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从“增量开发”模式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确保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基于此,结合西安地铁15号线开发经验,从车站定位、开发模式、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衔接、城市更新需求与站城融合衔接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勤铁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中心城市与郊区新城较为理想的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和缓解交通拥堵。通勤铁路缩短了中心城市与郊区新城之间的空间距离,扩大了多中心大都市区就业市场的空间范围,同时,通勤铁路能够提高郊区新城的吸引力和可达性,从而有利于郊区新城承接中心城区分散的人口和城市功能,有利于在大都市区内实现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大都市空间组织效率的提高。我国要重视通勤铁路建设,提高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一体化换乘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提高大都市区的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以及城市密集区域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多线换乘地铁枢纽站改扩建、深层地基加固、地下深层障碍物清除、盖板逆筑、既有地下空间利用加层等多项施工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了各项技术的有效性,可为今后城市密集地区和复杂建设环境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和施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市的城市副中心,人流量大,商业繁华,交通繁忙,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地铁R1、R3、R4三条线在此中心交汇,形成大型换乘枢纽.文章简单地介绍了大型换乘枢纽的线路和建筑方案,并对施工和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客运交通由多种交通方式构成,城市居民的出行往往是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过程,因此建设大型交通换乘枢纽,组织交通方式换乘,使乘客在城市对外交通及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内,从而提高换乘的效率、减少换乘的时间损耗。因此作为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客运枢纽的合理布设、合理设计对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和解决出行换乘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客运交通枢纽是在城市中由多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它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  相似文献   

6.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新城镇化的建设为目标,构建区域多模式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功能。目前我国城镇化功能空间分化明显,交通需求多样化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文章提出差别化策略,从交通发展、城市空间等方向对石河子综合交通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与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分析换乘枢纽的换乘形式与规模,提出合理、便捷、通畅的交通换乘方案,从而体现了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前期规划与项目实施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应用,线路间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换乘节点。由于换乘线路有时不能同期进行建设,新车站施工会对已运营的车站造成影响,这就涉及到对已建成地铁车站的保护。通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换乘节点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换乘形式中新车站施工对已建成车站影响的规律,从而选择更加优化的施工方案和保护措施,为将来的换乘节点的施工作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有效性,文章从换乘效率和换乘服务设施协调性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换乘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常规公交换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