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化法施工放样,是将无多余观测的直接的方法,转换成以能够进行多余观测的测量为主的一种放样方法,是通过多测回观测和平差来提高放样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几种典型自由设站法测量的解算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政工程测量中 ,在待定点P上设站 ,以必要的精度观测P点到几个已知控制点的方向或 (和 )边长 ,通过平差计算 ,进而获得P点的坐标和精度 ,这种测量控制点的方法称为自由设站法。该文介绍几种用该方法测量的实际解算及其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润扬大桥悬索桥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评价桥梁结构体系的实际使用性能,大型桥梁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静载试验。针对润扬大桥悬索桥静载试验工程项目,研究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桥梁挠度变形观测的方法。论文介绍了全站仪法测量桥梁挠度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对全站仪法观测桥梁挠度变形值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到润扬大桥实地踏勘,制订了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的具体方案。通过对全站仪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证明了全站仪法大型桥梁挠度变形测量结果可靠,观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杨吉新  朱伟伟  丁兰 《公路》2011,(3):20-25
以哈大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为背景.介绍了运粮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与观测方法.采用曲线拟合法综合分析了桥梁墩台的沉降变形趋势.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累积沉降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累积沉降的预测,对今后的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米超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复杂且施工允许偏差小、塔柱离岸远但施工测量精度高,为提高其施工测量的精度,以在建的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例,对其首级施工控制网布设、大型沉井控制测量、超高塔柱施工测量及变形测量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该类结构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设计,以满足后续施工精度要求。设计同轴觇标灯优化跨河三角高程程序,以提高跨河三角高程的测量精度。采用新型高精度竖向位移测试系统测量沉井垂直度,智能化测控沉井姿态。提出采用基准投点法控制塔柱垂直度并估算测量精度,解决超高塔垂直度测控的难题。合理选择观测方法进行塔柱变形观测,以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车辆段整体道床区路基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为保证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首先采用沉降观测异常数据判别方法,对沉降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根据路基沉降数据的特性,分别以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法为核心技术构建了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预测方法与过程。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显示,依托工程路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运营期不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现有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精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和沉降稳定动态控制的需要,提出了在不同施工期沉降增量的精度指标。结合高速公路水准网精度低于沉降观测精度要求的特点,提出和研究了拟附合水准路线的平差和精度估计方法。通过比较认为高速公路沉降宜采用三等水准观测,观测路线型式和观测线路数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灵活确定。还对不同测量规范的限差要求进行了比较选择,提出了提高观测精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和沉降稳定动态控制的需要,提出了在不同施工期沉降增量的精度指标.结合高速公路水准网精度低于沉降观测精度要求的特点,提出和研究了拟符合水准路线的平差和精度估计方法.通过比较认为高速公路沉降宜采用三等水准观测,观测路线型式和观测线路数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灵活确定.还对不同测量规范的限差要求进行了比较选择,提出了提高观测精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观测桥梁挠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同条件观测桥梁挠度,选定了相应的观测方法,通过精密水准仪观测数据检核全站仪观测成果,并应用误差传播定律进行精度分析,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全站仪可满足挠度观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青岛海湾大桥大沽河航道桥钢箱梁采用大节段吊装法施工,以钢管支架作为临时支承.在钢箱梁吊装前须进行支架预压.采用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观测高钢管支架沉降量,其观测结果的中误差为±3.08 mm,小于±4 mm,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11,31(1):53-56
为摸索出适用于城市交通繁忙、不易立尺地段的地表沉降观测新方法,通过推导全站仪固定测站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公式,论证用三角高程测量可满足二等水准测量,并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以及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与NA2水准仪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全站仪固定测站的方法,可满足城市闹市区交通繁忙市政道路的地表沉降观测,该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模糊识别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外业观测瞬间的模糊因素对外业观测精度和速度的影响。通过计算隶属度的大小,定量评判各个模糊因素,以寻求最有利的观测状态。  相似文献   

13.
路面平整度的发展趋势受交通量、温度及使用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建立综合全面的预测模型。而时间序列法利用历年的IRI值可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传统的时间序列法计算的不足,提出了将卡尔曼滤波应用于时间序列IRI预测模型的方法,能充分利用观测值对状态估值进行实时修正,可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且无需储存大量的历史观测数据。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选择苏通大桥首级GPS控制网桥轴线附近的几条跨江基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线精度随观测时间的变化情况。将连续24 h观测数据按1 h间隔累积并进行基线解算,认为基线精度并不会随观测时间的过多增加而有明显提高。将24 h观测数据分别按4、6、8 h进行分段基线解算和分析,认为选择较好的观测时段和较短的观测时间,同样可以达到连续24 h观测的效果。研究观测时间的选择对基线精度的影响,对合理安排GPS网复测和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站仪高程测量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全站仪单向和对向观测高差的原理,提出大气折光系数的测定方法和减弱大气折光影响的措施,并对对向观测高差的精度进行分析,指出为了保护测定高差的精度,提高竖直角的观测精度和限制视线长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线下工程施工后的沉降进行观测与控制。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精度、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与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曲线拟合法为主,研究了预测模型的速率与沉降的特征,指出了Gompertz模型、Usher 模型等增长曲线预测工后沉降存在的不足,改进了二次三项式预测模型,提出了计算幂函数模型参数的简便方法.结合高速公路长期的工后观测资料,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并对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公路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精度问题,本文结合某地区开展了以载波相位观测量的GPS精度计算,分析了GPS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处理对象的静态相对定位(RTK)技术在道路测量的应用。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COBS)的GPS点全局控制检测站,通过在某一地区设定各未知点,采用不同基准站进行了系统的精度测量实验,测量精度高程分布和水平分量均保持在2 cm以内,满足工程测量需求。结构该区域道路工程实例,对CORS框架的高精度GPS公路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从获得的数据结果中表明该方法在道路测量中具备高GPS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软土路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软土路基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总结了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观测仪器、观测精度及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0.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结合在沪杭、同三等高速公路沉降观测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条件,探讨适合于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就沉降观测的精度和频率、水准测量的等级、测量设备的选用、沉降观测的具体操作方法、观测成果的整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