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新枫林二号隧道发生塌方的原因,对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HWT175型钢与3.5 m长22 mm早强药包锚杆、25 cm厚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体系,三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进行塌方处理的施工方法进行阐述,并总结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施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特长隧道深大竖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8 693 m和8 599 m,在距出口端约3 km处分别设3号、4号竖井进行通风.竖井施工有以下特点:综合利用悬吊钢丝绳,减少稳车投入;开挖采用人工钻爆法进行施工,避免投入伞钻,减少设备投资;衬砌混凝土分别采用整体下滑模板进行施工;井口30 m以下井身采用衬砌紧跟开挖面,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及隧道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关于隧道中轴线对称分布,影响范围左右各30 m,可见,上导洞的开挖是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有效控制了拱顶下沉;隧道开挖后两帮收敛值迅速增大,开挖面超前监测断面20m时收敛趋于稳定;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能有效预测地层变形。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新庄岭隧道为黄土隧道,采用正台阶先拱后墙、拱部环形法开挖.详细介绍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顶设导坑多层小导管注浆穿越塌方区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十二排隧道出口进洞后曾发生49 m长连续塌方段,分析原因后,采用5.0 m长水平和45°超前小导管注浆,进尺0.5-2.0 m时,开挖面外侧有4-7层注浆小导管防护,辅以顶设导坑的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掘进施工技术,成功通过了特大塌方区.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北省境内某隧道项目,采用三维建模模拟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在不同核心土长度、台阶长度、进尺深度、衬砌施作时间下围岩变形情况,找出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获得经济合理的开挖参数。总结了施工关键点,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跨度断层破碎带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淄博市璞丘岭公路隧道工程实例 ,介绍洞宽 13 5 2m的隧道在断层破碎带的进洞施工技术 ,包括增设明洞段、地表填土平衡偏压、引排地表水、小导管超前支护及短进尺环形分部开挖等。  相似文献   

8.
引大入秦是甘肃省的重点工程。有4座引水隧洞超过1800m。其中8号、26号隧道全长分别为4774.4m和5405.8m,开挖断面为26~30m~2,独头隧洞掘进长度近3000m。采用H117液压钻孔台车凿岩、机械装碴、自卸双向车出碴、无轨运输、半湿式混凝土喷锚支护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方法。这种无轨运输施工方法的独头隧洞长管道通风方式,国内  相似文献   

9.
<正>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是一个由6条线路组成的地下铁道系统,目前正在施工的是B线的延长线,它包括若干个车站,线路的终端是一个大断面的可容4条轨道的停车场,采用新奥法开挖,18 m宽,11 m高。隧道衬砌是由初期支护(钢格栅加喷混凝土)和二次衬砌(喷混凝土)组成,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10~15 m。另一个隧道也是用新奥法施工,12 m宽,6.4 m高,在地下水位以下20 m。2个地下空间都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高寒多年冻土隧道施工保温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保温技术 ,包括明洞开挖、洞内开挖、明洞混凝土衬砌 ,洞内混凝土施工、高压水、施工机具的保温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青岛仰口隧道长约3 900 m,是青岛滨海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双向双洞六车道,隧道宽16.8 m,高9.6 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结构.隧道穿越地层为花岗岩,Ⅴ级围岩段约400 m,国内目前一般大断面软弱围岩采用"CD工法"、"CRD工法"或双侧壁导坑法分块施工,工序转换多、施工速度慢且大型机械无法作业,临时工程和废弃工程量大.研究结论:为了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临时工程废弃量,Ⅴ级围岩段采用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初期支护适当加强并紧跟掌子面,隧道采用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便于大型机械配套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平均单掌子面月开挖成洞140 m.硬岩隧道III级、Ⅲ级、Ⅴ级围岩段可以采用台阶法开挖.  相似文献   

12.
蒋月海 《铁道建设》1998,(4):15-17,21
本文结合白花山隧道的施工实践,论述了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在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廖家滩隧道出口弃碴堆积层岩体段采用地表注浆和洞内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固、台阶分部环形开挖的具体做法,并感受到在这种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应强调变形控制而不是变形释放.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浅埋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福厦客运专线沙溪隧道出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开挖分成几个小断面开挖;通过合理的监控量测设计和布点监测,保证施工地表不沉降和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最终顺利地完成大跨度铁路双线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某高速公路秦岭Ⅱ号隧道在穿围岩破碎带时发生坍塌,施工中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加固,预留核心土环形分部开挖的处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客运专线短小隧道围岩等级高、偏压、浅埋等不良地质普遍存在的特点,对其开挖支护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加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优化开挖顺序、强化变形监控等综合手段,总结出一种灵活、实用的施工工艺。即CRD法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相结合的方法——上半断面CD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彭水隧道出口段大跨度浅埋隧道,地层严重风化,仰坡有失稳滑移可能。由于采用了抗滑拉加固仰坡土体、设天沟阻止地表水、开挖隧道时采用了超前支护、保留核心土环形开挖的施工方法,确保了隧道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质地层不同开挖步长下隧道风井变形规律,基于变形控制角度,探讨隧道风井合理开挖步长。结果表明:(1)不同开挖步长下风井总位移均表现为竖井底部变形大、距离底部越远变形越小、开挖步越长变形值与影响范围均越大。(2)开挖竖井阶段,竖井开挖面隆起呈线性增长,随后由于衬砌施作隆起值降低,且在横通道开挖阶段再次缓慢线性增长,开挖步越长风井变形越大。(3)沿竖井深度方向,侧移量基本呈线性增大,横通道拱底隆起和拱腰收敛值均呈现距既有隧道越远变形越大;随开挖步长增大,竖井井壁侧移量与横通道断面变形均逐渐增大。(4)可考虑竖井开挖步长1.5 m、横通道开挖步长1.0 m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新奥法施工近距双线浅埋隧道围岩的变形特性,依托某市地铁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近距双线浅埋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拱顶位移及围岩收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面卸载是围岩发生变形的主要诱因;近距双线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存在叠加,主要叠加区域位于双线隧道中线连接区域,相比单线开挖同位置变形最大增量达45%;由变形预测结果可知,地层变形在建设期基本完成,约占预测10年变形总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赣(州)韶(关)铁路黄金隧道,因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偏压、富水、溶洞发育,施工难度大。针对隧道埋深70 m,却发生了塌方、冒顶,根据工程类比、结构计算及经济比选后,确定对塌方冒顶段的处理措施。通过对塌方邻近段及坍塌体采用围岩注浆加固、超前管棚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双层初期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支护措施,对地表陷坑进行处理,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手段,成功通过了塌方冒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