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战立 《中国水运》2007,5(11):74-75
桥头跳车是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经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宁杭高速公路现场工程实践,认为路桥接触段的沉降差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从设计、施工开始时就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减少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2.
杜尚泽 《中国水运》2006,4(5):67-68
对高速公路软土变形和沉降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基本方法,并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对新演变的小桩法的实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为工程实例,根据沉降观测的结果,比较了采用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说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工后沉降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桥头、结构物地基,以及软土深厚的段落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东南沿海滩涂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桥梁及海堤等构筑物,由于其复杂海域环境及深厚软土地基的存在,常规设计方案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及其施工进度计划并不适用。从施工现场开展的长期沉降观测获得的大量实测数据出发,通过选取适当的沉降变形预测模型,比较客观的反了超深厚软土地基堆载预压过程中沉降及稳定实际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堆载预压卸载控制标准,为同类型海堤与桥梁交叉区建设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介绍了横剖管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代替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的应用情况。应用表明,采用横剖管进行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具有不容易被破坏、测量精度高,且能够反映整个观测断面的软土分布及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采用观测的数据指导路基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代替沉降板进行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控制的效果对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实测沉降资料,对高速公路路堤填筑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桥头和一般路段路面结构层的施工控制标准分别为0.3 cm/月和0.5 cm/月。实践表明,该标准对控制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量有着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口软土地区围堤工程工后沉降量预留往往不准的问题,对该区域淤泥质黏土进行了一系列一维固结试验,研究该地区软土的固结、次固结特性,探究该区域软土的压缩指数、次固结系数及次固结系数与荷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软土压缩指数小于典型上海软土的压缩指数;该地区软土具有明显的次固结特征,淤泥质黏土的次固结系数在0. 01~0. 025;次固结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提出了该地区考虑次固结沉降的围堤工后沉降预测方法。试验所得结果及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对长江口软土地区的围堤工程工后沉降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径向基神经网络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沉降是土力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沉降预测可以为软土地基的工程设计以及下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以自组织神经网络为基础,利用其具有的自组织、自适应、容错性和较强的学习、联想能力,结合连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工程实例进行预测.说明该方法能够简便、精确的预测软土地基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天津津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上改扩建工程的地质情况及施工的特点,按照拟定的拼接拓宽沉降控制标准选择了换填法、搅拌桩及PTC管桩等复合地基方法处理软土地基,从通车后近2年的运营情况及沉降观测资料分析,拼接拓宽后行车平稳舒适,实测沉降量也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江高速公路的测斜、沉降速率、孔隙水压等实测数据的分析.论述了软土地基处理后,路基堆载过程中排水通道对软土固结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CFG桩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智  王跃 《水运工程》2007,(7):98-10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经CFG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减少较多,路基土侧向位移量很少,能够承受较快的加荷速度,时解决软土地基高填路基的稳定、沉降、加快施工进度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软土的工程性质、物理指标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软土地区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得出了解决软土的沉降问题是解决软土地区桥头跳车的关键,同时总结了常用的处置技术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迅速,高速公路对地基变形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不超过30cm,路桥交界处低于10cm。沪宁高速公路是我国沿海在软土地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过开展沉降观测,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了解了地基沉降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发展情况。为地基沉降规律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保证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杭瑞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实测沉降数据直接建模,进行了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将预测结果与曲线拟合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三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神经网络法能避免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计算精度高,泛化性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豪 《珠江水运》2014,(14):85-86
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软土路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路基情况,路基变形程度大、强度低,如果处理不合理,会导致出现路堤滑动的情况,在路堤和人工构造物衔接的地方出现沉降差异、起跳车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对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临界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存在路堤临界高度的问题,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现场实测数据,探讨了临界高度对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路堤填筑到临界高度以后,软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侧向位移量都急剧增大。最后,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算法来计算路堤临界高度,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7,(6):626-631
天津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深厚的软粘土,研究其蠕变特性对于预测该地区建筑工程的地基变形和长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天津滨海地区典型软粘土进行了一维固结蠕变试验,根据时间硬化蠕变定律建立了蠕变本构模型并确定了模型中的3个蠕变参数:应变率系数A、应力指数n和时间指数m。结合道路工程实践,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路基沉降分析,对比了固结模型与蠕变模型的沉降量计算差异。研究表明,天津滨海地区软土的蠕变特性显著,考虑软土蠕变特性的路基沉降计算结果较固结模型大20%,且与工程实测结果吻合,软土蠕变导致的沉降量在道路工后沉降中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某高速公路试验段软土路基处理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某高速公路试验段软土路基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沉降、位移和孔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兴段Y形沉管灌注桩(简称Y形桩)处理高速公路桥头车软基试验研究.通过桩身质量检测,高、低应变测试,竖向和水平向静载等试验,证明Y桩的成桩质量可靠.从桩土荷载、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等方面对监测断面进行了观测.综合分析表明,Y桩处理桥头软基具有技术优越、经济合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沉降造成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开裂等常见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实测数据和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计算软土地基中沉降、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为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