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是谁营造了这历史的时空?不是上帝,而是一群怀有梦想的航标人和他们执意铭记历史的想法。唐承源、梁海虹、冯心恺、冀振宇……这些名字注定与北部湾航标馆联系在了一起。在北海航标处的北部湾航标展馆里,时空似乎变异了。从上世纪50年代的煤油航标灯到现代航标器材,从泛黄的档案资料到精美的图片,从久远的航标测量工具到现代化的遥测遥控,这里俨然是一个航标历史的矿藏。历史与现实,文物与新品,破坏与珍  相似文献   

2.
海洋法治建设是影响国家、地区治海方式的体现,也是支配和引领人类涉海行为的重要文化因素。当今众多海洋问题频发,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缺失。舟山作为“十二五规划”中唯一海洋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其重要研究课题。文中从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现状、海洋法治文化的效益与功能阐述了海洋法治文化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式,从而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浙江“海洋强省”战略,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朱杰 《珠江水运》2013,(21):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勒了一幅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建设海洋强国,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权、海防,更需要一颗“海洋之心”。这颗“海洋之心”,则需有深厚的“海洋文化”来孕育。只有“海洋文化”繁荣昌盛,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才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华承昌  BMF 《游艇业》2006,(4):94-99
“达特茅斯是英国南部一个小镇,但这里凝聚着英国悠久而浓厚的海洋文化。如果你喜欢大海,喜欢游艇,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个小镇走走,感受一份异域的风情与宁静。”[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阐述海洋意识与国家战略的关联度,分析学校教育建树崇尚海洋文化的必要性,对各类学校开展海洋文化教育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从“了解海洋”科普教学着手,设计“人文海洋”为核心的文化培养方案,开展“我与海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取得“热爱海洋”为目标的教学成果,并探讨海洋文化普及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快乐精英     
《游艇业》2010,(10):10-10
几乎所有奢侈品杂志都在标榜自己的读者有多么高端,《游艇业》也不例外。这里集中了中国最精英的人群——首先,他们有能力消费游艇;其次,他们热爱海洋文化一这需要有冒险精神和宽广的胸怀;同时,他们要能抽出时间、并懂得快乐生活的真谛——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至少需要你找到“接班人”,把偌大的企业交出去打理。  相似文献   

7.
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1世纪是海洋世纪,纵观世界,哪个国家能在海洋开发中先行一步,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例子很多,唯有从他国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壮大自身,我们方能抢得海洋中的"泊位"。美国:着重海洋环境保护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工业化、城市化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舟山与舟     
舟山之名,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日: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SOS百年回眸     
安飞 《中国船检》2008,(8):58-60
今年的7月1日是“SOS”诞生百年纪念日。自1908年的这一天开始,SOS被全球公认为遇难海洋船舶的求救信号。近百年来,“SOS”广为流传,逐渐成为莫尔斯电码家族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它的应用范围也从海洋船舶延展到陆地、空中、荒岛以及所有发生危险的场所。在这百年辉煌历史中,“SOS“挽救了无数生命,它甚至成为一种世界文化在每一个角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马晓雪  王蕾  尚姝 《世界海运》2012,35(10):12-15
探索航标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根据航标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新时期航标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拓展航标文化功能、优化航标制度文化和丰富航标精神文化内涵三方面,提出加强航标文化建设的举措,谋求新时期航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航保文化不仅是行业的文化,更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南保中心创新文化载体进行“对外扩张”,对航保文化走出南海、走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海上本没有航标,是我们的祖先在航海过程中,在暗礁、浅滩附近或海岸口门、江河边,指定或设置了指引方向的自然或人工航标;石头、树木、塔等本没有生命,因某种机缘成为自然或人工航标后,与人类航行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慢慢地就成了精神印记,成为一种安全信仰。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21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第49届联大向全世界公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以提高人们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地球上每一个公民保护海洋及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海洋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地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沦…  相似文献   

13.
发展海洋文化的关键在于海洋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洋意识在海洋文化发展中所起的灵魂作用,分析影响海洋文化发展的海洋意识问题,从加强政策导向、扩大舆论宣传、落实教育举措、注重公民自我实践等几方面,提出发展海洋文化的海洋意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灯塔是航标的一种,是人类征服海洋、保障安全通航的重要产物。在灯塔的发展演变和应用过程中,其负载的文化寓意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航标行业本身过于专业和冷僻,灯塔的文化价值并不为人所熟知。对此,以舢舨洲灯塔为例,从灯塔的历史变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奉献"的灯塔精神、灯塔科技的发展、灯塔的社会辐射和影响力几个方面,对灯塔的多元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优良的港口、水域、航道配布合理、完善、科学的航标系统,才能为进出港口船舶提供优质的航行服务。在航标配布中,应当考虑五个方面:一是航标配布设计,不仅要“纸上谈兵”,更应注重实地考察;二是浮标的回旋半径不宜太大;三是航标位置与航道底边线距离合适;四是障碍物标示,采用“就地”或“就近”原则;五是转向点和航道交汇处标志有区别。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善、合理、科学的助航系统,减少船舶安全航行事故,降低航标被撞的几率和航标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国新 《中国船检》2007,(3):42-47
21世纪,人类走进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新时代。海洋领域内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归根到底都是科技的竞争。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以科学发展为手段,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在这种形势下,原始创新能力和再创新能力成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视窗     
徐祖远副部长参观中国航标展馆6月5日,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党委书记梁晓安等领导参观了中国航标展馆。  相似文献   

18.
曹金平 《航海》1999,(3):10-13
中华民族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中国本该成为海洋大国的主人。然而,中国又悄然退离海洋,成了列强瓜分的牺牲品。重视陆地、疏远海洋,黄色文明压抑蓝色文明,这是历史的畸变,中华民族的悲哀。“海洋世纪”,当今的中国面临新的历史抉择,是发奋争当海洋强国,还是甘心沦为二等海洋国家?时代呼唤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要更新。  相似文献   

19.
葛树增 《中国海事》2006,(8):F0002-F0002
8月5日上午,黄先耀副部长在部海事局郑和平副局长和天津海事局、河北海事局领导等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航标展馆。交通部黄先耀副部长视察中国航标展馆@葛树增  相似文献   

20.
朱坚真 《珠江水运》2012,(18):22-25
海洋经济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科技创新不足、环境治理等问题。而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现有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争取海洋利益、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了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调整。海洋经济发展开始从量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