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船体完整性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的生产设计中,船体结构建模不但作为每条船舶正式启动的第一环节,而且船体模型还将作为机电专业和舾装专业的载体,为其提供工作平台。为了更好地完成船体建模的工作,船体建模的完整性问题尤为重要。船体建模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结构完整性建模、精度完整性建模和装配完整性建模等三大方面。船体完整性建模要求所有船体构件的基本信息、焊接信息、精度信息完整地输入到系统中,完成的模型中必须包含各种生产制造所需要的产品信息以及建造过程中需要的工艺信息等。完整性建模是现代造船的基本条件,设计人员还需要关注现代造船的装配流程及焊接工艺等等,紧跟时代步伐,这样设计的模型不仅完整而且符合最新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后行作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并围绕后行作业的特点,后行作业的三个完整性目标及后行作业任务包这三个要素,结合任务包的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基于精益造船理念后行作业任务包分解结构图,为研究后行作业项目的时序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船舶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进度差距和信息沟通阻塞,会引起设计和生产的返工和大量修改,进而造成船舶建造进度脱期,降低船舶预舾装率。完整性建模是建立在船、机、电的并行设计的基础上,要求模、图、样信息交流顺畅,以实现设计专业之间的综合平衡。从理论上讲,完整性建模并非绝对完整,而是不断完善,动态平衡的过程,确保最终的设计达到综合平衡。目前广泛采用的TRIBON系统,可以将船装、机装、电装、舾装4大专业融合在一个平台内进行综合设计。合理利用TRIBON系统,还可以随时进行干涉检验,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专业的设计更新信息,并据此及时对本专业设计进行修改,尽量减少专业间的设计差错。  相似文献   

4.
船舶后行阶段作业复杂,而且各个任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文中介绍了后行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两个完整性导向为分解原则来分解后行作业,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任务包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工作分解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运工程传统项目生产方式存在设计施工相分离、信息交流低效的问题,以高桩码头工程为例,在其设计施工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开展BIM技术综合应用,探索工程管理创新,搭建了BIM应用平台,使各参与方的工程信息通过加入中心文件进行共享。凭借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实现对本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的计划和方案模拟,在施工实施阶段的数据采集及综合查询、进度录入、构件预制管理、工程量统计及质量管控等工作,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中体现BIM技术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船舶设计阶段应用并行工程是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和重组,进而实现时间上各个设计阶段有序地并行开展工作,空间上相关部门和专业协同参与设计。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并行工程的船舶设计流程,明确了船舶设计各阶段的主要设计任务,分析了主要设计任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船舶典型并行设计流程,为其他船舶设计项目并行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船舶设计流程中,船舶管路设计主要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3个阶段,其中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是船舶管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对AM(Aveva Marine)软件的二次开发,对船舶管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二维原理图与生产设计阶段的三维模型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进行研究。在船上的广泛区域内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实现对船舶管路系统原理图和船舶管路系统设备信息的实时更新,并将其传递给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8.
船舶设计是以仿真模型为基础的,通过对船舶设计流程中仿真模型建立过程的研究,在并行协同模式下对传统船舶设计流程进行改造,调整各专业工作内容,达到各个设计阶段并行协同的目的,也是便于整个设计阶段的无缝连接,可以大幅提高设计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否则难以体现和预测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张红星  黄涛 《珠江水运》2023,(1):101-103
BIM是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工程基础模型通过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运用三维数字化等手段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各阶段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本文针对航道工程,研究“BIM+GIS”技术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对BIM信息与GIS信息进行整合,使微观领域与宏观领域工程信息实现交换和互操作,将BIM的应用从简单的三维结构模型延伸到空间上的航道整治工程全范围,以实现BIM与工程各专业多源数据融合匹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MOCKUP海洋平台模块化建造技术基础上,探讨了海洋平台模块化建造过程中,结构、舾装、机械、配管、电气等专业对涂装专业的影响,提出了平台模块化建造过程中各专业在每个阶段建造工艺,对传统的建造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保护涂装完整性,实施海洋平台绿色建造;同时对比了模块化建造工艺和传统建造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化学品船大多以双相不锈钢作为货舱建造材料,由于双相不锈钢的特殊性能,每一次受热、铁屑污染等都会对其母材产生影响。通过梳理化学品船建造流程,增加中间产品完整性,将施工步骤前移,减少后道工序工作量,从而避免将大量的工作集中到某一阶段做,造成施工的混乱及对不锈钢的损伤,减少返工,从而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高耸水工建筑物桩基设计的合理性和沉桩施工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桩基设计和施工技术改进方案。从桩基设计和沉桩工艺入手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桩基布置和二次沉桩施工工艺。在二次沉桩施工过程中,对桩基局部进行加强处理,在满足沉桩要求的同时保证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的成功经验,对船舶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工艺进行研究。各船厂可根据自身的硬件条件和设备设施进行上层建筑的策划、设计和建造,并在完整性水平评估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上层建筑中间产品完整性交付水平,从而提升船舶建造的生产效率。该研究为各船厂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上层建筑完整性设计建造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结合南海海域东方13-2导管架固定式平台水下钢管桩施工及打桩过程中高应变监测,简要地介绍了水下钢管桩高应变监测流程。打桩过程中高应变监测,能实时监测桩身应力、打桩锤的能量、贯入度、桩身完整性及桩身承载力,为海上打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数据支持。打桩结束后可以用CAPWAP软件分析出短期内准确的桩身承载力,为后期附近平台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船用拉杆油缸的设计过程中,关键的技术是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的可靠性。采用ANSY有限元分析软件设计了拉杆油缸的缸筒、活塞杆、端盖和活塞杆的密封结构,分析计算的强度和刚度、密封件的耐压载荷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通过对油缸的静态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验证了油缸设计过程的完整性。该设计技术流程可供同类油缸设计参照。  相似文献   

16.
陈文  李丕安 《水运工程》2019,(4):164-169
针对长江上游铁水联运翻车机系统装卸流程复杂、设备与管线干涉多、室内布局紧凑、施工作业面窄等难点,采用BIM技术进行了多专业协同设计、干涉检查、模拟分析、动态交付及施工管控等应用研究,探索并实践了大型散货项目BIM实施的技术路线,为类似工程的BIM实施提供方法借鉴。分析表明:BIM技术可与复杂工程项目紧密融合,有助于提升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效率、质量,以及指导项目实施和成本控制,在水运交通行业的潜能值得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7.
钻井平台D90-Alfa是中集来福士为挪威D90深水公司建造的第七代钻井平台,是海工界先进产品的代表。Tube管是建造过程中施工最晚的管路部分,在船上的分布位置广、涉及区域多,其设计的合理性决定着施工的效率,制约着管路系统完整性的进度。文章通过该钻井平台的Tube管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设计过程的优点,为今后Tube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施工阶段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论述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流程、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机构和科学严谨的信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国内外船厂现状,针对船舶舾件施工,提出组立预舾装的概念。基于国内造船厂通行的生产模式,利用常规的船舶设计软件Tribon M3系统,从先行设计角度分析舾装件在组立阶段预装的可行性,展示可实现的设计流程和操作路径,供造船厂借鉴。同时,对推进中存在的设计和施工难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试验检测是监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试验监理的工作保证了工程质量、保证了工程的进度、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结合监理工作实际经验论述了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利用灌砂法检测公路路基压实质量,分析了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的主要检测方法及操作流程,这对检测路基压实度的实际操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