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橡胶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能够减薄路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缓反射裂缝和降低行车噪声。通过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路段的铺筑,对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凝土AR-AC-13抗滑磨耗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和水损坏是目前南方湿热地区高速公路路面的最主要的早期损坏形式。依托衡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对50号硬质沥青、70号重交通沥青、SBS硬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铺筑试验路进行了施工工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号硬质沥青可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害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是当前国内主要的公路路面结构形式,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结合某项目工程,围绕路面检测技术展开探讨,首先分析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如车辙、结构形变及沉降不均,由此提出具体检测技术,其中涉及弯沉度、平整度、抗滑性及路面损坏状况检测等内容,以此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新建县东岗桥至义渡三级公路改建工程,从设计角度对农村公路采用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加铺混凝土路面结构(白加白)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探索,找出该技术的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农村公路白加白改造旧水泥砼路面技术有效解决了新铺路面出现反射裂缝等问题。同时该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工程费用较低,是农村公路改造旧水泥砼路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路面结构中,水稳碎石一个重要的结构承重层,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佳等优点,在城市公路和高速公路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与应用。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稳碎石基层的抗疲劳性和抗收缩性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导致路面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如路面裂缝等,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需要做好水稳碎石基层配合比的设计及质量控制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公路碎石水稳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滩海路路面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海路是为了开发丰富的滩海石油资源而修筑的联系陆地与人工岛的纽带。浅海滩涂地带受潮汐影响,水陆界伸缩很大,这就造成了滩海路建设具有费用高、风险大、工期长、维修费用高的特点。近年来,滩海路出现了漫水路的结构型式,其路堤高程较低,路面允许潮水淹没和通过,潮水过后可恢复通车使用。路面结构是构成滩海路堤工程建设总费用的重要部分,其合理确定对于降低工程建设总费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以遗传算法作为基本数学工具,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滩海路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并对渤海海域某工程地的滩海路路面进行优化设计,同原设计比较表明:利用该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以节省工程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7.
结合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片区的具体情况,从一般路基设计、软土路基处理、路面结构层设计等角度对该片区张经12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挠度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探讨混凝土弹性模量、板尺寸、地基反应系数等设计参数对路面应力挠度的影响,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防开裂对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路面的底基层、基层和沥青路面三个方面对半刚性路面非荷载性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找出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设计和施工角度提出了一些减少裂缝、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方法。对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重载、超限车辆在交通组成中所占比例的明显增大,对于超重载车辆比例较大的重载道路,现有的路面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按原有设计方法对重载道路进行设计,使工程设计存在盲目性,从而导致许多路面的早期破坏。本文从重载作用下的交通特性出发,对重载设计参数、重载设计指标、结构组合设计等进一步进行研究,提出了重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路面状况会越来越差,病害越来越严重。若全部挖除重建,则所需的资金多、工期长,对正常交通的干扰也相当严重;若直接做粘结式混凝土加铺层,又需要进行大量的路面病害处治工作;而此时,若选用非粘结混凝土路面铺层,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该文对其优点、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在G206线揭东县穿城路段路面大修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情况,对碎石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施工工艺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措施,对国内外几种较常见的抗车辙剂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欲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控制路面孔隙率是关键,同时需要结合修筑路面等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志洪 《水运工程》2004,(3):124-126
简要分析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断板、错台等病害的原因,阐述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借鉴世界各国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的研究及经验,采用文克勒(Winkler)地基板理论提出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春武 《中国水运》2006,4(11):82-83
对高速公路沥青路而出现的路面病害进行了归纳分类,从设计、施工、管理及材料等方面对路面病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的比较,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经验,对港口工程混凝土铺面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7.
级配碎石过渡层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改善沥青路面排水条件,但级配碎石模量低,具有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将其作为过渡层置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会改变原路面结构应力状况。通过使用非线性路面设计程序,从沥青面层厚度、模量两个路面结构参数分析路表弯沉值、面层及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变等控制指标。归纳总结沥青面层厚度以及回弹模量变化对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拉、压、剪切等力学响应规律,对倒装结构组合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材料,研究其温度特征值对建立温度预估模型和路面设计都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记录镇江地区沥青路面面层2007-12~2008-11全年路面温度变化数据,讨论了日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正矩、负矩和热通量等特征值,得到正负矩的变化规律相同,春季路面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并且热传递速率最高,以及热通量变化规律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孙国军 《中国水运》2009,(5):228-230
水泥路面因其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就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存在许多问题,如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施工经验的不足及养护的不重视等,使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结构性的损坏,或表现为功能性的缺陷等早期病害问题,笔者认为科学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进行评定是确定养护和维修对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填缝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性能要求,对我国中部地区水泥路面的几个路段的切割缝的伸缩缝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考察了填缝材料的使用情况,发现气候差异、材料性能及是否及时对切割缝进行处理等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各种病害的原因,提出填缝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优良的耐候性和一定的弹性恢复能力和抗嵌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