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电机控制器串联式水道冷却效率低且IGBT模块结温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改进方案。针对一款大功率液冷电机控制器,对其冷却水道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利用CFD软件仿真水道的散热性能,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以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机控制器IGBT用风冷散热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机控制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散热性能越发成为影响电机乃至电动汽车安全性、可靠性及动力性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IGBT用风冷散热器结构方案,对IGBT热源及所设计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建立了黑匣子仿真模型,通过理论估算得出在额定工况下IGBT结点温度,进而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对IGBT芯片结温和散热器的温度场、流场进行可视化热仿真分析。同时对IGBT芯片结温进行试验测定,并与热仿真结果以及理论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新型风冷散热器能满足IGBT正常工作的热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有纯电动汽车电机冷却原理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控制方法和冷却控制系统。该电机冷却系统将冷却泵、温控单元与电机本体集成在一起,具有不同的循环冷却回路,可简化并缩短整车冷却管路、节约前机舱空间、提高电机冷却效率,满足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精准冷却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范学  王胜  郑珂珂  梁鹏  赵明芳 《汽车电器》2023,(2):51-55+58
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介绍采用热敏感电参数法提取IGBT结温,并结合CLTC等试验工况得出对应结温曲线,通过雨流分析、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等评估整车寿命周期内IGBT模块的热疲劳寿命,最后结合电机控制器总成的试验现状,提出总成级试验中进行IGBT加速试验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昂科威配有两个电子冷却风扇,它们各自有单独的连接器。每个连接器都有三根线,分别是电源、接地和控制信号线。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占空比的方式,将转速信号输入风扇电机模块,占空比与挡位的对应关系如图3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冷却风扇控制器失效时,另一个仍能正LIN网络将控制信号输入电子格栅的控制模块。当发动机温度高,空调负荷大时,电子格栅会转动电机驱动连杆打开百叶窗让更多空气流经过发动机舱(如图31所示)。当发动机温度低,无空调请求且环境温度较低时,电子格栅会关闭百叶窗以减少空气流经过发动机舱,这样可以让  相似文献   

6.
针对锂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散热问题,建立基于某三元锂电池模组的生热模型,仿真分析并试验探究了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发热情况。在验证模组生热模型正确的前提下,结合模组发热具体情况,设计U型液冷管道并建立电池模组的液冷模型,比较了不同参数的冷却液介质和不同温度的冷却液对锂电池组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计的U型管道能够满足电池组冷却散热需求,导热系数大且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散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文章提出一种采用微通道液体冷却的热管理方式,并基于COMSOL软件对一款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电倍率下冷却剂流量、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电池模组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冷却方式可以将电池组的最大温差及最高温度均控制在允许的区间;增加冷却剂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但是需要考虑泵送功的损失;降低冷却剂入口温度是降低电池模组最高温度的有效方式,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电池组温度一致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风冷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系统,但目前锂电池系统风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电芯间隙冷却,电芯排布方式和模组进出风口形式的设计上,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模组底部加装导热垫及散热片,同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该技术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对比加装不同形式的散热片,电池模组内电芯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模组底部加装散热片能够快速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气流,并有效降低电芯间的温差;交错翅片型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优于平直翅片型散热片;翅片数量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6.驱动电机控制——IGBT的结构及控制在前面文章中,我提到过新能源汽车的三大电,电机控制是其中之一,由于动力电池输出的是直流电,而电机控制需要的是交流电,因此电机控制器需要对直流电进行交流转换,这就涉及到逆变电路的控制及工作,针对这些变换的概念给大家梳理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Bernardi生热速率方程,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建立了可靠的电芯生热模型,仿真和实验误差在2%以内。在此基础上建立汇流排产热影响下的模组生热模型,针对原冷却系统对模组顶部区域和汇流排上冷却效果不足等进行改进设计,在冷却板布置方式上提出将冷却板布置在模组侧面,再通过仿真分析选取合适的冷却板厚度、冷却液体积浓度和冷却液入口流速,最终设计的冷却系统模组汇流排体平均温升降低了15.56%,电芯体平均温升降低了11.48%,模组顶部表面平均温升降低了20.34%,同时模组电芯上的温度分布也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液冷型动力电池包冷却结构多因素参数化研究,搭建电芯电-热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电芯仿真计算的有效性。对显著影响液冷型电池包性能的冷却液流速、冷却液温度及冷管宽度和高度4个关键参数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计算,基于正交模型的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四因素对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权重。结果显示:对于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冷却液的温度对其影响最大,冷却液流速次之,冷却管道宽度影响最小;而对于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冷却液流速对其影响最大。通过结果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方案,计算得到优化方案能使得电池组最高温度下降到32.8℃,最大温差控制在3.3℃内,冷却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纯电动汽车冷却主要以电池冷却、电机及控制器冷却为主,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功率较小,但需要较为精准的匹配,以减少冷却系统的功耗。本文以某款纯电动卡车为例,根据电机及控制器冷却需求,设计了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完成了散热器、电子风扇、电子水泵等主要零部件的匹配和选型,为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纯电动客车整车低速抖动问题,用整车振动试验测试、整车模态试验及电机台架振动试验探寻了其原因,提出了用提高电机IGBT控制器开关频率及转子动平衡量方法改善电机振动,测试结果表明,整车低速抖动现象得到极大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集成系统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机控制器控制架构,突出介绍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内部主要元件的选型设计,同时着重说明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工作策略;然后文章根据控制策略,详细描述通信报文的设置内容;最后全文还介绍了电机控制器的故障等级分类和常见故障问题解析。以点带面,通篇文章为纯电动汽车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专利分析的视角,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驱动电机冷却相关专利的梳理,从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申请人分析等角度分析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宏观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分布、技术路线及核心专利解读对驱动电机冷却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冷却风扇工作不良,会导致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和空调制冷不正常。本文结合冷却风扇工作不良的故障实例,对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冷却风扇的控制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电动车驱动系统冷却系统具有非线性、传热迟滞和时变性等特点,电机控制器功耗受工作温度影响较大,传统的冷却辅机控制策略无法满足最低功耗需求。针对此问题,利用STAR-CCM+和Amesim仿真软件建立冷却系统多维耦合仿真模型,研究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最优门限值,并联合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比多挡、PID和自适应模糊PID3种控制方法的系统功耗。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够提升冷却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整车能耗。  相似文献   

18.
鉴于电动汽车用外转子轮毂电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整车运行环境下对轮毂电机的温度特性进行研究,以对比自然风冷和油冷两种方式下电机各部位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冷却油介质对电机各部位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FD仿真结果与整车热环境风洞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油冷冷却可有效降低轮毂电机内部最高温度,同时起到良好的温度均衡作用;4种冷却油均使绕组最高温度显著下降,导热系数越高,冷却油的热量传递和均温能力越强,电机冷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卡车的底盘较高,后视镜较大,人工调节后视镜较为费力,目前市场上一些高端卡车的后视镜调节都是通过开关控制电机来实现,主流的技术方案是开关与控制器之间通过硬线连接,控制器与后视镜调节电机之间也是硬线连接,这就造成控制器针脚占用过多和线束过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介绍一种基于LIN总线技术的后视镜调节策略,同时,从后视镜系统控制原理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种后视镜功能失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混动重卡上冷却系统更为复杂,共有三套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各自控制温度不同。统一由整车控制器VCU控制,三套冷却系统温度控制逻辑都在VCU中提前定义,在整车设计时要分别设计计算各系统的冷却能力进行最终整车温度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BTMS)后续还要进行智能化,全天候的开发,已经成为汽车总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