。  相似文献   

14.
为方便道路设计者厘清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平面设计上的区别,对比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中平面线形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得知:公路规范和城道规范的设计参数在计算中计算公式相同,但部分变量取值不同;变量取值不同的原因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建设时追求的侧重点不相同,公路规范更侧重于安全、平顺、经济,城道规范更侧重于舒适、安全、环境协调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时需根据道路种类,依据侧重要点进行取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景观桥梁的设计原则,包括: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总结景观桥梁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加强桥梁结构造型设计、注重桥梁建筑文化设计以及重视桥梁的环境因素,与环境融合;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江阴花北路桥的方案构思及设计过程,展示景观桥梁设计方法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与路面协调设计的公路路基设计指标及使用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艳彬  吴万平 《公路》2012,(3):74-78
针对当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协调性差及规范的适用环境与当前公路使用环境、轴载状态差异问题,本着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思想,从影响路基结构特性的因素入手,研究了温度、湿度、荷载3大影响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了不同环境、轴载状态下重载交通公路路基动应力、应变及公路工作区深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在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路基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路基动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与控制标准,提出了适应重载交通的交通等级与设计标准轴载,以及适应重载交通高速公路的设计轴载与路基强度指标标准建议值,并基于与路面协调设计思想对使用环境下的公路路基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设计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应用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提出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设计指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参数的研究成果,进行参数修正,提出了适合复合式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标准。该研究成果对中国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述汽车仪表板的分类、使用要求及其总布置设计和造型设计;简单介绍其制造常用的工艺及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国际机场北区改扩建工程高架桥的总体设计情况,以及根据工程本身实际特点提岀的一些设计要点和细节的方案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剖析当前道路设计中未考虑交通设计而引起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道路设计应以交通设计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和满足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需求,从而发挥和提升道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