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交通参与者的视觉、错觉、美学特点与相关交通法律相结合,构建了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交通设施设计中影响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设计要则。  相似文献   

2.
大型枢纽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且车流量大,交通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交通设施设计是道路系统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基于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的总体指导准则,并对智能引导、高架交通标识、地面交通标识以及地道交通标识的核心设计要点进行了提炼阐述,可为大型枢纽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4.
乡村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安全隐患突出,县乡道交通事故频发,成为美丽乡村大规模建设的短板.从乡村交通需求特性出发,结合乡村交通设施现状,剖析乡村交通安全事故的根源.针对村庄交通对外衔接、路段交叉口设计及交通设施设置进行研究,提出通过设置辅路、渐变段,交叉口渠化及交叉口旋扭法等改造手段,并结合实例提出不用路段的交通设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静化设施与景观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思想近年来已获得了推广和应用,但其人文关怀的思想还未广泛深入到具体设计中.该文通过对交通静化定义的论述及其目的的探讨,针对不同形式的交通静化设施的特点,提出了将景观设计应用到道路交通静化设施中的相应方案,以在满足交通静化和提高行车安全的同时,提高交通环境的景观效果,以使交通静化设计充分凸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信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基本语言,其设置与安装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交通秩序与交通安全,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文中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灯应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促进交通信号灯规范设置、安装和使用,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作为重要基础性设施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该文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欢乐谷水上运动中心配套交通项目为例,论述旅游区交通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并重点探讨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而道路交通设施却增长缓慢,致使交通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在深入剖析兰州市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兰州市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措施。最后对兰州市重大交通设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属于综合交叉研究。主要围绕人、车辆、道路与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简要分析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在交通参与者、道路条件与安全设施及自然环境、交通信息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熊文华  胡少鹏  王佩  张杰华 《公路》2022,(6):218-222
交通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协同能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自动驾驶车辆功能局限性进行分析,找出自动驾驶车辆对路侧交通设施的潜在需求,从功能角度将路侧交通设施分为常规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协同设施、基站及网络设施、高精度定位设施及路内服务设施等,构建了车路协同路侧交通设施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路侧设施配套分级设置的角度,提出四级自动驾驶道路分级标准,以及配套路侧设施设置要求,细化完善当前自动驾驶“路端”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标线是用于交通管理的基础设施,是向驾驶员传递交通信息的工具,其设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在交通标线的设置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之处。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道路交通标线设置情况的实际调研,梳理了道路交通标线在设计、施划、维护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对深南大道改造工程的设计,总结了道路交通综合改善的一些设计要点。文章提出道路改造应与交通改善同步进行,应重点解决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并应兼顾交通未来发展需求;道路交通综合改善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交通(公交、行人及过街)、景观等因素,达到改善道路状况、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提升道路景观、完善交通设施等目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修建了8.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为了与道路网相适应,美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指路标志系统是十分重要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1935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标准——交通控制设施手册MUTCD,随后经过逐年完善,MUTCD手册成为美国广泛应用的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和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为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自2010年起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重点普及安全知识、安全理念,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提醒人们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摒弃交通陋习,为维护道路交通公共安全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1,66(6):261-269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驾驶员行车安全舒适性息息相关,如何合理有效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对降低驾驶员行车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基于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原理和基本设置原则的分析,针对道路行车条件基本一致、分别依据中国和英国的交通安全设施相关设置规范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段与香港口岸段桥梁和隧道影响区域两个路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陆段和香港段在交安设施设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交通标志,大陆段的版面图形和香港段的版面颜色设置更为合理,但香港段隧道入口前交通标志数量和版面信息过载;对于交通标线,大陆段隧道入口前设置的减速标线和红色路面铺装不符合交通安全需求和交通色彩要求;对于护栏,大陆段和香港段护栏连接处均未做过渡处理,存在交通运行风险。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建议措施,为我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用材料包括普通材料、逆反射材料、荧光材料等,各种材料的颜色表现为表面色和逆反射色。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产品如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及标线带、突起路标与轮廓标、锥形交通路标等,利用其各种材料被赋予的特定颜色,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着所需的交通信息。在白天人们感知的是表面色,在夜间感知的是逆反射色。分析研究道路交通用表面色和逆反射色,对交通安全设施产品的生产、使用至关重要,对道路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城市交通设施的投资费用、安全性、交通组织、投资决策周期、舒适性、美观性等因素作为指标,将复杂的指标统一转化为可以量化的经济单位来衡量交通设施配置的经济影响,建立了道路交通设施配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可对各种交通设施进行经济影响评价,为交通设施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设施舒适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交通设施的舒适度评价模型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心理感受、生理感受入手,针对舒适度这个评价目标.确立二阶评价指标,并使用模糊计算法和层次分析法衡量道路交通设施的舒适化程度。道路交通设施舒适度评价模型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人员对道路交通设施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