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盐城市重大民生工程-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研究了DN2600平行顶管穿越高速的顶管套管设置、管顶覆土厚度、顶管壁厚、顶管水平间距及顶管施工纵向最小间距设计参数.并对平行顶管下穿高速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进行理论与实测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对大口径平行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机理及变形原因进行分析.为大口径平行顶管穿越高等级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道路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路面升降状况,通过建立管线与周围土体的有限元模型,对土体的变形和路面升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沿道路横向的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管道轴线正上方,且向两侧逐渐减小,这与理论计算公式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路面整体升降随着顶进长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可大致分为逐渐隆起、骤然沉降和沉降趋于稳定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涉路工程日趋增多。针对管道涉路的问题,顶管施工技术是一个可以较好解决地下管道铺设难题的方案。以粤东某天然气管道顶管涉高速公路为例,采用泥水平衡顶管进行施工,对套管结构受力、路基路面沉降影响、施工顶力影响等进行分析,并总结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依托上海市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展示了该工程顶管段在下穿S20外环高速时采用的钢管幕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解决了路面变形及钢管幕顶进过程的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保证了S20外环高速的正常运行.所采用的钢管幕超前支护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监测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纵向连续配置了足够的钢筋,因此,取消了横向接缝,避免了各种横向接缝的损坏,使路面具有平整的表面,改善并提高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行车性能,增强了路面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这种路面允许在横向产生裂缝,但它可由纵向的连续钢筋控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电力隧道项目共设有7处顶管,顶管总长540m。采用顶管施工下穿既有城市道路时,电力隧道周围土体应力释放会导致地层变形和路面沉降,当路面沉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危及行车及地下管线安全。因此地面沉降监测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大断面电力隧道顶管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影响因素以及地面沉降特征规律,论述了地面沉降监测原则及要求,分析了地面沉降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横向稳定性与交通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横向稳定性主要受路面附着系数,转向半径和路面横向倾角等因素的限制,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保持汽车横向稳定性的方法,提出了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保持汽车横向稳定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对抗滑性能不足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改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从处治前后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情况来看,Novachip技术效果最好,处治后路面横向力系数SFC提升均值为50.4;水冲洗措施效果最差,路面抗滑性能几乎没有增长。从处治后的路面横向力系数SFC来看:NovachipMRSGAC-16HOG纹理化UTAC-10精铣刨技术水冲洗。  相似文献   

9.
成以成都某地铁外电通道为例,归纳整理顶管技术在外电通道设计思考,包括顶管工艺选择、管道结构设计、管道接头形式、管道防水.为今后顶管技术在电力通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卫东  田波  彭鹏 《中外公路》2013,33(1):81-8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横向裂缝病害,提出增补传力杆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要点.在广西绕城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修复期间对道路的干扰较小,养护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汕头市第二条过海水管顶管工程为例,确定了该顶管的贯通误差指标,对顶管导向测量期间的几项测量工序进行了横向误差的分配,包括控制测量,顶进孔和接收孔中心坐标测量,工作井内导向短基线测量,以及顶管施工过程中工具头后座中心的偏差测量等。通过该导向测量最终保证顶管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2.
2007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中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评定路面的抗滑性能,其是以评定单元内路面横向力系数算术平均值为唯一自变量指数函数,未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评定结果的保证率不明确。因此,提出了一种根据路面横向力系数代表值计算路面抗滑性能指数的评定方法,这种修正的评定方法更全面地反映了评定单元内路面横向力系数的总体水平,评定结果具有可靠的保证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横向裂缝病害,提出增补传力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要点.通过在广西绕城高速公路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修复期间对道路交通的干扰较小,养护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对路面结构的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分布系数反映车辆荷载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多条道路的交通量横向分布及路面破坏调查,得出道路车道间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是导致路面结构差异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从路面结构设计过程分析,得出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是线性的,据此提出根据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进行非对称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顶管下穿公路将会引起地层扰动从而导致土体变形并引起公路沉降,为保证公路安全,需对路面沉降进行分析,提出理论沉降标准,以此作为顶管下穿工程对公路影响程度的判断依据。文中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管道埋深对路基工作区的影响,估算了顶管下穿时道路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路面横向力系数作为路面抗滑能力测试指标的优点,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路面横向力系数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对应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SCRIM)进行路面横向力系数现场检测时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顶管法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大量应用,顶管施工技术也日趋完善。文中以唐曹公路改建工程第七标段中的顶管排水涵工程为例,对顶管施工工序、顶管测量技术,以及顶管注浆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对某试验场强化路面中线轨迹的测试数据,进行样条插值,还原路面轨迹,对测试的路面纵向5路高程数据,根据路面横向几何特征进行横向插值:横向几何特征一致的路面,采用线性插值;横向几何特征随机变化的路面,采用样条插值;横向几何特征不一致,但存在一定规律的路面,按其规律插值。最终依据相应的插值方法编程实现三维虚拟路面重构。进一步对重构的RDF和CRG格式路面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CRG格式更适用于三维虚拟路面重构和动态载荷预测的动力学分析。路面特征越复杂,CRG路面在计算效率上相对RDF路面的优势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顶管法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道(包括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等)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顶管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顶管技术在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技术难点和重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并以某市顶管排水管道施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详细介绍了不同顶管施工技术在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特性,包括土压型平衡顶管技术、泥水型平衡顶管技术、气压型平衡顶管技术,得出泥水型平衡顶管更适宜此类土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易丹  严德添  党军 《隧道建设》2018,38(4):594-602
以川大停车场下穿人民南路地下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式顶管隧道上跨地铁运营区间隧道所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1)顶管法隧道上跨施工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受前期掌子面支护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开挖卸载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地铁隧道横向位移受顶管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开挖卸载效应的共同影响,且地铁隧道管片衬砌上半断面的横向位移对掌子面支护压力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