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海难事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海运事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海难事故的产生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产生较大的财产损失。同时,对海洋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在发生海难事故时,由于海上险情的影响因素较多,救援环境较为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制订海上搜救措施,致使海上搜救工作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对海上搜救工作所带来的直观影响。为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应积极构建海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辅助指挥人员确定海难事故信息,并且做好科学合理的搜救指导工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海上搜救智能辅助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确保海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大对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力度,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指挥人员快速完善海上搜救方案,确保搜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将多智能体技术引入海上搜寻任务分配问题研究中,在传统拍卖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多智能体海上搜寻任务分配模型,提出基于改进拍卖规则的多智能体海上搜寻任务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全局最优的海上搜寻任务分配,并且在搜救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够动态地调整任务分配方案,为海上搜救行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调研海上搜救知识库,搜集了海上搜救方法其中包括搜寻海域确定方法、人员搜寻方法等;搜集了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及他们的责任区;搜集大量海上搜救案例,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提出各种海上搜救事件的辅助决策方案,为我国的海上搜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梁小成 《水运管理》2011,33(4):24-27
为提高台湾海峡南部水域的海上搜救水平,通过对该海域2006—2010年海上险情的统计,分析该海域海上险情的发生规律,总结海上搜救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海峡南部港口的发展建设、通航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提出搜救管理策略建议:出台海上搜救法规;健全搜救管理体制;科学配置救助力量;开发海峡搜救辅助决策平台;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两岸海上联合搜救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海上搜救移动指挥系统是以3G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集成现场视频采集压缩、无线网络传输、应急指挥通信、数据库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建立海上搜救现场与搜救中心的宽带网络连接,为海上搜救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事发现场的即时视频图像信息,实现海上搜救指挥决策的可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从而在现有搜救力量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海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海上搜救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信息技术利用率不足和尚不具备完整有效的搜救业务化支持系统的问题,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分析技术,结合搜救与撤离业务需求及搜救业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构建海上搜救与撤离模型系统的软件框架并介绍其功能。阐述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方案,探讨基于GIS平台的海上搜救与撤离模型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模型实现方法,通过利用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Overlay Analysis,OA)和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NA)等关键技术,初步实现系统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借助GIS分析方法设计的海上搜救与撤离模型系统能有效辅助搜救行动中方案的制订,为搜救决策指挥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科学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程明远 《水运管理》2021,(2):14-15,19
为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分析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决策指挥体系建设、完善海上救援法制法规、加强应急救援装备智能、推进国际合作搜救理念、打造高端专业救援队伍的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GIS通过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描述、分析、输出,能够在海上搜救中为搜救工作提供技术辅助,在提高水上搜救效率层面引入了新的研究方向,可以为建设准确、快速、经济的搜救体系提供助力,有助于提升海上搜救成效,增强水上安全稳定性,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常规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在夜晚以及能见度较低的海域搜救识别能力较低的不足,提出基于红外成像的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设计。红外成像端硬件设计及海上搜救嵌入端硬件设计,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依托红外成像海上搜救嵌入系统软件架构及软件通信设计,实现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完成提出的基于红外成像的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设计。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较常规海上搜救嵌入式系统,海域搜救识别能力提高56.28%,适合全天候海上搜救。  相似文献   

10.
殷杰  赵晨 《中国海事》2014,(3):16-17
近年来,我国各类海上搜救力量迅速发展,除专业救助力量发挥搜救主力军作用外,以渔船、事发水域附近过往船舶、企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等为主体的海(水)上搜救社会力量也充分发挥其“就近就便”的特点,积极参与各类海上搜救行动,已成为海上搜救的主要辅助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新会 《武汉造船》2012,(1):101-102
为保证海上探测设备与复合电缆的连接具有承载力高、抗冲击的能力,设计海上拖曳复合电缆连接器,介绍其缓冲簧、绞套与球铰头、调节机构的设计方法,海上实际应用表明,该连接器对复合电缆的保护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海上求生决策系统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金辉 《世界海运》2003,26(1):12-13
海上求生是整个海上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进行海上求生系统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建构其决策分系统模型,本文分析了海上求生者的决策行为,并初步得出了了海上求生决策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加速发展我国高性能船舶和水上高速客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 《船舶工程》1997,(1):9-11
为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上运输,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速发展高性能船舶和水下高速客运。为此,本文提出了有关决策层参考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伟  王岩  虞鹏程 《船舶》2015,(4):113-117
张力作动筒是舰船海上航行横向补给装置维持高架索恒张力的关键系统。通过建立张力作动筒高架索恒张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舰船横向标准恒张力补给方法(STREAM)中采用的张力作动筒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影响高架索张力波动的主要设计参数的仿真分析(如储气罐容量、空气和液压油流动阻力系数以及补给海况),提出相应的系统设计和使用建议:一是要保证合理的储气罐容量;二是要尽量减少液压油和高压空气的流动阻力;三是对震动敏感的特殊货物应在低海况下传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远军 《世界海运》2006,29(4):24-26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于1980年5月25日对我国生效以来,经过政府、各级海事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船公司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实施了公约及其修正案的履约工作。但是,我国在执行SOLAS 1974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探讨我国履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上横向补给高架索道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利用弹性力学原理建立了海上横向补给过程中高架索道系统的静态分析模型和动态特性模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进行海上横向补给过程中高架索道系统的数学仿真和图像仿真。  相似文献   

17.
陈金辉 《世界海运》2002,25(1):27-28
提出了海上求生组织文化的一般概念及含义,说明了组织文化在海上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船舶微电网概念,对船舶微电网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阐述,提出船舶微电网不能以"补充"角色接入船舶主电网,而应该以"船舶功能电网替换升级"的角色接入的研究思路,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船舶电力系统功能网络架构。以四机组单主电站供电的大型远洋船舶电力系统为例,给出了与其相适应的船舶微电网架构形式,分析了船舶微电网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相对于陆地微电网的差异,探讨了船舶微电网系统须研究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船舶微电网建设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和实施过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3D source distribu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upled motions between two ships which advance in the wave with the same spe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coupled motions for a frigate and a supply ship have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he 3D coupled motions of two ships, a spectral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clearly observe the effect of speed, clearance and wave heading on the significant relative motion amplitude (SRMA) of two ships.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to select suitable clearance, speed and wave heading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 at sea(RAS).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的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造船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几点思考: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决策要谨慎;船舶制造企业要与油气用户业主合作联手;科研、创新开发要更多地瞄准深海技术;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我国各海工企业在向海工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