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的远见     
<正>如果以文化本身来论文化,多少显得狭隘和固步。发源并繁茂于湛江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是先"军营",而后"文化",先注重文化所创造的价值,而后考虑文化的形式和符号。军营文化走向哪里,自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徐闻海事局局长彭千认为徐闻海事局的军营文化完成了初步的构架、创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对未来,文化建设坚持军营平台和海事主业,能为安全新常态做点什么,才是文化的应有之义。细数广东海事局的十大文化品牌,军营文化未必是最出彩的一个。在众多的文化品牌中,它显得弱小而倔强。在华丽的包装背后,它走的是一条"简包装"的路。趋同的华丽与智慧在于: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2.
<正>徐闻海事文化根植于广东海事文化沃土,汲取了徐闻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其核心价值是:培养"精气神",打造"海事魂",共同愿景是: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建设最优秀的基层海事局,争当广东海事局"五精"海事建设排头兵。徐闻海事局驻守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它历经中国水监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从1953年的海安航管站、1984年的海安港务监督站、1993年的海安港务监督到2000年成立湛江徐闻海事处,再发展到2013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徐闻海事局,经受住  相似文献   

3.
<正>营房、军体拳、出操……徐闻海事正在一步步与部队"对接"。一支执法队伍形成怎样的文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将通向何方。每年的3月,是徐闻的传统雾季,也是海事最为繁忙的时节之一。徐闻海事局的办公大楼显得空旷、深远。大楼里除了VTS中心值班室偶尔传出对讲机的声音之外,一片静寂。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奔赴在海安港、海安新港和北港的工作现场,三分之一的人员刚刚轮值完毕回了宿舍休息,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在各自的办公室安静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4.
<正>军营文化是工具,是管理模式,更是生活方式,对徐闻海事人来说,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对管理者来说,文化的功用意义远远大过文化的符号传承。在众多的文化品牌中,军营文化异军突起,弥补了管理软肋,找到了具有徐闻海事"气质"的诺曼底。2015年3月10日,记者授命专访徐闻海事局局长彭千,深度挖掘军营文化的成因、内涵和意义。原本当日的采访被一再搁置,由于春运尚未结束,彭千在海安新港和北港之间奔走,偶尔的间隙也在会议和工作中被耗尽。这个生于1978年的年轻干部,精力异常旺盛。如果把徐闻海事局的事业比作一盆炭火,那么彭千无疑是这份光热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记者手记:离开徐闻海事局后,记者起了为其写一篇感动词的冲动:徐闻海事局以基层之身,几十人之众,展示了海事人献身水上安全、勇于开拓创新的正面形象,丰富了广东海事局文化建设的内涵,对整个湛江甚至广东海事风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海峡安全屏障。但感动了记者,并不代表感动得了其他兄弟单位。他们一样在不同水域默默守护,一样在太阳下挥洒汗水,工作重点也许不同,但性质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6.
<正>他们是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执法者,他们严肃且难以接近,同时,他们也是朝气十足,有血有肉的的普通人。这些铮铮铁骨的汉子们背后也有"柔情似水"。近年来,"军营文化"成为徐闻海事局的显著符号。似乎一提起徐闻海事,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一个纪律严明、雷力风行的执法者形象,似乎徐闻海事人是十分严肃、难以接近的群体。但当我们真正近距离接触这群可爱的海事人,我们才发现他们都是一个个朝气十足、有血有肉的个体,在他们严肃的执法者形象的背后,是一个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鲜活形象,这些铮铮铁骨的汉子们背后亦  相似文献   

7.
梁译尹 《珠江水运》2012,(23):20-21
驻守在琼州海峡北岸的徐闻海事人,十年奉献,只为守好这“民生大通道”。  相似文献   

8.
<正>若论工作环境,徐闻可称最美基层海事;若论工作强度,徐闻又数最累监管单位。一年365天,监管重点不断变幻,随时调整,随时布防。守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海事人,时刻准备着,与各种恶劣天气、不利地形以及水上安全事故等作斗争。徐闻是一个特别考验人的地方。一年365天,驻守这里的海事人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当然了,没有不值班的海事部门。但徐闻几大港口白天忙、夜晚更忙,平时人多、节假日人更多。这还不算,忙碌的同时他们还要注意防风防台防寒防雾防污防火防搁浅防跳海……"防不胜防,还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14,(17):9-9
以海事徽标为形象标识的“海盾”文化,是维权护海使者们的灵魂,是蓝色的大海之盾。它凝聚着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忠诚、奉献的一腔热血,坚不可摧。 代表了中国海事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履职能力和先进装备的管理能力的“海盾”文化,以“海巡31”船和海事直升机为履职载体,用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凝聚起一支热爱海事、忠于职守、风纪严整、团结和谐的盾牌式队伍。  相似文献   

10.
<正>"徐闻出品"成为"精品"这绝非偶然。徐闻海事局到底有一种怎样的力量,能"度人灵魂",能"锤炼成钢"?"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送他去徐闻,那里风景优美,人文浓郁,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去徐闻吧,那里孤僻凄凉、远离人群,那里是地狱。"——海事人甲某(徐闻工作经历:2年)"我是深爱那片红土地的,更迷恋琼州海峡的那片深蓝。什么?让我回去?不,不,我还是呆在市区过‘苦日子’吧。"——海事人乙某(徐闻工作经历:5年)  相似文献   

11.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7):16-17
“锚定则安,风清舵正”的海事服务品牌,使神湾海事处“神佑之湾”的古老传说有了新的时代生命和文化诠释。“立足水、依托水、服务水”的海事管理文化更以“执法如山、服务似水”为座右铭,延续以水为生、与水为善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11,(22):7-7
10月13日至14日,全国海事工作暨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海事把“为全面履职而行动”作为行动纲领,时刻警醒全国海事人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为全面履职而行动”,应该成为海事精神之旗帜,海事文化之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东莞总是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从“经济哨所”、“民工之城”到“电子之城”、“服装之城”,甚至于“中国性都”,但却从未与文化有过让人刻骨铭心的传唱。然而,身处其中的东莞海事却果断打破了这个“魔咒”,以“先行”文化在其水域内创造了一段佳话。在2014年10月17日的广东海事文化推进会上,作为广东海事三个文化示范单位之一的东莞海事局,得到了集体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无疑来自于东莞海事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塑文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正>"乡镇渡口"徐闻,以一县之姿,挑起国内最大规模陆岛运输的重担。基层海事单位徐闻,以三五十众,扛起琼州海峡水上安全监管的大旗。早春雾季,从湛江机场出发,沈海高速向南,一路田园广袤,四季常青,穿过狭长的雷州半岛,来到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连续经历了一周阴霾,在这里忽然捕捉到一缕阳光,心情大好。继续往南,抵达徐闻最南的城镇——海安。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港口小镇,如今正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连接起祖国大陆与海南岛,滋养并守护这条  相似文献   

15.
“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强调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理念,体现海事行政执法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海事系统践行“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海事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海事文化是海事系统在长期水上安全监督、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是海事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海事发展软实力。文中通过探讨“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和海事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以此加深对“行政执法一面旗”深刻内涵的理解,拓宽海事文化发展思路,促进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事“软实力”属于海事管理范畴,包括海事法律法规体系、体制机制体系、海事文化体系、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作风建设、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海事“软实力”相当于海事的灵魂,加强海事“软实力”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敬东  于耀东 《中国海事》2006,(12):F0002-F0002,1
12月15日“,海事文化成果展”在交通部海事局机关会议室隆重启动,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黄先耀为展览剪彩并发表重要讲话。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柯林春出席启动仪式。“海事文化成果展”展示了海事系统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旨在进一步推动海事系统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徐闻海事局,有着这样的一群80、90后年轻人,他们的面容也许稚嫩,但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他们将青春奉献在琼州海峡海上运输安全监管事业上,并在此熠熠生辉。提起海事,也许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一群身着制服、无比严肃、不苟言笑的执法者形象,在人们的眼中他们通常总是在一丝不苟地对过往旅客和船只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水上交通的安全有序。在很多人眼里,海事人也许应该是三、四十岁的成熟而威严的面容,和年轻也许很难扯上关系。但在徐闻海事局,却有着这样的一群80、90后年轻海事人,他们的面容也许略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事》2023,(2):69-70
万家灯火时,海事不打烊。面对客运、物流双压力,保障民生物资、航路畅通是海事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海事部门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民生物资水路运输“不断档”,守卫物资能源供应“不掉链”,确保海上供应链安全、有序、畅通,赴春运之约,守海事之责,用“海事蓝”守护“中国红”。  相似文献   

20.
王飞 《珠江水运》2011,(8):19-19
一个天然良港众多、大陆海岸线全国居首、华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大都市广州——该不该有一所重点海事大学?北有大连,东有上海,南有集美,中有武汉理工,各占地利,其海事大学之名远扬,其学子“桃李满大海”。唯有广州,珠三角之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航运、物流等各种要素汇聚的“焦点”,偏偏只有一所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