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实用技术》2014,(6):97-97
<正>近日,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2012-2020年间,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6.6%,期间将有351,900套无线充电系统被售出。同时,无线充电系统将占北美家用住宅费用的1.2%,占欧洲家用住宅费用2.6%。而到2020年无线充电系统将占据所有电动车充电方式的70%。由于欧洲政府部门、整车厂、充电站制造商正在合作推行多个无线充电项目,因此欧洲地区无线充电市场增长将最快。  相似文献   

2.
资讯     
《汽车之友》2023,(12):10-11
日本道路无线充电技术实验10月19日,由东京大学、千叶大学、普利司通、三井不动产等9家公司组成联合研究小组,于本月初在日本干叶县柏市的“柏之叶智慧新城”开始公共道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施的系统实验。据介绍,该项目在交通信号灯前面等“关键位置”将输电线圈嵌入路面。该设施预计可在10秒钟内为一辆普通电动汽车补充约1公里的续航。  相似文献   

3.
《天津汽车》2014,(9):6-6
美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公司高通开发了自己的无线充电系统,并安装在了一辆宝马i3上。这辆i3不久后将以工作车的身份参与到Formula E方程式系列赛中。高通的工作人员称,因为没有充电线路的拖累,这辆i3可以快速应对赛场上的紧急情况,如紧急充当引导车或救护车等。该公司还表示,这项无线充电技术最早将在2017年来到消费者身边。  相似文献   

4.
<正>丰田准备在日本进行新型无线充电系统的最终验证测试,这一技术可以让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电瓶充电简单方便,它只要车辆停车时与嵌入地面的线圈保持一条直线,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该汽车制造商利用磁共振原理,采用两个线圈以相同的频率协调共振,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导。充电时间据说要花90分钟。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11月8日,均胜电子旗下的子公司普瑞和美国高通联合宣布,双方签署了无线电动车充电(WEVC)许可协议。普瑞将在其产品组合中嵌入高通的无线电动车充电技术,并将专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电动车(EV)制造商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商业化。根据协议,普瑞计划开发、制造和供应基于高通光环技术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特别是汽车电力系统和汽车交互领域的专家,普瑞正在开发基于双D磁体的汽车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支持高通的全面技术应用。目前普瑞正与全球一些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讨论这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决电动车插入式充电的不便,丰田、沃尔沃已经致力于研发无线充电技术有一段时间了,丰田前不久也宣布正在测试其无线充电系统。顺应这一趋势,两家德国供应商海拉集团(Hella)与法勒(Vahle)也将联手开发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据悉,新的系统同样采用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供电,线圈间距在102-203毫米范围内均能实现充电。  相似文献   

8.
<正>以目前2 000辆公交车的规模计算,可以节省5 000万L的燃料——导致燃料成本下降达90%。斯堪尼亚公司正在对各种类型的可以取代或补充内燃机的电气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感应充电技术是该公司正在探索的项目之一,该技术可以通过电气化道路实现无线为车辆电池充电。斯堪尼亚公司计划和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于2016在瑞典南泰利耶市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测试。作为测试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简述无线充电技术发展概况;介绍电动客车无线充电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因其高安全性、智能操作和灵活便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体系结构、电动汽车的种类和特点,然后建立了一个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分析了PSpice中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特点,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充电系统和DC/DC降压变换器电路。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研究了补偿拓扑、谐振频率、谐振线圈降压变换器与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变线圈参数(如增加线圈半径和匝数),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补偿和逆变电路,可以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和负载功率。最后,分析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中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应用需求中的功率传输特征,给出了常用的系统电路架构。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历程,对目前主流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面向市场商用的条件,对应用了无线充电的国内外主要车企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概况了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的现状,此外,也对目前行业内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示范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面向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技术研究及市场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方式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线充电技术随之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高传输效率和与汽车底盘高度的完美适配的充电距离,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然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松耦合变压器模型,该系统存在无功功率,需要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添加相应的补偿网络来弥补无功功率。本文针对串串型的补偿拓扑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电路模型,推导其补偿网络参数,分析研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串串型补偿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一种用于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的小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载应用解决方案,提出了应用该系统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车载系统特别需要解决的设备固定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商用汽车》2013,(17):23-25
韩国KAIST将在公交车上实现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韩国先进科技研究所(KAIST)正在审核在公交车上应用联线电动车辆(OLEV)技术——一种给行驶中的电动车辆充电的动态无线充电技术。OLEV通过一个"形磁场共振"技术(SMFIR)无线接受电力。SMFIR是一种由KAIST引进的新技术,能使电动车辆在行驶中无线接受来自路面的电力。电力来自埋在路面之下的创建磁场的电缆,有一个接受装置安装在车身下部,把磁场转变成电力。  相似文献   

15.
<正>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需通过电线的连接,可以将电力传送给电动汽车给电池充电,这叫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试想一想,未来只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埋设有无线充电设备的停车场与路旁停车位上,打开车上充电开关,电动汽车就能自动完成充电,看不到一排排充电桩,也不需要从车上拉扯下粘着灰尘的充电电缆,该是什么情景!电动公交车还可以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无线充电,公交汽  相似文献   

16.
唐黾  严伟 《上海汽车》2013,(12):54-56
探讨了一种用于为手机等移动设备充电的小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载应用解决方案,提出了应用该系统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车载系统特别需要解决的设备固定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新型线圈自感辨识方法,以发射端和接收端电路串联的电压型无线能量传输(即充电)系统为例,建立其非线性高阶微分方程并构建数据矩阵,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系统的过程参数矢量,将线圈的自感辨识问题转换为系统参数辨识问题,完成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的自感辨识,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是个新鲜话题,至少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可移动电子产品和穿戴用品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这项技术可能是启动汽车"工业4.0"时代的关键所在。无线充电技术在诸多移动设备领域已经实现:诸如电动牙刷、遥控器、智能手机等。各种型号的电源、充电器,乱成一团的电线,这些都是过去的噩梦了。现在,只需把电子设备放到一块充电垫上就可以了却一切烦恼。而对于汽车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有线交直流充电带来的不便甚至是危险。当  相似文献   

19.
介绍多接收端车载无线充电的电路设计,主要由单片机、多路功率发射电路和异物检测电路、温度保护电路、 LED电路以及EMC电路组成,目的在于解决在有多个接收端需要充电时,现有单一接收端车载无线充电技术表现出的局限性,以及对接入多个相同或不同接收终端时如何自适应功率调配而提供的一种多接收端无线能量发射器设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以换电和传导充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和推广。本文分析国内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无线充电的技术难点以及相关标准和测试情况,最后提出未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