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指出弯沉指标不能有效的控制路面车辙,在吸收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路基顶面压应变指标作为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指标;在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分析路面剪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面层材料剪应力也可作为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2.
柔性路面弯沉和路基压应变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压应变对路面控制设计的不安全一致性,建立了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的相关关系,在明确了设计弯沉和容许弯沉的概念后,利用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的相关关系式,并借鉴了AI法土基顶面容许压应变进行控制的设计弯沉指标。  相似文献   

3.
1概述 我国现行的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是以设计容许弯沉为控制指标,但在施工规范中则采用压实度作为验收控制指标,而将弯沉检验作为参考值。在实际操作中:压实度表示某一有限厚度的路面结构层经碾压后的相对密实程度;弯沉表示被测路面结构层以下各层(包括路基)在汽车标准轴载下产生的总位移。两均可反映路基、路面的碾压质量,但在理论上却没有关联。由于路面结构体系的复杂性,不能使设计与施工采用相同的控制指标显然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4.
我国沥青路面的结构基本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路面耐久性不足以及规范采用弯沉这个惟一的设计指标,使我们必须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路面结构设计的依据,解决我们路面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路表弯沉并不能完全反映土基顶面压应变,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必需要重视土基顶面压应变的状态。鉴于此,采用典型路面结构,分析各结构层参数的变化对土基顶面压应变和土基内部压应变的影响,以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多指标设计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对于及时修复已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公路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为常用的两种国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AASHTO经验法和弯沉法,在此基础上,加入车辙评定指标——剪应力指标,并以板裂缝处弯沉差、板裂缝处补强层断裂以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指标为控制指标,建立了多指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设计方法,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路基、路面回弹模量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指标,但回弹模量是变化的线性函数,较难直接测量,在施工中采用了路基弯沉测量来间接控制回弹模量。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方法全方位阐述路基路面各层回弹模量与总弯沉值的关系,给出施工过程中控制弯沉值的理论标准。用此方法计算理论弯沉值可以在实际施工中及时了解路基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8.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路基所处的干湿状态有密切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面结构及厚度的确定。回弹弯沉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公路使用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认为路面的回弹弯沉值随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春融期为不利季节,所对应的路面弯沉值最大。其它季节测试的弯沉值需要进行季节性修正,以便与不利季节的弯沉值对应。  相似文献   

9.
对以路表弯沉为控制指标的柔性路面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可靠度三者的关系图。研究表明路面疲劳寿命的变异性主要取决于厚度和模量的变异性,厚度和模量均值的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变异性影响很小,以弯沉为控制指标时,路面的疲劳寿命对各参数的变异性的敏感程度按由大到小的顺依次为:P,E3,h2,E2,H1,E1。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道路结构功能性损害比重的日益增加,采用单纯以路表弯沉作为主要设计指标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彻底反映不同道路结构实际情况和差异。基于多指标设计方法,以ABAQUS为力学计算软件对拟定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进行结构计算,并分析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拟定的路面结构满足无机结合料层疲劳、沥青层永久变形和路面低温裂缝指数三项设计指标的验算要求,所提出的指标符合我国季冻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实际。  相似文献   

11.
长寿命路面沥青层底拉应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飞  张杰  燕海峰 《交通标准化》2010,(22):106-108
沥青层底拉应变是长寿命沥青路面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作为路面是否能够达到长寿命要求的一个初步评价标准。因此,分析影响路面沥青层拉应变的相关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水平对指导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材料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的裂缝养护是设计年限内经常性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养护内容.在研究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效能的综合评价指数基础上,提出单条裂缝的填封处治技术和新型抗裂防水沥青面层结构修筑技术,以达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对某高速公路路面车辙近十年的跟踪检测和试验,从新的角度认识路面结构因素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出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和联结层设计理念及结构抗车辙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材料组成有着密切关系。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359km路段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使用经验,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模量,针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材料组成变化的关系,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特性,探寻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美国KENPAVE软件对比分析了2种典型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在不同厚度条件下的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变、土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指标,并采用灰关联法分析了各力学指标对结构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表明:倒装路面结构形式优于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形式,且碎石夹层厚度为15cm左右时,结构形式最优。  相似文献   

16.
超载作用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高速公路的超载现状,分析超载车辆的特征,建立了超载车辆与沥青路面接地方式的计算模式,并以弯沉和弯拉应力为控制指标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沪宁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两条典型的高速公路,在超载作用情况下作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在超载重载条件下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以基层底部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控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研究方向.以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为基础,对比分析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成果对规范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考虑了稳定度等力学指标和体积指标,但是用稳定度作为力学指标对工程实际中出现的病害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如沥青路面的疲劳破坏,其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存在很大的联系。通过用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代替稳定度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能在源头对沥青路面可能发生的疲劳破坏给予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常见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国外永久性路面的结构型式。对两种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对比,以期为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