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氯乙烯具有致癌性,并于198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正式将氯乙烯列为对人致癌的化学物质。故近年来对于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在结构上类似氯乙烯化合物的致癌性研究日益增多。从预防的观点,对这类化合物应予以足够的注意,本文将有关动物实验资料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加以整理简述。一、动物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部门专门电子计算机登记资料,截至1977年11月止,化学物质的总数为4,039,907种,并正按每年约增加6,000种的平均速率在增长。在所登记的物质中,有3,400,000种其化学结构已完全肯定,其中约3,000,000种为含有一个环以上的环状化合物,25,800种属配位化合物;约有59,000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尚未完全肯定,它们大都是一些取代基或双键未能精确定位,或酯化位置未能肯定的化合物,约有120,000种物质仅有化学名称或分子式,所登记物质中,有72,000种属各种合金,120,000种是各种多聚体,10,000种是具有  相似文献   

3.
以往把苯胺视为膀胱癌的病原物质,Rehn将其称为苯胺癌。但此见解后来被否定,认为苯胺癌的病因并非苯胺本身而是由于苯胺中的不纯物所致。近年来对苯胺的致癌性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8年美国NCI就报告了苯胺对大鼠有致癌作用。作者用苯胺特级试剂及邻-氨基酚,间-氨基酚和对-氨基酚进行了比较实验。将上述各种化学物质分别经口给予体重300克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国內外学者发现一些化学物质有着强烈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可诱发人类及哺乳类动物染色体畸变。用细胞遗传学方法评价化学物质的诱变作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的影响研究,多为离体实验结果[1],而对人及动物体內实验资料则较少。在人及动物体內实验材料中,小动物是最好的材料,而其中又以骨體直接制备染色体方法最为简便,这种方法比离体细胞  相似文献   

5.
调查中国华北地区5个皮毛厂接触皮毛尘工人的全部癌发病率为504.41/10^5。同对照组全癌发病率149.76/10^5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其中单纯接触皮毛尘癌发率为721.65/10^5,接触混有化学物质(包括有致癌性的CrO3等化学物质)皮毛尘的癌发率为418.98/10^5,两者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皮毛尘可以引起癌病变发,且与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化学物质没有明  相似文献   

6.
umu试验是一种利用诱导大肠菌 DNA 损伤时SOS 反应的简易检出物质致突变、致癌试验。作者采用该试验对150种化学物质的试验结果与文献中的 Ames 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该试验在检  相似文献   

7.
化学物质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引起DNA的损伤,而其损伤的程度与致癌性的强弱有关。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首先是由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受致癌物作用变性的位置,使该部位产生裂口;其次是由核酸外切酶将致癌物清除而产生缺口;而后由DNA聚合酶嵌入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多种化学物质能够诱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这些畸变与人类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也是潜在遗传危害的信号。因此有必要观察了解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我们选用了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分析方法鉴定五氯酚钠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OACD)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因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具有致敏作用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一种以IV型变态反应为主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搔痒、丘疹和水疱等,发病多较局限。近年来,新化学物质逐渐增多,而部分具有致敏作用,致使OACD的发病情况日趋严重。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对OACD若干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920年,美国在上水处理中首次采用活性炭除去恶臭味,自那以来,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事例逐渐增多。近些年来,当人们发现活性炭对氯仿及多环芳烃等致癌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之后,对活性炭在上水处理中的研究明显增多,应用也得到了迅速推广。与此同时,当在不同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活性戾进行试验时,也发现活性炭不仅对低浓度的有害物质,而且对高浓度的有害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表现出了许多突出的优点。例如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它具有对废水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1.
当空气中有两种或更多的有害物质同时存在时,首先应该考虑它们的联合作用,而不是单一的作用。一致认为,不同有害物质的作用是相加的。假设为以下各部份的总和。C_1/T_1 C_2/T_2 ……C_n/T_n如大于1时,应该认为混合物的浓度已超过了阈限值。C_1代表空气中测定某一物质的浓度,T_1为该化学物质的阂限值。确实认为混合物中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主要作用实际上不是相加,而是其中各成份对机体各器官的纯局部份作用时,上列公式即不适用。例如,在一系列(C_1/T_1 或C_2/T_2等)中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在神经生化研究方面,由于人们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突触传递有了新的了解,因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积累的一些资料证实,作为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神经介质已在机体复杂的机能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枢神经介质的研究不仅为了解人脑功能、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学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大瑶山隧道遥感应用试验是铁道系统首次大规模应用性试验.采用航天、航空遥感资料达11种之多,获取了常规方法无法取得的新颖资料,填补了勘察技术方法的某些空白.遥感成果弄清了隧道地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认定测区规模最大的斑古坳断裂(RF15)为九峰断裂带的主干断裂具有压性阻水构造特征.所解译出的28条线性构造中,经验证,相对准确率达75%以上,深化了对构造成因与非构造成因以及不同构造成因的线性影像的认识,即:线性构造成因除断裂或岩性界面外,尚可能是节理、劈理密集带以及岩组间的软弱夹层.实践证明,遥感技术方法优越,资料新颖,成果可靠,理当成为重大工程综合勘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皮肤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经皮中毒的毒效应和作用机理的学科。随着工业的发展,同人体接触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Schwartz1958年调查指出,因职业性皮炎所丧失的劳动时间比任何其他职业病所丧失的还多 。1973年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会议制订的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阈限值(TLV)表中,有些化学物质标上“皮肤”标志,表明该物质可通过皮  相似文献   

15.
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继物质和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上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庞大而又缺乏有序性的信息世界。据报道,目前互联网上的网页已达5亿多个,现有的搜索引擎检准率又太低,信息用户的一个检索提问往往能检索出几千甚至上万条信息,信息垃圾比比皆  相似文献   

16.
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致癌物快速筛选方法的出现和应用,发现许多化学物质具有致突变作用,而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密切有关。Ames氏指出,几乎所有的致癌物都是诱变剂,如在174种致癌物中有90%是诱变剂,而在119种非致癌化合物中,只有14种具有诱变能力。诱变剂非但和致癌过程以及致畸变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由动物实验推知,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在隐性状态下遗传给几代人,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环境中的诱变剂已引起人们严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致突变、致畸、致癌即为“三致”,这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引起我们注意和积极防治必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外环境起了很大变化,进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而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三致”问题也就不断增加。 (一)致突变、致畸突变即是遗传上发生的变异,这本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地壳发生变动时期,生物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存下来,例如鲸鱼原先是陆生动物,但当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是以物质化为基础和考量标准的社会发展史。五千年来,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由于人类的聪明才智在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物质享受过程中已把我们的生存环境破坏得千疮百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以及地球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如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化为我们提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非物质化要求人类改变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唯物质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而遵从以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需求为基础、提倡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保障、精神、文化享受为导向的非物质化取向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的索取与消耗低于地球的承载极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和地球生物圈的良件循环——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人类无节制地追求高物质消费的生活方式,地球生态圈已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森林加速消失、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地球持续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人类乃至地球万物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日趋恶化,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惨痛的现实已让人类认识到以消耗和占有资源、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物质化发展道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继续走下去将是一条不可持续发展的不归路。同时,也认识到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与万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与邻居(包括本国和邻国)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留下属于他们的、并足以让他们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物质资源。为此,从现在起,我们就必须改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唯物质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而遵从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物质需求为基础、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保障、精神、文化享受为导向的非物质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发展的现实已经从反面证明,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证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化之路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氯乙烯是大量用于合成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单体,至1980年世界产量已达1200~1250万吨。自1971年,动物实验发现其有致癌作用后,各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关氯乙烯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已有专题介绍,本文仅将近年来的材料作一综述。致癌性研究人体接触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自Creeh报道4例后,各国均陆续有所发现,至今巳有102例。遍布欧、亚、美洲十多个国家。氯乙烯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