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季节性冻融地区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的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水量大大增加。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量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再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会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便会形成翻浆。  相似文献   

2.
翻浆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水量大大增加;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路面就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坏路面,妨碍行车,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战备都具有一定的危害,并增加道路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路基翻浆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  相似文献   

4.
路基翻浆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  相似文献   

5.
翻浆是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水量大大增加i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路面就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路基冻胀与翻浆产生的现象与作用机理入手,分析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道路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其中土、水、温度是内因,行车荷栽和路面构造是外因,翻浆的产生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维修方便等优点被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市政道路等广为应用。但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裂缝的出现不仅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品质下降,而且带来路面病害的恶性循环。降水可导致路基整体强度降低.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随着此局部区域的逐渐弱化,外部水更易侵入,引起路面下陷,如果冻胀,路面会隆起,春融季节发生翻浆。沥青路面裂缝的检测是沥青路面养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里程长或破坏严重或兼而有之,具有工作量大等特点.现场往往采用手工绘制草图.  相似文献   

8.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工程质量。路基翻浆是指路基湿软.出现弹簧、破裂、冒泥浆现象。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通常会遇到由路基翻浆造成的路基稳定性差、沉降过大等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路面基垫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连接路基和路面、隔水及传递路面荷载的作用。如果在施工中,对有些环节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弯沉度不达标、翻浆等质量问题,给行车安全留下隐患。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路面基垫层的施工质量。下面,本人就路面基垫层施工的质量控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盐渍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渍土路基在潮湿或过潮湿条件下,抗剪强度急剧下降,再加上行车荷载的作用,容易导致道路翻浆。因此,寻求盐渍土在不同含水量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盐渍土地区道路翻浆影响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盐渍土作为一种环境敏感性特殊土,其工程特性随水、热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水分和温度的影响下,土中的盐类(尤其是易溶性结晶盐)会发生相态和数量的变化,使盐渍土具有不稳定的工程特性。因此,盐渍土地区道路经常出现路面翻浆、溶陷以及路基次生盐渍化等病害。此外,在高含盐量地区特别是在高地下水位地区,由于路面基层材料中盐分聚集会降低路面强度,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因素也很多,但水是危害路基路面的主要自然因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路肩、边坡和路基的冲毁.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坑洞、拥包、沉陷、剥落、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唧泥.底板脱空、错台、断板等常见病害,造成这些病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水毁害。为了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就要注重加强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只有做好路基路面排水,才能保证路基、路面结构性“B'C.‘/r口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公路翻浆是指春融期间公路路面出现潮湿、斑点、松散和龟裂,在行车重力作用下,路面发生垂直变形,出现弹软、车辙、局部隆起,挤出泥浆,使路基路面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影响车辆安全畅通,是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主要病害之一.本文结合多年实践,对公路翻浆形成过程、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浆是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水损害形式。路基土方填筑过程中,由于土方本身含水量过大或路基碾压成型前遇雨,在碾压过程中易产生翻浆,发生“弹簧”现象。冲刷沟槽、空洞、坍塌也是路基边坡常见水损害病害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翻浆是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水损害形式。路基土方填筑过程中.由于土方本身含水量过大或路基碾压成型前遇雨.在碾压过程中易产生翻浆.发生“弹簧”现象。  相似文献   

16.
道路翻浆是严重损坏路基路面、影响行车的病害。产生翻浆的原因比较复杂,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效地预防和处治道路翻浆,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7.
概论 所谓崩坍是指陡峭的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或猛烈地向下崩落的现象。崩坍对工程施工和营运阶段的危害巨大.小的崩坍对于行车安全及及路基施工(养护)工作影响较大,大的崩坍不仅会损害路面、路基和其他设施,阻断行车.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迫使放弃已建成道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  相似文献   

19.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由路面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先决条件。路基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从而对道路使用者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行驶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路面的损坏,往往与路基的强度不足、变形过大、排水不畅、路基构造物的缺损有直接关系。路基结构在车辆和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下,其使用性能会发生变化,由此路基结构逐渐出现破坏,并最终导致不能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在路基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养护或者改建措施,使路基的使用性能得到部分恢复,甚至提高。由于路基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有必要进行路基工作性能的评价,从而为路基养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建立一套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评价系统,科学合理的对高等级公路路基工作性能进行评价,对指导养护管理部门进行养护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下面谈谈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