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暖话冰标     
春暖花开,每年一度的严冬即将过去。你可知道当轮船航行到雪漫冰封的北方港口,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冰区航标? 我国海区只有渤海和黄海的北部海域到冬季结冰。由于受当地的风、气温、潮汐、海流和地形的影响,多数港口除了有同海岸固接在一起形成的少量固定冰外,更多遇到的是不同程度的流冰。在结冰海区不能布设通常的航标,因为海冰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黄海北部和渤海,每年冬季都要生成大量的海冰,对舰船的航行和海上设施的安全影响较大,随着此海区的港口和海底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和安全保障愈来愈重要。那么,破冰船在冰区航行,其特点及操纵方法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南堡海域冰情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堡海域冰情调查的基础资料,对该海域的海冰冰情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分析了海冰对滩海石油工程及海上生产的影响及危害,探讨了工程设计与生产作业应注意的关键环节,给出了该海区最大平整冰厚度设计的具体数值,并指出了滩海石油工程抵御海冰破坏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方海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海上交通条件复杂,海上险情多发,海上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根据对《航路指南》、气象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北方海区的风、浪、海流、能见度、海冰等自然条件和船舶交通流量、客船航线、海上险情统计等交通条件。通过对北方海区海上救助环境的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北方海区海空救助力量部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佟海森 《水运管理》2001,(7):37-37,24
海冰是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冷冬气候影响,流冰非常严重,其会对港口水域助航设施及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给海上救助工作增加相当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刘睿  朱银兵  张婷 《船电技术》2011,31(1):30-33
本文分析了罗兰C单台链双曲线位置线的GDOP的几何运算过程,运用MATLAB 工具仿真南海(15°N,108°E)到(23°N,116°E)区域几何精度因子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长河二号"系统在南海大部分海区定位误差较小,但是在(15°N,108°E)到(23°N,110°E)附近海区GDOP值较大,说明了在近海岸线区...  相似文献   

7.
赵津  杨敏 《中国海事》2013,(7):53-54,59
文中分析了东北航道沿途各海域的特点,并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专家对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北极东北航道关键海区及冰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在冰标设计和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航标设计的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和北方海区冬季海冰分布状态,提出既具备冬季抗冰性能、又满足助航效能要求且能够常年使用的新型冰区系列化通用灯浮标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9.
王永利  何扶文 《航海》2014,(6):44-46
本文对北海海区冰情进行了简要介绍,总结归纳了海冰对常规灯浮标以及航标管理工作的影响,在分析四季通用冰区灯浮标的性能要求和现有冰标的航标效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四季通用冰区灯浮标的研发思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渤黄海冰情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近30年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袭来,沿海大小港口均遭海冰袭击,部分港口被迫封港,海冰对港口设施、海上交通运输和生产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分析了渤黄海海冰的特点和影响,并结合我国港口和海上交通运输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在结冰的渤海海域发现了油气资源,进而促进了海冰问题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海冰调查、海冰生消与运动、海冰物理力学行为、冰荷载、抗冰结构设计及海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的海冰研究成果不仅保障了渤海油气开发的建设与运行,而且对于目前在黄海和渤海冰区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中将从冰区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回顾我国海冰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2.
王庆凯  李志军  卢鹏 《船舶》2023,(1):137-14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极地海冰研究,在海冰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但相关工程应用研究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极地航运价值的日益显现,我国愈发重视极地海冰工程性质的研究。海冰物理和力学性质是关键的海冰工程参数,决定了冰工程的合理设计和安全运维。该文利用2019年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固定冰区提取的完整冰坯,在低温实验室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海冰弯曲强度和有效弹性模量。文中将海冰弯曲强度、有效弹性模量与海冰孔隙率建立关系,利用弯曲强度下包络线和有效弹性模量上包络线评估了南极普里兹湾固定冰的承载力,为南极冰面卸货提供了安全保障。该研究利用海冰物理参数获取海冰力学参数,进而设计冰层承载力,为海冰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背景下,极地海冰预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极地海冰预报能力是极区船只航行以及极区能源开发与保护等许多领域和方面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国发展并建立极地海冰预报系统,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海冰数值动力模拟进行模型开发、检验和验证,使模式结果不断向观测值靠拢,以实现灵活、强大的海冰模拟的目标,提高对极地海冰演化的预测。我国的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在准实时同化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卫星观测海洋表面温度数据的融合,解决了极区观测变量数据同化技术中海冰-海洋界面物质和能量的协同调整的难题,为极地科考和商业航行提供更精细化、更准确的海冰预报服务能力。文中简要介绍国内外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难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驶向北极     
曾几何时,跨越北冰洋,开辟北极航线,缩短东西方距离,是无数航海蒙的梦想。然而由于北极海区海冰阻隔严重,16世纪到19世纪,数以百计的航海家为探索这条航道付出了生命,直到19世纪中叶,航海家才分段走通了这条航线。近30年冰融化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马桂山  丁善读 《水运管理》2010,32(12):28-30
分析渤黄海海冰的特点和影响,结合我国港口和海上交通运输的特点,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编制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健全海冰预报体系;适当增强抗冰能力;关注船舶航行安全;构建应急物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的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结合我国"雪龙船"科考船和"永盛轮"商船东北航道航行资料,对北极东北航道夏季的海冰冰情进行分析,探讨东北航道2002~2016年7~10月的适航性.结果表明: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可有效减小其数据间的系统差异,获得一致性更好的长时序卫星观测资料;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冰情在逐年减轻,航道适航性愈加良好;航道开通时间窗口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极东北航道中段受海冰影响较大,但海冰影响呈减小趋势,可通航天数不断增加,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可为我国科考船和商船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初,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环黄渤海海冰范围扩大并超过常年同期,为保障电煤运输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有序进行,海事部门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发布海冰预山东海事局组织海空立体巡航,巡查海冰冰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现有海难救助力量前提下,根据季节性海况变化及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海难救助力量驻防海区,以期达到海难救助能效最大化。采用Stackelberg计算方法,构建遇险船舶所在海区海难救助驻防海区选择模型,根据我国季风变化和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实际情况,运用灵敏度分析计算法对长江口等海区进行实例验证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海难救助重点驻防海区为长江口和珠江口。本研究的选取模型和算法符合中国海难事故高发区变化实际,为科学调整海难救助驻防海区提供决策依据,以期维护成船舶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冰冻灾害,给陆上、水上交通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今年的环黄、渤海的冰情接近常年,但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防抗海冰工作依然比较严峻。2011年2月,预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环黄、渤海可能会迎来新的一轮挑战,为了有效防抗海冰灾害,减少海冰对海上交通运  相似文献   

20.
北极海冰是制约船舶在北极圈安全航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海冰的影响范围、分布特征、海冰的漂移、海冰的周期变化等的分析可以得出北冰洋海冰的变化特征,从而可为以后实施北极航道的规划和建设、船舶航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