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国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3-205,M0022
针对市政给水等工程中出现的高填方区域,部分挡墙的设计高度超过12 m,甚至达到20~30 m,其自身的稳定、安全在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鉴于实际工程建设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结合山东省某山地净水厂工程实例,围绕生态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与应用,以传统重力式挡墙为对照,从结构特点、稳定性、经济性、生态性及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总结了生态加筋土挡墙在高填方给水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竖向动位移峰值响应等实测值;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竖向交通荷载正交试验法,获得了该模型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及位置等动力特性参数值;通过7种荷载、21组加卸载循环试验,获得了加一卸载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沉降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结构具有整体变形的特性,是优良的抗震结构,能承受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荷载;同时该加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破坏性,重复荷载的幅值和振动次数对结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较大,而振动频率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多循环荷载作用下该加筋结构能够明显减小不均匀沉降。过长的筋材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湘潭至衡阳西线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边坡防护工程中的新型加筋土结构——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得到了该加筋结构形式在逐层填筑施工过程中垂直土压力及水平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拉筋的变形规律。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上下级墙底的垂直土压力沿土工格栅拉筋长度方向呈非线性分布,分布曲线并不相同,最大值在拉筋中后部且大于理论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散。实测墙背水平土压力由于受到约束不同,其值的变化规律亦不同。随着荷载的增加,各层拉筋的应变也随之增大且靠近墙面板处的拉筋变形最大。受施工荷载、气候等各方面的影响,部分拉筋出现了负应变。工程实践表明该加筋结构形式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受力性能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完成了大型加筋格宾挡墙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3.0 m x0.85 m×2.0 m(长×宽×高),填料采用工程现场用红砂岩材料制备.双绞合六边形金属格宾网由PVC包裹,并镀锌防腐,网面单元尺寸为80 mm x100 mm.通过输入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波激励,探讨重复荷载作用下模型挡墙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试...  相似文献   

5.
通过埋设水平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对模块式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墙后的水平土压力和格栅水平变形进行了系统监测,得出土工格栅的受力是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挡墙后的水平土压力随填土高度的增加是先大后小,其原因是土工格栅在初期受力较小,后期受力变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日益呈现高速化、重载化及大流量化的趋势,车辆传递给道路结构的循环荷载效应日益显著,明确循环荷载下高填方风积沙路基变形规律是其合理应用的关键。以新疆阿乌高速公路某标段为依托,通过分析现场监测站数据和室内动三轴试验,揭示在循环荷载下高填方风积沙路基的变形规律,对比分析现场观测站的路基沉降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高填方风积沙路基在施工完成后初期的压缩变形量很大,工后一段时间后沉降量较小且沉降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工后沉降量约为路基高度的0.3%;高填方风积沙路基的沉降量与其竖向填筑高度基本成正比。高填方风积沙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说明其工后沉降不会过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系统,在不同含水量、压实度和偏应力等影响因素下,对粉土进行了重复荷载三轴试验;同时根据永久变形试验结果和Tseng-Lytton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形式,对Tseng-Lytton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标定,建立了含水量与回弹模量双重因素影响下的粉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可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粉土的永久变形预估,但所建立的预估模型有必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CRT NU-14气动伺服材料试验仪对AC-13、AC-16及AC-20等3种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温度和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变化规律;在流变学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重复间歇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力学模型,并通过数据非线性拟合建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材料永久变形与荷载作用次数以及温度的预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三轴重复荷载试验环境中,材料永久变形呈现明显三阶段变化规律;偏应力水平及温度升高均会导致材料变形发展速率的增大;高温短时间与低温长时间的永久变形等效性证明了三轴动态重复加载试验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流动变形特性的试验方法是合适的;"永久变形-作用次数-应力"三维曲面具有较好的精度,能直观全面反映沥青混凝土材料高温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加筋土挡墙在路基面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征,通过拉拔与原位荷载试验,进行了加筋土墙体水平土压力、墙面水平变形及拉筋应力等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筋材应力沿其长度方向呈单峰值分布,峰值距墙面1.5 m处;加载初期墙面水平位移沿墙高呈反"S"形曲线分布,极值位于墙顶和中下部;路基面荷载作用主要影响挡墙上部土压力分布,相应的侧向附加土压力近似呈倒三角分布;由于加筋土的扩散、卸载成拱效应的影响,使得竖向附加土压力向下衰减比传统挡土墙更快。  相似文献   

10.
重复荷载作用下高液限粘土路基的永久变形对道路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结合FALC3D软件,建立高液限粘土(路堤)及其水泥改良土(路床)的路基弹塑性本构模型,分析路基在不连续半正弦波荷载下产生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永久变形逐渐累积,随着加载次数增加,初始屈服面不断增大,最后趋近于最大加载面;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在荷载作用初期变形较大,随着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水泥改良后的高液限粘土路床具有抵抗变形能力。该研究对于高液限粘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庄维健 《公路》2002,(10):11-14
提出一种可替代拉筋带的新型加筋材料——加筋环,其作用机理是将填料产生的侧向压力转由加筋环承担。该加筋体的优越性在于:加筋体受力状态易于测试和分析,因此设计更加可靠,而加筋材料的费用却较之采用拉筋带有大幅度下降。此外,加筋环还具有对填料适应性强,加筋材料易于防腐,以及有利于施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高速铁路应用实例,介绍和探讨了加筋土挡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应进行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计算:内部稳定计算包括筋带的强度验算和抗拔验算,确定筋带的长度和截面积及面板的厚度;外部稳定验算包括挡土墙沿基底滑动验算、基底承载力验算、倾覆稳定验算、地基与墙后土体的整体滑动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地基沉降验算.  相似文献   

13.
蒋洋 《交通科技》2003,(1):42-44
阐述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所采用的编程环境、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其原理,并结合算例对程度的实践应用性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太原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加筋土挡土墙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环境,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以及竣工后的运营情况。根据非柔性材料加筋后,土体c、φ值同时提高的原理,分析了挡土墙结构物的强度特性,表明该结构物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河(源)龙(川)高速公路的加筋土挡墙试验,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墙面变形、墙内土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是目前地震区工程设计急待解决的问题。作在Newmark“滑块模型”基础上,用极限分析理论求解加筋土挡墙的屈服加速度,得出了一些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陡边坡的支护,提出一种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自重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填土的沉降、格栅的应力、外部稳定性,并与常规加筋挡土墙做比较。结果表明: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抗滑桩的“牵引”作用下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挡墙的水平位移以及填土的沉降量;而常规加筋挡土墙易于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发生外部稳定性破坏;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牵引”作用可以避免发生破坏,从而提高填土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周波  范洪海 《路基工程》2011,(3):83-85,89
阐述了加筋土挡墙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结合震区公路调查资料,分析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状态。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下部应力最大,而上部位移最大。设计、施工中,对地震频发区的加筋土挡墙,可适当提高其顶部与底部的强度,或将加筋土挡墙的竖直墙面,改为略朝内倾的墙面,来减小地震对挡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