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色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倡导绿色交通已成为现阶段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为视角,通过分析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对于打造绿色城市名片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了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打造绿色城市名片的可行性。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出行,建设绿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杨海霞 《综合运输》2022,(5):132-136
城市景观大道越来越普遍,景观大道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整体设计应更包容与多元,强调人们的交往、休闲等公共空间,注重城市环境功能的建设。生态景观大道更多地体现人、车、生态环境之间的融合,从“交通性”到“强景观+交通性”功能定位的转变,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型环保交通。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中央生态林地片区的望园路道路设计为例,对城市生态景观大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重点阐述了在对既有生态环境进行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在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绿化景观、附属工程等方面的精细化设计,为城市生态景观大道设计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不仅要符合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也要在宜居环境上加强创新,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让人们有良好生存环境。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属于系统工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要关注生态规划,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交通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自身条件与特征、城市规划等内容,作出全面分析与考量,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与应用绿色能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不断提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首先对生态城市进行概述,然后提出了交通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正逐步加深。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进入以存量规划为主的时期,尽快实现“多规合一”、搭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基于我国土地规划方针,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特点,系统分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推广“一张图”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面向规划工作全周期,构建囊括开发、应用与管理的“一张图”系统化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柏林城市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柏林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思路位于中欧平原的德国首都柏林是东西欧交通要冲,地处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交界位置,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占城市总面积的1/4,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群交相映辉,城市环境非常优美。柏林市长在谈到柏林城市交通时说,城市发展规划、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三者必须一体化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只能加强,不可降低,绝对不允许以牺牲城市环境的巨大代价换取城市交通的发展。为了实现柏林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依赖不断延伸公共交通线路网络的覆盖面,不能依靠大规模拆迁市内房屋建筑,把原来的狭小城市通道变…  相似文献   

6.
隧道是地下空间重要的利用方式,有效缓解了交通的压力,尤其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两座城市之间的道路由于大山的阻隔,不但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更使人们正常的出行秩序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隧道是社会进步重要的产物,不仅能够提升城市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改善了地方的经济建设。但在隧道修建时,会产生施工废水,若直接排放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要求,并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因此,基于铁路隧道建设的重要价值,应重点分析隧道废水产生的主要根源,运用净化处理技术,提升隧道工程的建设品质,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是一种低污染且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这可以解决我国因私人汽车增加等原因所带来的交通拥堵、汽车排放尾气增加、资源短缺、城市能耗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空气污染等问题。且该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可以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和促进社会公平。目前,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在持续进步,本文以舟山为例,从基础指标、交通工具和道路建设三个方面选取数据,并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对2016年至2018年舟山绿色交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状况最优,其次是2018年。  相似文献   

8.
柏林庞大复杂的有轨交通用直流牵引共电方式,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然而地铁杂散电流的存在对城市地下金属客线有电腐蚀严重危害作用。柏林交通公司根据VDE0150标准,对地铁迷流有一整套理论认识,有完整深入、行之有效的措施,有一支兢兢业业的监察、测量、处理迷流的组织和工作人员。对于我国地铁建设以及有轨交通建设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要使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重庆江习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介绍生态设计理念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公路建设无疑会极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公路建设毕竟是一种大规模、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之荒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自然恢复。同时,新疆公路建设一般跨越多种地理地貌单元和生态环境区,公路分布具有连续跨沟、翻山越岭、穿越沙漠与绿洲等特点,荒漠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道315线叶城至墨玉段公路工程为例,对路线穿越的戈壁荒漠区和绿洲农田区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西江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建设规划情况,分析了在西江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为协调西江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活动会破坏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本文在阐述了公路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公路建设和管理中的环境特征,就公路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从综合设计、监管及施工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环境的一体系监管、完善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强化设计与建造统一性和加强建设施工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今后公路建设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交通拥堵、生活品质降低、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当前,"绿色、低碳、环保"出行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也逐渐引入了绿道规划建设的相关理念,本文以成都市新津县为例,重点探究了如何在山水本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做好绿道系统规划,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化城市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使绿道被更多的人接纳和使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广西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当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位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宝天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建设项目作为交通部确定的典型示范工程,在项目建设的一开始就确定了"生态路"、"科技路"、"旅游路"的建设目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组织机构,认真贯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乃至运营管理等方面,高度重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公路建设中环境的保护及生态恢复工作,从而使公路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分析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依据西部路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要点提出设计、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枢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提高枢纽城市竞争力成为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为加快河南省枢纽城市建设,提高枢纽城市竞争力,本文从经济发展、枢纽建设、枢纽经济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了枢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20年数据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研判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商丘枢纽城市的竞争力,分析枢纽城市发展短板,提出郑州、洛阳、南阳、商丘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提升枢纽综合竞争力,服务引领我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芳 《综合运输》2003,(5):40-4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交通阻塞、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可持续交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指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相容的交通,其实质是使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首先交通内部要实现可持续性,即交通资源能够得…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能耗、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创建绿色的城市交通发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严重,行车难、停车难,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环境污染日益恶化。以北京为例,交通需求总量的大幅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交通供给的增长,市区道路网及城市运输服务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已经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整体调节能力。虽然政府近年来加大力度进行道路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涨,道路交通的拥挤程度逐年恶化。由于这一情况,政府大力提倡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但实际上成效并不明显,北京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率尚不足30%。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是道路对城市空间的吞食,对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