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物流研究中,经常要涉及物流结点选址和线路优化问题。在选址模型中,一般采用直线和折线两种方法来计算结点间的距离。在分析重心法基础上,指出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基于最小生成树法的物流结点选址和线路优化模型,其算法比较表明,两个模型各有特色,通过VB编程运行程序可得出最小费用值,实现了物流网络间结点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施工定额原始数据的特点和现有施工定额原始数据处理方法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小一乘法和最小二乘法理论,并引入不确定度的概念,建立适合贫数据的企业施工定额数据计算模型.对最小一乘法与最小二乘法分别求解可知,最小一乘法的结果更为精确.该结果为定额测时过程中未观测到的某些条件下消耗量的推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在物流研究中,经常要涉及物流结点选址和线路优化问题.在选址模型中,一般采用直线和折线两种方法来计算结点问的距离.在分析重心法基础上,指出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基于最小生成树法的物流结点选址和线路优化模型,其算法比较表明,两个模型各有特色,通过VB编程运行程序可得出最小费用值,实现了物流网络间结点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其象点坐标的量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谓同名点并非真正同名,象对左右射线束里的相应光线不可能同时相交。通过移动和转动一个线来的位置,可使对应射线间的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从而决定出最可能的相应交点,作为相对定向的结果。象对中的点数不限于六个,可增多到十四个或更多,但仍仅只有五个法方程式。本文中的数值实例结果表明,这种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阻力性能优良船型,以兴波阻力理论为基础,利用非线性规划法并结合CAD技术研究最小阻力船型的优化设计.以总阻力为目标函数,总阻力用兴波阻力和平板摩擦阻力之和来表达,设计变量取船型修改函数的参数,在保证必要的排水量为基本约束条件下,选取Wigley船型为初始船型,分别对船体的首部和全船线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将改良船型的阻力性能、船体线型和基于Michell积分法的优化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在相同的设计参数和约束条件下,采用Rankine源法进行船型优化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7.
隧道环境与陆地上移动通信有显著不同,需要对其无线信道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线跟踪法,能够对隧道环境无线信道特性高效地仿真,降低了射线跟踪的计算复杂度,同时采用一种新的坐标系描述弯道的几何形状,便于对弯道部分进行射线跟踪.本文将路径损耗的仿真结果与北京地铁14号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比表明:改进的射线跟踪法能够有效地预测路径损耗;直道中K因子在-8~25 d B范围内变化,且随着距离增大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现有意愿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实验设计方法标定结果精度低的缺点,以Logit模型的渐进协方差矩阵行列式最小为目标,对选择枝属性水平组合进行迭代计算,得到相应的选择枝属性水平组合方案,设计了一种新的出行意愿调查实验设计方法.以某城市中心城区到卫星城新增地铁交通方式为例,通过分析拟合优度、参数估计标准差,对比了新方法与正交设计法的模型标定结果精度.算例结果表明,与正交设计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标准差最小,拟合优度达到0.15,提高了0.05,提高了Logit模型参数标定精度,且具有选择枝属性组合数量弹性选择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鲁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6)
局部地区GPS高程拟合已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在不考虑重力场模型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数学方法,由已知点的高程异常内插未知点的高程异常,是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但一般的拟合方法都是只考虑高程异常变化的趋势性或随机性,而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最小二乘配置理论将局部地区的高程异常分为趋势和随机两部分,趋势性是所有点共同的变化,随机部分用于推估未知点的随机量,并对趋势性进行最小二乘平差.故而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更加完善.本文根据某矿区81个已知数据点进行了计算实验,并与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法和加权平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集料颗粒形状传统测量方法速度慢、效率低的不足,应用格雷厄姆算法将复杂图像进行凸壳处理,采用改进的凸壳边界旋转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外接矩形的集料颗粒形状特征的快速评判方法,并结合实例对两种评价方法从算法求解、耗时缩短率以及测量误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外接矩形的集料颗粒形状特征快速评价测量误差极小,平均相对误差为2.40%,且快捷、方便,可应用于批量集料颗粒的形状特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最短路径选择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关键之一.基于群体仿生理论的蚁群算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针对采用蚁群算法进行最短路径选择时易出现的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引入混沌理论,采用混沌蚁群算法利用混沌初始化进行改善个体质量和利用混沌扰动避免在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同时降低了蚁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从而更好的解决了最短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解决最短路径选择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关键之一.基于群体仿生理论的蚁群算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针对采用蚁群算法进行最短路径选择时易出现的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引入混沌理论,采用混沌蚁群算法利用混沌初始化进行改善个体质量和利用混沌扰动避免在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同时降低了蚁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从而更好的解决了最短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物流配送系统涉及的最基本算法. 基于Dijkstra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物流配送系统最短路径设计,包括配送路线图的数据输入模块、配送路线图的主体模块,最终得出输出结果,获得任意多个结点之间的最佳路径,从而能有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14.
崔艳梅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10(1):24-25
提出通过计算各工序优先系数的方法进行资源限定,实现最短工期优化,使该类型的优化从定性优化变成了定量优化,为该类型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物流配送系统涉及的最基本算法。基于Dijkstra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物流配送系统最短路径设计,包括配送路线图的数据输入模块、配送路线图的主体模块,最终得出输出结果,获得任意多个结点之间的最佳路径,从而能有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效用理论的出行前最优路径算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具有多条可行路线时,出行者将选择最优路径行驶.文中基于出行效用最大化理论,分析了影响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多种因素,结合多目标决策的几何平均法原理,探讨了出行前信息中广义最优路径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使出行者在出行前主动选择出行方式和出发时间,从而促进路网交通状况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如何利用Dijkstra算法来高效地查找图中任意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这一问题,提出了2种优化方法:其一是应用图中各结点的出入度来简化查找任意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其二是利用已求出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来快速获得其他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道路数据库的最短路径搜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智能交通的导航/动态路线诱导系统中,最短路径搜寻是其重要功能,根据城市交通路网建设的实际,研究了描述城市交通网络图的城市道路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在此数据结构的基础上依靠GIS技术的支持,采集了大量具体道路信息,采用Dijkstra算法实现了快速最短路径搜索。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对交通网络图的边值赋予不同的权值可实现最优路径搜寻。给出了在广州市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一个实例:一个包含61个交通路口的最短路径搜索结果的搜索时间约为2.2s。 相似文献
19.
Dijkstra 经典最短路径算法包括大量的排序运算,且需要对图中所有顶点进行计算,效率较低.本文针对有向网络,提出了与概率搜索定界结合的入度统计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通过按概率搜索得到一条较短路径,依据路径长度和有向网络结构特征确定和顶点序号相关的节点阻抗最大值;采用入度统计算法代替经典的标号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节点阻抗最大值,采取一定方式剔除无效顶点(不在最短路径内的顶点),简化网络结构.本文提出的算法不需要进行排序运算,简化了运算过程,并且可以剔除大量的无效顶点,降低了网络复杂度.算例分析表明,相对于Dijkstra算法,结合概率搜索定界的入度统计算法大幅度提高了运算效率,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最短径路是网络优化中的一个经典问题,Dijkstra算法被公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最短径路的搜索求解算法.本在研究网络一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发现传统Dijkstra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需要搜索所有节点的这一缺陷,通过向搜索节点中引入“度”的信息,提出了基于“度搜索”的改进算法,并根据网络的特点,给出了有向网络和无向网络两种情况下存在“度”差异的算法设计方法;算法的整体结构与Dijkstra保持了一致性,没有算法结构的突变,因而通过修改原有Dijkstra程序和重新设计“度搜索”程序都十分容易实现.该算法提高了最短径路的搜索效率,特别是对稀疏网络,算法效率更为明显,其复杂度小于O(|V|^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