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玄武段)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机理入手,识别分析城市建成区水污染特征及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入河量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小餐饮污染物入河量。其中城市建成区污水接管率低、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截流系统溢流频繁造成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大量进入城市水体是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COD、氨氮、总磷的污染物入河量分别占总体入河量的71.93%、89.52%、87.52%。城市河道水动力条件不足,淤积严重,内源污染释放加剧了河道的黑臭现象。因此选择适宜城市建成区的截污工程及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条件,水动力条件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州市河涌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河涌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以丹山分洪河为例分析了造成河涌现状问题的原因,讨论了河涌生态恢复的目标,并结合广州地区的水系特征,推荐了几种河涌污染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治理应基于生态理念,限制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水质污染、项目工程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等,维护河道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基于实践工程内容,加强关键河道整治工程的应用范围。研究中以案例分析法,针对多向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老虎坑水综合整治工程,从水质污染及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分析与应用,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陆冰清 《中国水运》2014,(1):128-130,133
南通市河网密布,具有发达的水系,由于石化、造纸、印染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水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工工业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是最重要的污染之一。通过对重金属在南通市城市河流的底泥、部分水域中水产品以及城市表土的分布的探讨,说明了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方经济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就是使得建成区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水体黑臭情况,而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为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的分析和理解,系统总结出黑臭水体措施中的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相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雨洪资源利用,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面源污染削减、生态修复,二者之间存在先天性必然联系,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中应更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来开展,拓展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婷 《中国水运》2014,(10):164-165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现代城市水系不仅承载着水源地、动力源、园林绿化以及交通通道等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在发展中无法脱离的污染净化场所,对调解城市微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涉及到城市生态、城市防洪以及城市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项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水系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并可以更好的发挥城市水系在城市微生态环境中的潜在价值,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的价值。文中就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及治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新时期形势下城市水系保护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黑臭水体河道污染底泥具有颜色黑、厚度深、气味刺鼻、对水质影响较重的特点,其清除过程可能会对河床产生破坏,严重时会影响河道水流流态、边坡稳定,不仅可能增加投资,还会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以菏泽市小黑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小黑河黑臭现状和目标,针对河底不同厚度的污染底泥,提出内源治理和生态砾石床组合的河底末端修复技术,保障了边坡稳定,取得了生态治理效果,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永祥 《中国水运》2014,(5):163-164
文中以沙拉依敏河、叶尔盖提河、卡因其河、哈姆斯特沟、卡布尔哈达河的治理为例,对生态保护及城镇景观的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水体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水环境修复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焦点之一。城市水环境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城市黑臭水体识别仅依靠人体感官性指标即可,因此市民对其整治工作具有持续关注性。目前城市河流黑臭问题普遍存在,消灭劣Ⅴ类水体和城市河道黑臭将成为我国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市普陀区横塘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首先对按所承担的功能对河网水系进行梳理、分类,其次,确定河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对河道的年氨氮入河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初步提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对策,并运用Mike 11水动力学软件模型构建普陀区一维河网模型,通过AD、ECOLAB模块,将一维水动力模型与水质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分析治理后横塘河水质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1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中乡村河道为重点治理项目,对乡村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河湖治理、水生态现状、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进行建设,满足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城市内河涌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污染源排放无规律、污染程度严重等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数学模型模拟以及技术集成,探索和研发一套可适用于黑臭河涌长期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了黑臭河涌"水-微生物-沉积物"的"三相"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达到了消除河涌黑臭的目的。为城市黑臭河涌的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加快,生态护岸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包括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基于此,为增强沟河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本文对山洪沟防护治理工程中运用生态护岸的意义进行探讨,重点研究生态护岸的具体运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苗青  王俊 《水道港口》2021,42(3):376-383
小流域河网具有涉及的支流多且流量不均、沟渠纵横、污染源分散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较大等特点,厘清小流域河网治理思路对治理技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长市铜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污染源和河网特点系统分析,在划分干、支流汇水区域的基础上,对河网支流不同污染程度和入河面源污染量进行排序,确定重点治理河道.针对进...  相似文献   

15.
秦淮河治理修复情况浅析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茜  张霖  李妲  王娜 《中国水运》2010,(9):161-162
文中通过对目前秦淮河治理措施的分类总结以及成果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秦淮河的相关建议,重点包括了控制污染源头、治理污染流域、推进生态修复、加强法律监管和公益宣传力度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珠江水运》2013,(21):64-65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河道治理中护岸的发展趋势,以长葛市清瀑河的河道护砌工程为例,对传统的浆砌石护砌、预制混凝土块护砌及生态混凝土护砌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生态混凝土护坡,对生态混凝土的做法、原理及优点进行了论述,最终得出生态混凝土护坡用在城市河道治理是合适的,建议城市河道治理多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7.
巢湖水污染治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湖治理工程,实施十五里河综合治理截污,切断外污染源;巢湖水源保护区污染底泥疏浚,清除内污染源,使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得到改善。建议水污染治理活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使得治理污水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武烈河市区河段河道淤积严重,水质变差,水草疯长,已经威胁到城市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及沿河景观。文章通过对武烈河市区河段污染源调查并对其进行武烈河水体污染成因分析,发现武烈河市区河段具有污废水污染种类多、入河量大等特点,基于武烈河市区河段实际情况提出上游控制、区域内监督建设,防治与治理相结合的建议,对武烈河市区河段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使用建设生态水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河流治理工作的效率,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河道治理是将生态理念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河道治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水流治理理念,采用这种治理方法能够将水资源的污染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对河道治理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治理河道生态的过程时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将河道治理方法有效地应用于生态水利的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20.
自贡东部新城位于中心城区东部,规划总面积34km2,规划人口规模29万人。通过水系连通,串联湖库塘堰,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兼顾改善区域防洪能力。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开河道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水生态构建工程、滨水景观海绵绿化工程等,其水系连通技术方案设计,可为其他类似地区水库、河、湖、水系等相互连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