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道港口》2022,(1):50-58
针对VLCC靠泊安全问题,通过统计和分析靠泊于大连港新30万t级原油码头的30万t级油船系缆力的实测数据,对30万t级油船在靠泊过程中系缆力随着潮汐涨落的变化规律、各缆绳系缆力的分布、系缆力突破预警值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缆绳系缆力大小基本随着潮汐起伏而呈现规律性的涨落变化,而且对于蝶形布置的码头,横缆确实承受了更大的系缆力,但是各个位置缆绳系缆力相差并不大,低潮前后系缆力的极小值、系缆力的每小时增幅与系缆力突破预警值概率之间基本呈正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护和采取紧急措施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VLCC的靠泊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船舶系缆力是确定码头系缆柱、快速脱缆钩规格等级的重要依据。关于波浪对船舶系缆力所产生的影响,在港口工程荷载规范中,没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本文,分析了波浪对系缆船舶的作用机理并讨论了波浪引发船舶运动及不同材质缆绳的伸长率概念。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应用Optimoor软件就波浪作用与船舶系缆力的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3.
某外海开敞式大型散货减载平台靠泊船型较大,船舶靠泊作业时受风、浪、水流影响较大。而大型船舶的船用系泊设施数量相对固定,在较为恶劣的作业条件下,设施较难满足船舶的系泊要求,需要通过拖轮顶推协助才能满足船体约束。在平台上设置船用系泊绞车可增加船舶带缆的缆绳数量,重新分配各缆绳的受力状态,有效提高船舶靠泊作业的安全性,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某大型原油码头工程设计的需要,进行了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试验测量了30万t、15万t和5万t级油船在风、浪、流不同组合工况下的缆绳系缆力、船舶运动量、护舷撞击力及撞击能量,给出了作业条件及系泊条件,并进行了船舶靠泊试验,同时对系缆方式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对于系泊系统的动力因素波浪、水流和风来说,波浪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浮式LNG码头指浮式LNG接收终端(FSRU)与LNG船舶靠泊、作业的码头,国外多采用双船并靠方式进行作业,国内尚无先例。两艘大型LNG船舶并靠与常规码头在缆绳受力、平面布置有较大差别。根据某浮式LNG码头双船系泊项目,从泊位长度、缆绳数量及平面布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受风流影响为主的码头一般在满载时内档船舶倒缆受力最大,可增加FSRU艏艉缆数量、适当加大泊位长度并将艏艉缆系缆墩前移以减小艏艉缆角度可改善倒缆受力状态,宜对称布置缆绳。  相似文献   

6.
以国外某油码头项目为工程依托,采用OPTIMOOR系泊软件,研究周期较长的涌浪作用下码头船舶系缆稳定性问题,着重是波浪周期、波高及浪向等3个因素对于码头船舶系缆稳定性(船舶运动量和缆绳受力)的影响。通过调节系缆布置和缆绳材质减少涌浪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庆 《水运工程》2007,(9):123-126,136
对20万吨级以上、动力要素十分复杂的海域,码头轴线的确定需要考虑船舶对码头结构的作用、码头可作业天数及作业效率、航道引水靠泊作业等多种要素。以大连矿石专用码头工程为背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测量了波浪、潮流、风等动力要素耦合作用下的船舶对码头结构、系缆设施及护舷的作用;给出了波浪和潮流不同夹角时船舶系靠泊状态下的运动量及缆绳拉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水文资料及水动力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考虑航道引水靠泊作业之要素,优化确定出码头轴线方位,该结果可为同类码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25万吨级矿石码头船舶系泊条件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波、流共同作用下设计船型在不同系缆方式下,包括3种缆绳数量、2种系缆点布置时的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的船舶系泊条件,比较各系缆方式的优劣,对设计方案的系缆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外海开敞式码头人工手动设计船舶系缆方案的现状,开展智能化系缆技术研究。基于典型船舶靠泊系缆的原则,以系缆优化模型和算法为核心,通过计算机系统支持管理员快速地制定和调整靠泊系缆方案,并采用图形化技术下发到现场,为船舶靠泊、缆桩选择、系缆位置快速调整以及建立数据库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水头船闸导航墙水流条件复杂,大型船舶在导航墙待闸存在船舶靠泊和系缆设施安全等问题。以葛洲坝二号船闸导航墙停泊条件研究为例,通过模型试验、系缆力测试等技术方法,分析不同工作水头下船闸充泄水、船闸人字门启闭过程中上、下游导航墙不同停泊位置的船舶停泊条件及其变化规律,提出船舶系缆力超过设计值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上游导航墙停泊条件良好,船舶系缆力较低;下游导航墙受船闸泄水影响大,且与船闸工作水头密切相关,停泊条件较差,采取优化船闸阀门运行及泄水工艺、避开船闸泄水影响范围、增加船舶系缆数量等措施,可起到降低单个系船柱船舶系缆力的作用,下游导航墙系缆设施及船舶停泊条件预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系缆操作在船舶靠泊操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不少船舶忽视了系泊期间系缆安全问题。现就船舶靠泊后系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靠泊的船舶(尤其是液货船)系缆断裂,不仅可能损坏船舶和伤及船员,而且可能损伤装卸管路而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后果严重。靠泊的船舶,系缆在船一端,若装有自动刹车系缆机,一般系固在系缆机上;若装有手动刹车系缆机(winch brake),现有规则也不禁止系固在系缆机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45万吨级油船系泊安全性,对大连港靠泊的45万吨级油船的系缆方式和系缆力进行分析,并与30万吨级油船的系泊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开敞式油码头45万吨级油船与30万吨级油船系缆角度、缆绳长度和系缆力分布的差别,并结合45万吨级油船现场靠泊情况,提出提高45万吨级油船系泊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结合OPTIMOOR数值计算软件,对30万t级油码头进行模拟。选取不同船舶装载状态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码头平面布置,研究其对船舶运动量和缆绳系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系泊船舶响应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十分复杂。针对影响系泊船舶响应的主要因素(波浪和系缆方式)开展研究,通过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波浪条件及系缆方式对系泊船舶响应的影响规律,其中波浪条件包括不同的波向及波浪周期,系缆方式包括不同缆绳配置(有无缆尾索)和不同系缆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45°斜向浪作用下系泊船舶的运动量和系缆力均明显小于横浪作用下的结果;试验波浪周期范围(T=3.5~6.0 s)内,系泊船舶的运动量和系缆力均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变大;从船舶系泊安全角度看,设置缆尾索是有利的;码头前后沿共同系缆布置可明显提高船舶系泊(非装卸作业时)的抗风浪流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相比具有经济、快速的优点.基于静力平衡模型,开发了在风、流作用下系泊船舶系缆力和运动量的计算软件Qmoor.Qmoor根据船舶类型和吨位确定系泊船舶水下的迎流面积和水上的迎风面积,由经验公式计算风、流对码头前船舶的作用力.系缆力采用考虑缆绳非线性变形的Wilson公式计算,同时也考虑了护舷的变位与靠泊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商业软件Optimoor计算结果也进行了比较,Qmoor计算更准确,功能更齐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域耦合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驳船港内防台风系泊的可行性问题。考虑缆绳和护舷的非线性特性,针对不同的系缆布置方案,分析了船舶、系泊缆绳与护舷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特性,为防台风系缆布置推荐了合理可行的布置方案,并讨论了不同预张力的缆绳荷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缆绳数量增加至16根采用422系泊方案布置时,可满足给定台风条件下的系泊安全。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缆绳荷载并未随着预张力的增大而一直降低,而是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在进行系泊操作时,需要选取合理的预张力。  相似文献   

18.
对港口工程设计中常见的蝶形布置油码头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规范要求,采用对比分析法解析码头长度、系缆墩位置和靠船墩位置3个要点。其中,因为船体平直段相对船中的不对称,靠船墩位置是最为重要的设计内容。系缆墩位置不合理,只会影响缆绳受力均匀性和船舶运动量;而靠船墩位置不合理,会导致设计船型范围内的船舶无法安全靠泊。因此,结合某海外5万~30万t油码头,阐述靠船墩位置设计关键点,供港口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连续蝶形多装卸区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边界条件复杂,可用岸线长度普遍受限,靠泊船型组合多,系缆布置形式复杂且较为特殊,安全要求高。虽然目前国际石油公司海运协会的《系泊设备指南》基于船舶系缆对码头的平面布置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的平面布置研究目前相对较少。以某码头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对已建码头进行利旧分析,归纳了改扩建工程的平面布置原则。依托船舶系缆布置图,研究多装卸区码头船舶系缆特点,优化系缆点位布置。运用OPTIMOOR数学模型核实平面布置可行性,并提出离泊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30 000 DWG散货船在开场水域码头系泊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在风浪流组合工况中,对不同系泊方式的系缆张力和船舶运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流向和缆绳长度对系缆张力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可为类似船舶码头安全系泊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