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沉入式大圆筒外壁静止土压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筒外壁曲面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在土压力计算中引入形状系数的概念,并提出了圆筒的形状系数与筒径关系的经验计算式。指出了边筒的存在影响圆筒外壁土压力分布的机理为筒与筒连接部位凹入部分土体形成的土拱,土拱影响的范围与筒外径大小有关。提出了筒外壁轴向及环向土压力计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土拱效应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大圆筒结构土压力计算的侧土压力系数,并提出了计算大圆筒结构外壁土压力的新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影响土压力的各因素,如剪切力、内摩擦角、筒土摩擦角等。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可知,公式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带减压平台挡土结构的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地减少主动土压力,常常在挡土墙后设置减压平台。减压平台限制了墙后滑动面,此时滑动土体不再是一个楔体,无法采用朗肯理论、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减压平台的位置不同、长度不同,都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长、短减压平台的判别模式,探讨不同种类的减压平台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墙后土压力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刚性挡土墙模型试验中主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和主动土压力产生的机理,利用弹塑性理论,引入接触面单元和旨簧边界条件,建立了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模式。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能很好的地吻合。计算表明实际工程中底部边界摩擦力只影响较小区域的土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挖方工程中,开挖面形状、开挖面角度直接影响到滑动面的形状和滑动面的计算参数。由于开挖的影响,滑动面可能发生在老填土或者新填土中,滑动面上的应力状态不是库伦主动状态,因而不能采用传统的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土压力计算参数的取值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连续排列大圆筒筒外壁曲面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在土压力计算中应用空间计算理论,并引入了平衡拱体积、形状系数与圆筒直径关系的经验计算式。指出了筒外壁的静止土压力的分布的机理与筒外径及平衡拱的体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的假设,建立关于挡土墙上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分方程,并求得精确解,分别给出了墙体水平变位、墙体绕地基转动、墙体绕墙顶转动三种变位模式下,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与库仑土压力公式和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墙体变位模式下的土压力合力等于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结果,但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有显著差别。结合工程设计,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及作用点的取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6,(1):71-80
板桩码头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沿海和内陆地区。常规的设计方法假定作用在板桩墙前后的土压力达到主动与被动极限状态,然而在板桩墙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土体与锚碇结构的共同作用,整个墙体的侧向变形和位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实际的土压力并不处于极限状态,这可能导致工程设计过于保守而造成浪费或过于轻率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众多学者围绕侧向变位对板桩墙前后土压力的影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文中对土体侧向变形对土压力系数的影响和板桩墙变位对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明确了板桩墙所受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庆茶  吴福相 《中国水运》2006,6(5):202-205
在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计算大多是采用的经典土压力理论,本文尝试着把考虑空间效应的土压力理论引入,并编写了计算程序,通过算例计算,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周旋  顾宽海 《水运工程》2020,(3):136-140
现有双排板桩间土压力的计算大都直接采用经典土压力公式,没有综合考虑桩间土与板桩之间摩擦力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桩间土与板桩之间摩擦力、桩间宽度的影响,得出了双排板桩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拓展,使之能应用于黏性土、非黏性土、不可压缩基础、可压缩基础上.随着板桩间宽度的增加,该方法计算出的土压力呈曲线分布,渐近线接近于垂直线,土压力值的大小接近于朗金公式.经与有限元软件Plaxis的结果对比,土压力计算结果趋向性相同,土压力计算值基本一致,证明该计算方法基本合理可靠、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