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石家庄-安阳高速公路隔离栅丢失、老化、锈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利用GRC隔离栅立柱所做的5km试验段,成功地解决了隔离栅的丢失、老化、锈蚀问题。同时通过两种立柱的分析比较,总结了GRC隔离栅立柱运用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公路与汽运》2007,(3):195-195
福建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范围包括全省目前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隔离栅外两侧20~30m绿化带,国道、省道、铁路两侧边沟外缘起10-20m绿化带,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重山造林绿化和“青山挂白”治理及道路边沟或隔离栅外缘起100m内的沿线村庄绿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常张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计的方案,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轮廓标、隔离栅、防眩板、防落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工程土建项目的延续,是高速公路完成其基本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章介绍了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隔离栅,防眩板,防落物网,视线诱导标等布设原则与类型选择。  相似文献   

5.
双镀层电焊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公路隔离栅,该文结合国内外规程和资料,从双镀层电焊网焊接质量要求、防腐层工艺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施工要求等方面来探讨双镀层电焊网质量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汽车在超车道上的行驶特性,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的视点位置及其横净距。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的停车视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供高速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及其栽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不同绿化区域(中央分隔带,边坡,路侧,隔离栅,互通立交区,站所等)绿化的目的及适宜的树种,结合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论述了高速公路绿化施工过程中壮苗的识别特点,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措施,苗木的栽植方法与技术以及施工的最佳季节等栽植技术要点,同时,针对西北地区普遍比较干旱的特点,论述了集流林业,蘸焦造林,激素与高分子化合物辅助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综合考虑了隔离栅布设时的横,竖向偏移,对其长度计算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以实例应用推导公式确定隔离栅的工程数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隔离栅、防眩板、防落物网、视线诱导标等布设原则与类型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6日,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省高指副总指挥钱国超带领项目三部和盐城市高指负责人,全线检查了淮盐高速公路建设情况。盐城市副市长周古城参加检查。淮盐高速公路是今年重点通车项目,工程建设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截止目前,淮盐高速公路路基桥梁、路面基层和沥青中下面层、房建、绿化(除房建区外)、安全设施、隔离栅等工程已全部结束,正在抓紧进行路面沥青上面层、房建区绿化和二次装修等工程施工以及三大系统设备调试,预计10月底将具备通车条件。在淮盐高速公路盐城东枢纽、南互通、九龙口服务区等施工现场,钱副厅长详细了解工程进展和建设管理情况,对淮盐高速公路建设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钱副厅长强调指出,当前是淮盐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时期,全体建设者思想必须高度统一,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要从早从快着手做好淮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淮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各项扫尾工程都要精雕细刻,力争建成亮点工程、精品工程。摘自江苏交通网淮盐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计算不同交通量、不同运行车速情况下,多车道高速公路路侧交通标志视认中大型车对小型车的动态遮挡概率,将内侧车道小型车与外侧车道大型车车头间的垂直距离作为判断路侧交通标志遮挡的依据,根据视距几何关系确定多车道高速公路驾驶人在视认区域内视线被遮挡的最大和最小临界距离;建立路侧交通标志遮挡模型,根据视认距离确定内侧及外侧车道仿真路段长度,以0.1 s为仿真步长,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获取车辆车头坐标、与前车跟车距离等动态基础数据,实现高速公路交通标志遮挡概率计算过程的动态化。结果表明:外侧车道的车型、交通量、视认距离以及大小车运行速度都对路侧交通标志遮挡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驾驶人视线被遮挡的概率随着外侧车道大型车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外侧车道大型车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驾驶人视线被遮挡概率随着小型车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小型车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驾驶人视线被遮挡概率随着大型车速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小型车速度增大时,驾驶人视线被遮挡的概率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视距是公路设计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措施的安全保障,而横净距是保证行车视距的重要指标.对圆曲线内侧行车道和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的横净距与曲线半径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并介绍在杭长高速公路工程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高速公路复杂节点指路标志的最优方案,基于驾驶员对于标志的理解度和认知时间,采用标志规范符合率和信息量2个客观指标,建立单块标志和标志系统的有效性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某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区出口前主线同向分离的4种指路标志设置方案进行评价.发现当将外侧两车道作为互通区出口集散车道,并将互通出口标志与同向分离标志...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经验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外侧车道交通特征分析结论,推求在外侧车流不同车头时距分布特征下的上匝道混合车流汇合概率模型。运用回归技术和统计方法,建立了加速车道合流点分布概率的实测经验模型。对可接受间隙理论的原型进行了形式上的修正,最终建立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的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经验模型,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匝道混合车流比例以及各自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的函数。最后结合实例介绍经验模型的数值积分求解方法,并证实该经验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停车视距计算参数的取值,并计算了高速公路圆曲线外侧超车道在不同设计速度下能够提供的横净距。通过示例分别计算了三种不同参数取值下的停车视距和横净距。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车型在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差异,讨论不同设计速度下各车道的运行速度分布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不同车道运行速度推荐值,以应用于其他相关几何指标选取和验算。通过调查我国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方式,基于包茂高速、西安绕城高速和连霍高速公路的实测不同车道车辆运行速度调查数据,绘制了每条车道的运行速度分布图、正态分布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分析得到了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各车道的运行速度推荐值。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第1车道的运行速度大于等于设计速度,剩余车道的运行速度大于等于该车道的限制速度,但低于设计速度,说明车道限速偏低;运行速度由内侧车道向外侧车道呈递减趋势,内侧小客车专用车道运行最高,外侧车辆混行车道运行速度最低;按车型进行车道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保证内侧小客车运行速度具有积极作用,但外侧车道车辆混行对行驶速度稳定存在负面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并不稳定;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差异较大,计算道路几何指标时车辆速度直接采用设计速度的85%并不合适,应针对相应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实际运行状况展开调查,以得到合适的运行速度取值;针对调查路段,统计得到了3车道和4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运行速度推荐值,为其他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中间带型式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交通事故调查、模拟仿真试验及路段安全侧向净距实测,从安全角度,对高速公路中间带型式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中国高速公路的合理中间带结构型式。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适合护栏碰撞仿真试验的三维汽车模型、三维波型梁护栏模型、路缘石模型,进行了不同碰撞角度和速度的碰撞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与行车速度存在线性关系,并且与主导车型密切相关;护栏外有路缘石的中间带行车速度应小于60 km.h-1,且高速公路中间带护栏外侧不宜设置凸起式路缘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乌坑坝隧道左线出口段穿过坪乳公路弃碴体的施工措施,说明弃碴清除对坪乳公路安全及边坡稳定的影响,从而采取在坪乳公路外侧用桩板墙加固,减少清碴量,保证坪乳公路的稳定性;同时加长明洞,对弃碴注浆加固,保证了边仰坡的稳定和高速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隧道洞身段存在严重偏压,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设计中采用地表钢管注浆并上覆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预加固.文中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浅埋偏压段预加固方案以及分离隧道工顺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预加固措施提高了施工安全度,同时表明先开挖内侧隧道再开挖外侧偏压隧道,更有利于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雨天交通安全隐患,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根据雨天高速公路实际行车状态、路面径流特点和车辆水膜相互作用探究雨天安全行车速度。首先,提出“移动水坝”概念,并分析“移动水坝”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形成机理;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探究“移动水坝”现象中水膜厚度和车辆滑水限速值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仿真车辆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依据外侧车道大车行车间距的水压力探究连续“移动水坝”形成的条件,并确定外侧车道大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相应的临界车头时距;最后,应用流体力学原理仿真分析车辆行驶速度和水膜厚度与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降雨强度下内侧车道小客车的滑水限速值。研究结果表明:雨天在高速公路外侧车道行驶的大车会对路面径流产生阻挡作用,出现“移动水坝”现象;“移动水坝”作用下水膜厚度较正常排水状态下增加,导致内侧车道行驶的小客车滑水限速值降低;设定试验条件下外侧车道大车间距40 m时,两车的水坝作用连续,增加大车车头时距可以减弱连续“移动水坝”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随水膜厚度及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客车在“移动水坝”作用下发生滑水的概率增加,根据轮胎动水压力值和滑水值确定不同降雨强度对应的临界滑水速度,可相应作为雨天高速公路小客车行驶速度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